技術簡介
現行電池模組主流由 18650 圓罐電芯(cell)組成,主要應用於手工具、3C 家電、電動兩輪車等,其電芯以電阻銲接,製造上有許多侷限,包含銲道淺(串接片厚度 <0.3 mm)、速度慢、銲道簡易、僅適用鎳、鐵材質串接片(busbar)等。當電池模組朝大型電動車輛、儲能貨櫃應用發展,電池芯亦開始走向大容量方罐電芯,材質變更為銅與鋁二種高導電難銲金屬,傳統電阻銲接已不敷使用。 工研院開發「雷射智慧專家銲接技術」,以正、逆雙向熱流模擬系統搭配實驗數據,可快速預測銲區內部形貌並決策雷銲製程參數。
特色與創新
同時建置銅材料銲寬與銲深對應銲接強度資料庫,可大幅精簡不同厚度及銲接要求之製程調校時間 60%,確保難銲金屬銲後品質符合電動車、儲能應用需求,解決銲接長期仰賴人工經驗與試誤程序瓶頸。
應用與效益
此技術已實際應用於電動巴士動力電池組(300 kW)製作,運行超過一年電動巴士電池組品質仍保持正常。
工研院開發「雷射智慧專家銲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