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之一,就是海水近在眼前,卻不能直接飲用解渴。
不論國內外旅遊,水上活動都很受歡迎,但享受休閒樂趣的同時,也要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海巡急難救助單位表示遇難者絕大多數除了沒穿救生衣外,更多是在飲用水用盡後,缺乏有效轉化海水造成脫水受難,也突顯輕能淨水救生衣且結合輕量模組化之海水淡化器具的重要性。
因此工研院研發「可攜式海水淡化救生裝置」,與各類救生設備具有高度相容性,淡化海水為飲用水,增加落海者的生存機率,可望成為海上救難新利器。
這項—次性的裝置,應用流力元件設計、增壓機構設計等技術,輕量化、好收納,具有機械增壓與減重特徵,無需電力模組,就可簡單操作,海水脫鹽率達95%,提供落海者生存所需飲水,預期可延長等待救援時間至72小時,提高落海者的存活率。
透過海水淡化模組性能改良,除可用於海難公益,也可拓展至露營、登山飲水...等應用及產品衍生加值。
工研院研發「可攜式海水淡化救生裝置」,與各類救生設備具有高度相容性,淡化海水為飲用水,增加落海者的生存機率,可望成為海上救難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