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95期2025年05月號

出版日期:2025/05/15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 From Editor

從日常到產線 打造能源效率新生活

撰文/許淑珮

能源效率,正在以千百種方式悄悄改變我們的世界。從城市地標到社區工廠,從一雙鞋、一個包裝袋,到大型機房和熱處理系統,各行各業正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什麼叫「提升能源效率」。它可以很高科技,也可以很生活化;可以出現在發電廠裡,也可能藏身超市冷凍櫃後方。

像台北101不只煙火搶眼,還透過碳權抵換達成碳中和;家樂福導入能源管理系統,讓冷氣吹得剛剛好;主婦聯盟則從一個個蔬果膜袋出發,打造從使用到回收的綠色循環鏈。這些微小行動,累積起來就是驚人的減碳成果。

在製造端,AI的力量也正在改變工廠運作。中鋼、怡邦精密導入AI排程與智慧控溫,不僅提升能源效率,品質也更穩定;中華電信全面盤點能源熱點,精準調控;研華整合AIoT技術與節能助手,讓企業節能「有問必答」;億鴻則將AI控制與節能保險結合,節能成果還能轉為保障,吸引更多投資關注。資源回收也加入智慧行列,大豐環保的AI分選系統,讓回收更快速、更乾淨。

材料創新也在翻轉節能邏輯。馳綠國際用咖啡渣、矽晶圓製成時尚潮鞋;遠東新世紀讓廢氣、海廢塑膠變身高端再生材料;寶成在全球工廠推行「零廢棄」,從原料到廠務全面納入減碳思維。配客嘉設計可重複使用50次的包材,還能追蹤碳足跡;恆隆行則打造「不完美商品」平台,顛覆全新品才是好商品的迷思。

建築方面,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公共建築邁向「近零碳」門檻;三葉造漆開發高反射、耐候的仿石塗料,兼具節能與美觀;復盛則推出搭配環保冷媒的磁浮冰水機與熱泵系統,為城市降溫添上科技感。

同時,氫與氨正成為能源轉型的新角色。台肥、中油、台電、新創亞氫與氫豐,各自投入氫氨儲運、裂解、混燒與發電應用,讓過去不易運用的氣體,成為未來可望穩定供能的低碳選項。

無論是技術升級、制度創新,還是行為改變,推動能源效率從來不是一蹴可幾。但當這些改變開始變得多元、有趣,甚至能創造商業價值,節能就不再只是成本考量,而是一場創新的起點,也是一條通往永續的必經之路。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