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96期2025年06月號

出版日期:2025/06/15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 Spotlights

鐵道產業自主技術秀臺灣實力

整理/賴宛靖

「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中,交通部、工研院與學研單位共同探討交流鐵道運輸關鍵技術與政策趨勢,協助產業搶攻鐵道國產化新商機。
「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中,交通部、工研院與學研單位共同探討交流鐵道運輸關鍵技術與政策趨勢,協助產業搶攻鐵道國產化新商機。

為提升運輸韌性,臺灣積極推動鐵道產業智慧化與國產化。日前舉辦的「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中,交通部、工研院與學研單位,以政策策略、技術成果與國際接軌三大主軸,共同展示鐵道產業從基礎設備到智慧應用的自主實力,為MIT鐵道技術打造進軍國際新路徑。

鐵道運輸是大眾運輸最重要的一環,交通部統計,國內鐵道建設到2030年商機可望達1.97兆元,產業前景可期。

工研院攜手交通部鐵道局,於4月底舉辦「鐵道產業技術發展論壇」,號召台鐵、高鐵等國內重要鐵道運營公司,以及台灣德國萊茵、鐵道技術研究與驗證中心、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台灣軌道工程學會等超過100名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交流鐵道運輸關鍵技術與政策趨勢,助產業搶攻鐵道國產化新商機。

交通部次長伍勝園表示,鐵道是國人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過往鐵道關鍵技術多掌握在國外廠商,交通部自2021年起推動補助計畫,輔導10餘家學研機構及企業,逐步建立車門、集電弓、轉向架、轉轍器、計軸器及輕軌號誌等六大關鍵次系統的自主技術,此舉不僅有助於降低維修保養成本,也將提升國內廠商爭取海外商機的實力。

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表示,面對鐵道產業需求,工研院從跨領域合作、前瞻智慧偵測系統開發、國際市場接軌等三大面向協助鐵道產業發展。首先在跨領域合作上,工研院與產官學研緊密合作,開發國產化設備,如工研院、鐵道公司、機車業者跨域合作開發「電動雙向軌道巡檢自動檢查模組」,導入可替換國產電池,讓巡檢載具電池更輕、更方便替換,更結合量測技術,自動化檢測出鐵道缺陷狀況。

其次,透過前瞻智慧偵測系統開發,進行預防性維護,如工研院研發的「異物偵測入侵系統」,以AI影像分析能快速辨識預警任何入侵鐵道的障礙物,確保列車行駛安全。第三,在國際市場接軌上,工研院除技術協助,也規劃透過策略聯盟、技術移轉與實績合作等模式,逐步將國內技術能量推向國際市場。

鐵道局:5年4.5億推動鐵道數位轉型

論壇中,專家們分享許多國產化技術與政策方向,激盪出更多創新思維與合作契機。交通部鐵道局局長楊正君分享了臺灣鐵道智慧化與國產化的推動策略。

他指出,鐵道局自2021年起推動研發補助,藉由整合國內學研機構的研究能量與產業界的實務經驗,提升鐵道次系統的自主技術能力,並將研發成果應用在國內建設。目前轉轍器、車門及集電弓已列為汐東捷運國產化約定項目。

今年起並將投入5年4.5億元,補助國內鐵路與捷運機構規劃智慧鐵道及建置雲平台,藉此推動鐵道數位轉型,提升行車安全、服務品質及營運維修應變效能,並可帶動未來鐵道技術開發及應用創新,建構產業供應鏈。

工研院:攜手產業打造多項鐵道自主技術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軌道系統組組長陳星壁則分享多項工研院攜手產業開發的鐵道技術。如開發臺灣首套用於輕軌的「雙扇外開電動滑塞式車門系統」,該系統不但符合國際安全規範標準,並已於淡海輕軌通過實車檢測。
工研院與高鐵公司合作,完成「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取代過往列車在「廠內低速測試」的做法,更能精進正線高速測試的安全;另外,工研院也打造臺灣首座「車廂自動化噴漆工廠」,取代傳統人工噴漆,提升車廂噴塗效率、確保品質外,更大幅降低維運成本。此外亦與台鐵、高捷、桃捷、北捷、新北捷等公司,共同合作建置研發多項車輛維修智慧檢測設備及替代性零組件。

德國萊因:建立與國際鐵道標準接軌的國產化標準

台灣德國萊因公司軌道運輸事業部總經理詹家維表示,鑒於國內對於軌道產品/系統的規範及要求,常常是引用過往類似專案的要求,但經過長時間的引用後可能部分的要求,已無法與最新的國際標準接軌,並可能面臨安全、界面、成本及驗證等多重挑戰。目前交通部已依據世界軌道主流標準包含歐洲標準、UIC等,逐步發展我國鐵道類標準整體架構。

當國內正值大力推動軌道產品國產化之際,應以「國際標準為師」來進行開發設計,另外依據國際標準所開發出來的產品,在通過ISO/IEC 17025合格實驗室測試,及ISO/IEC 17020檢驗/驗證機構的安全驗證與認證後,在功能、安全及品質上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保障,後續也可透過交互認證的機制,更快速的將產品投入營運使用,同時也具備拓展海外市場的能力。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