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96期2025年06月號

出版日期:2025/06/15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Key to Innovation

COMPUTEX科技研發主題館亮相

撰文/賴宛靖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匯聚工研院等多家法人與網通業者,展示多項創新技術與產業成果,涵蓋生成式AI、次世代通訊、沉浸式應用與綠色製造等前瞻技術。
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匯聚工研院等多家法人與網通業者,展示多項創新技術與產業成果,涵蓋生成式AI、次世代通訊、沉浸式應用與綠色製造等前瞻技術。

年度科技盛事COMPUTEX 2025登場,經濟部「科技研發主題館」集結生成式AI、沉浸式體驗、智慧醫療與6G通訊等創新科技參與展出,以落地應用展現臺灣創新力,讓世界看見科技產業未來藍圖。

全球最具指標性的資通訊產業展覽――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於5月下旬登場。在生成式AI科技一日千里,增益百工百業的氛圍之下,展中創新科技如百花齊放。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策劃的「科技研發主題館」,匯聚工研院等多家法人與網通業者,展示多達30項創新技術與產業成果,涵蓋生成式AI、次世代通訊、沉浸式應用與綠色製造等前瞻技術。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技術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產業發展是經濟部的首要目標,產業技術司希望透過COMPUTEX這樣的全球指標級科技展會,為產業串聯國際資源。臺灣資通訊產業長期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經濟部看準全球主要國家積極布局B5G/6G衛星通訊與AI,積極推動次世代通訊、AI試製線發展,確保臺灣在全球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科技研發主題館展出包含服務AI、沉浸式科技、製造AI、綠能永續與新世代通訊等五大領域的多元技術應用成果,例如已協助高雄榮總提升院內配送效率的「智慧醫療物流機器人」;能改善高齡者行動需求的「智慧護膝」;讓大型設備用手機就能3D建模的「照片級AI 3D建模技術」;應用於智慧圖書館的導引服務之「透明顯示與開放式系統技術」等。

B5G/6G NTN廣覆蓋基地台與自主寬頻衛星系統

隨著全球邁入B5G/6G通訊時代,臺灣積極投入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NTN)技術研發,推動衛星通訊與地面通訊整合。

工研院以自主研發「B5G/6G NTN廣覆蓋基地台系統」,攜手聯發科技與中華電信,於國內外空域,完成全球首例5G NTN(非地面網路)通訊技術於低軌與高軌商用衛星連線手機終端的實證。此系統採用開放架構與介面之軟體定義基地台,支援Ka頻段(18-28GHz)高頻通訊,展現臺灣在高頻寬衛星通訊上的實力。該系統依循3GPP NTN國際標準設計,支援手機直連衛星,讓通訊無死角,方便現有衛星服務商僅需軟體升級即可應用,無須汰換硬體。

除5G NTN衛星通訊外,團隊也同步推動3U通訊立方衛星自主研發,依循DVB-S2國際標準、軟體定義架構、並整合自主毫米波TX/RX晶片與陣列天線技術,整體方案兼顧成本與效能,成為臺灣切入自主衛星通訊酬載的重要起點,從而串聯產業上中下游從晶片、天線模組、基地台、使用者終端、電信營運商等融入國際生態系。

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

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老人,臨床醫療面臨人力短缺與照護壓力。儘管醫院已逐漸採用電子溝通系統,但衛護、血品與醫材仍需靠人力點檢搬運。工研院開發的「醫療物流AI機器人-阿幫」可取代人工推車,協助運送血品與衛材。

由於醫院人流繁忙,部分通道狹窄,要讓醫療物流AI機器人穿梭無礙,需具備影像AI與空間互動能力,才能快速精準判斷前後方人員與障礙物。系統整合了5G AIoT派車系統與AI影像辨識模組,採用萬向輪與360度深度攝影鏡頭設計,能感測6公尺內障礙,並有即時感知與主動閃避功能,當偵測到醫護人員推床接近時,會自動讓道、自主閃避與調整行進路線,並以大容量機身強化運送效率。

目前已在高雄榮總完成實地驗證,導入後護理人員每日搬運次數從240次減至120次,等同每日節省720分鐘工時,亦可協助夜間班減輕約4成非必要勞務,將寶貴的人力資源留給最需要的照護現場。

POXA Energy儲能EMS能源管理系統

因應電力市場調度複雜與高維運成本,工研院開發「POXA Energy能源資產管理解決方案」,整合AI演算法、雲端平台與儲能控制,協助企業從被動用電轉型為具備義務、節電、獲利與參與電力市場能力的智慧能源體系。

平台內建多目標AI排程模型,能依用電大戶如:半導體、電信、製造、鋼鐵等行業特性預測負載,形成最佳化用電策略,並採No code/Low code概念,可快速部署,低成本支援各種客製化需求;智慧排程應用於儲能系統時可延長電池壽命超過20%、降低用電約30%,投資報酬率可提升6.6%,同時支援時間電價、需量反應與輔助服務,企業可於尖峰時段削峰填谷,將儲能電轉化為交易收益,現已與華城電機、聯合再生能源、阿波羅電力等企業合作,預計2025年導入20座案場,降低超過50%的維運成本,為企業能源轉型描繪出最佳路徑。

智慧彈性護膝

高齡人口比重逐年增加,退化性膝關節炎、肌少症與行動能力退化成為長輩的健康隱憂,患者須勤跑醫院復健,相當不便,也影響日常生活。工研院與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開發「智慧護膝系統」,結合AI感測、功能性電刺激與可穿戴材料,並以導電纖維取代傳統電線與貼片,應用創新織物電路板技術與3D織造製程,讓感測與刺激模組直接編織進護具中,更通過ISO 10993生物相容性及多項國際電氣安全標準,可耐100次以上水洗,確保患者長期穿戴也不減療效。

智慧護膝整合藍牙肌電感測器,可即時監測膝關節彎曲角度與股內外側肌群協調狀況,搭配APP平台,治療師可以個人化運動處方,患者在家中操作時會啟動低頻電刺激模組主動訓練股四頭肌,提升抬腿幅度與肌耐力,數據可即時回傳供醫護追蹤成效、調整處方,打造「Healthcare as a Service」新模式。

根據實測,配戴智慧護膝的患者抬腿角度可由30度提升至更高角度,智慧護膝技術已完成技轉,協助長輩進行關節術後復健及平時保健。

照片級AI擬真3D建模技術

傳統3D建模仰賴專業人員以建模軟體手動創建,耗時且成本高。為突破痛點,工研院開發「照片級擬真3D模型建構與展示技術」,使用手機繞拍目標物3至5圈,即可於1小時內生成擬真度逾95%的3D模型,效率提升90%,成本僅傳統建模的3成。此項技術核心結合了3D Gaussian Splatting與深度學習演算法,能自動完成角度辨識、影像修正與三維重建,無須建模知識也能透過雲端圖形處理器(GPU)完成高擬真建模。

以布袋戲偶3D建模為例,傳統需2至7天,現在30至60分鐘即可完成,細節如布料紋理與雕刻質感,均能真實呈現,現已應用於大型展品建模,也能協助農機、工具機等建模,解決展品運輸與展示空間限制。

此技術搭配專用APP,可提供拍攝引導與光線提示,可即時運算建模,降低前置作業的技術門檻、提升建模成功率,未來可廣泛適用於XR展覽、教育互動、電商360°展示等場域,也可結合生成式AI與虛擬人模組,提供導覽與品牌代言等互動應用。

透明顯示開放式系統架構智慧館員應用技術

在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中,尋找一本書往往需仰賴館員協助,尤其在大型場館中,繁複的動線與分類更讓搜尋過程耗時費力。為改善此一不便,工研院整合透明顯示、空間感知與AI導引三大核心,開發「透明顯示開放式系統架構智慧館員應用技術」,結合智慧眼鏡等科技打造出「智慧圖書館員」,配戴智慧眼鏡的讀者只需說出書名,系統即能辨識指令、結合館藏資料與空間定位,智慧眼鏡即會浮現導引路徑與書架位置,並同步呈現書籍簡介與作者資訊,翻轉傳統的人力導引與查詢方式,為圖書館帶來全新的智慧體驗。

這項技術結合同時定位與地圖建構(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演算,實現場域理解與定位,具備高度擴充彈性。並遵循OpenXR標準,整合前後鏡頭進行AI推論(AI Inference)與虛實融合,不僅可降低50%研發成本,未來也能推廣至博物館、展館、醫院與智慧工廠等應用場域,前景可期。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