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Episode 04】想買電動車嗎?先看看怎麼充電!

【Episode 04】想買電動車嗎?先看看怎麼充電!
按P,播放及暫停
按R,循環播放
:
:

節目簡介

2020年全球電動車出貨大增4成,
市場研究單位也看好,
今年純電車出貨上看390萬台。
想加入電動車車主行列嗎?
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
有20年以上電動車開發經驗的工研院張念慈組長,
以及本身也是電動車車主,
鑽研鋰電池技術超過10年的工研院材化所呂承璋經理,
來談談電動車的充電問題,
以及應運而生的充電商機。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dcast。   KKBox podcast。   SoundOn Podcast。   Google Podcast。  

節目導航

00:00-04:20 臺灣投入電動車研發的始末
04:21-07:11 臺灣第一台電動商務郵務車的誕生
07:12-09:15 工研院鋰電池研發的演進
09:16-11:35 電動車爆紅,臺灣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11:36-14:16 電動車車主談電動車購買決策
14:17-15:52 揭密電動車主的充電習慣
15:53-20:12 電動車與充電樁的黃金比例?
20:13-22:36 臺灣廠商在充電市場的優勢
22:37-28:00 電動車充電聯盟推CCS1標準公共充電站的考量
28:01-29:25 大樓管委會對電動車充電樁的誤解
29:26-32:27 如何確保電動車電池的安全與壽命最佳化
32:28-35:32 汽車維修業在電動車時代的新面貌?
35:33-37:26 電動車電池故障有辦法修嗎?電動車未來的商業模式
37:27-39:10 電動車汰役電池的另一個春天
39:10-43:35 科技加油站:工研院成立淨零碳排永續策略辦公室 單集網站

精彩全文

王珮華:「科技解壓縮,創新隨時說。大家好,歡迎收聽科技解壓縮,這個節目是由工研院製播,每個月提供您最新、最熱門的科技議題,臺灣產業科技動態,還有科技研發背後的精彩故事,我是主持人珮華。電動車的話題,可以說一波接一波,4月中的汽車零配件展覽及車用電子展才落幕,外貿協會最近也宣佈,將在今年10月舉辦首屆的臺灣國際智慧移動展,聯合臺灣資通訊業者、汽車零組件業者,一起把臺灣電動車、自駕車的氣勢跟商機拱起來,可以預見電動車的話題,應該會從年頭吵到年尾。4月號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以『電掣飛馳電動車』作為這期的封面故事,剛好也搭上這個熱門話題。上回我們討論到電動車的關鍵零組件:電池,今天我們要來看另外一個電動車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充電樁。固然電池是影響電路的成本性能最重要的關鍵,但是如果沒有充電設施,任憑電動車性能再好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今天我們邀請到在電動車領域超過20年研發經驗的工研院車輛電動化推動辦公室張念慈主任,以及本身也是電動車車主的工研院材化所儲能材料及技術研究組呂承璋經理,來談談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車前,最先會考慮到的充電問題。這二位電動車行阿來的來賓,同時也是電動車研發領域的專家,來跟我們聊電動車我相信一定能讓聽眾不管有電動車的、想買電動車的,還是沒有電動車想買電動車股票的,許多實用又有前瞻性的知識,那我們來歡迎張念慈主任,還有呂承璋經理來跟大家打個招呼。」

張念慈:「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張念慈。」

呂承璋:「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呂承璋。」

王珮華:「歡迎各位。那我們知道今年電動車非常夯,那加上特斯拉Model 3大降價,那路上已經越來越多電動車了。幾個月前我還叫到一臺特斯拉的計程車,我聽說張主任很早就投入電動車的研發,那時候臺灣的電動車市場可以說還是一片荒漠,那可以跟我們談談您是在何時開始研究或研發電動車的?那時候臺灣的電動車環境又是怎樣一個狀況?」

張念慈:「我是從2010年左右的時候,我們開始推動電動車相關的計畫,之前是做電動機車,後來在2010改為電動汽車相關的,原來我們不是做純電動,我們是發展複合動力系統,後來因為我們國內有自主車廠希望發展純電動,因此我們開始在這方面投入相關的電動車的發展,大概已經十幾年了時間。當時的電動車環境國內等於是沒有電動車的,再加上其實不管是相關的、自主的技術都還沒有完全沒有建立,所以當時連特斯拉這個品牌大概都還沒有草創,國際上來說做電動車的感覺來說像一片沙漠一樣,感覺上就是這樣子。所以那時候我們臺灣我記得我們自主品牌車廠,當時要投入部分也是經過蠻大的抉擇,可是我後來想想納智捷如果持續發展的話,可能現在搞不好也是一個國際品牌的特斯拉,很不幸他又往油車那邊跑,有點可惜了。」

王珮華:「是,那我記得工研院大概在2010年前後就有跟剛剛主任說的一樣,就是說充電規格、還有電動車的一些規格進行一些標準的制定,後來我還看到一個報導就是說還發表一款,包括電池芯、電池模組、馬達、充電器都是MIT 的電動車是嗎?可以跟我們談談這段嗎?」

張念慈:「是的,我們後來幫助中華汽車來推動電動商務郵務車的部分。那個版本,當時的確也找了國內的一些零組件業者共同來打造部分,因此相關的像電子芯、馬達、驅動器這些部分的確都是國內的廠商來做的,也把這個部分做出來,只是後來中華汽車它採用的版本售價不是那麼親民,因為電池成本當時還是壓不下來。」

王珮華:「那時候應該相關成本都還是很高。」

張念慈:「他的售價也蠻高的,國內電動郵務車的確郵局有買了,也不是非常多的量,至少我們這個這些產品這些部分驗證出來。」

王珮華:「把臺灣的自主研發跟製造的能力建立起來。」

張念慈:「是的,也因此還新創了一家充電器的廠商。」

王珮華:「是起而行綠能嗎?」

張念慈:「是的,在2016年左右,他們決定處理。他們也奮鬥了8年的時間覺得可以出去,我們也樂觀其成他們就把這個部分Spin-off出去。」

王珮華:「這家公司最近非常成功,而且可能2年前就開始訂單就非常的充裕。」
張念慈:「是的,那當然還有像我剛剛講的驅光器廠,像東元,東元持續的投入,後來大同也進來這個市場,那當然臺達電我們也是一起帶到美國,跟美國的GM來學習。我覺得臺達電持續不斷,好像一直都沒有停過後來就進步很快,目前台達電可以算是我覺得應該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打入國際供應鏈的整個系統的廠商。」

王珮華:「呂經理,你那時候已經加入工研院做電池了嗎?」

呂承璋:「沒錯,我大概在2008年的年底那時候就加入工研院的大家庭,在材化所的儲能材料研究組,我們本身整個組都是在做鋰電池的相關研究。」

王珮華:「那時候做的電池是要符合電動車來使用嗎?」

呂承璋:「其實那時候我們不只是做的電動車,用電池還有那個儲能電池,我們都有做,但是其實講到電池,他其實分成很多的部分,有材料、電芯、電池組、電子系統等等,那我本身是在做材料的研發比較多。」

王珮華:「那時候用的材料,跟現在我們電動車電池所用的材料差距在無論上市成本啦,或者是說它能夠提供給電動車動力上面有什麼樣巨大的差異嗎?」
呂承璋:「其實我們那時候做的就是有二個方向,一個是比較貼近產業化的材料,譬如說,像電動車現在比較常用的像那個鋰鐵、磷酸鋰鐵還有一些三原,那這個是比較貼近產業。另外一個方向,我們是做比較前瞻性的研究,那其實我們那時候做的材料特性都跟國際上其實是特性不會太差,問題是臺灣的出海口小,所以我們在量的方面比較難跟一些國際大廠比,所以相對上我們的材料的價格會比較高。」

王珮華:「剛剛您提到說磷酸鋰鐵跟三原,其實現在的主流的電池,應該也是這兩種吧?」

呂承璋:「沒錯,現在的動力電池主流的材料,就是這二個材料。」

王珮華:「那時候的研發跟到今天大概距10年,最主要的一些進展跟研發的一個改善的話,我能說是進步的話,他是在成本上的降低上面嗎?」

呂承璋:「不是,它主要是從它的性能上面去增加,譬如說他的克電容量,或者是他的安全性,或者是他的循環壽命等等,成本是另外一個方向的。成本是跟你的整個這個市場的需求量有關係,還有原料取得成本有關係。」

王珮華:「那這樣看起來工研院很早就開始佈局電動車,那為什麼較近1年電動車又突然間很紅很紅,突然間暴紅?那二位一路見證電動車,從萌芽到起飛,看電動車的感受應該跟一般消費者一定很不一樣,那我們現在請教張主任,您覺得說為什麼近1年電動車突然間爆紅呢?」

張念慈:「我想主要關鍵像美國特斯拉的國民車Model 3量產成功,總算把這個部分數量突然整個大增起來,所以讓整個消費者覺得這個部分是親民,價格是可以接受的,加上全球暖化,還有溫室氣體效應的影響,是讓各國車廠都備受壓力開始要大舉進攻研發電動車,國際各國也開始宣佈什麼時候禁止燃油車的發展,甚至有這樣子的這種呼聲,也因此這樣子的話,就開始整個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但中國大陸也因為多多少少有一些臺灣的技術或是他們自己發展的、累積的一個學習曲線也發展很快,所以看起來整體來說就指今年鴻海、電子五哥等等,他們也投入最有名的也知道最近鴻海一直在講它的MIH,那一件事情也讓整個產業鏈動起來,也因此就產生了大家對這個事情就很紅。事實上臺灣大概就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誰把平臺整起來,所以這個就臺灣的產業鏈就可以進來,讓這個事情發生,而且會變得非常的價格、性價比我覺得臺灣是有道理達到這種競爭力的這種國際供應鏈,所以這也因此造成臺灣或甚至國際上的電動車產業的整個開始起飛。」

王珮華:「是,那呂經理您覺得電動車一夕暴紅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從您購買電動車開始,其實您是不是可以談一下,您是在什麼原因就是說在評估之後覺得說我可以買電動車,您大概是怎麼來看這個電動車的購買決策呢?」

呂承璋:「我那時候會買電動車,主要有二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剛好是特斯拉大降價,各位大概知道2019年那時候,它其實售價已經跟一些比較高等級的休旅車已經差不多了。第二個原因是,我家庭的成員比較多,所以一般的小型房車我可能日常的使用沒辦法去接受,所以我評估大概幾種這種比較大型的車子,然後我覺得這個電動車對我來講是比較這個優惠經濟,為因為他不用牌照稅、燃料稅,加上那時候充電式不用錢的,在家充電是很便宜,因為臺電每度電不到十塊錢,那你使用全臺灣假設他的超級充電站的設施,那個電費也全都是免費的。所以我評估下來,我感覺好像是買的電車是有比較保值一點。油車我除了要加油之外,我還要負擔相當金額的維修費,所以這個也是我考慮買電動車的原因。」

王珮華:「所以經理您購買電動車純粹就是因為這個在成本效益、評估上的考量,那跟作為一個就是在電池的研發者來說,那您再看這個電動車有沒有什麼有再購買的時候,有沒有覺得說對這個點是可以買或者說它在性能安全上面認為是非常值得信賴?」

呂承璋:「其實特斯拉的車子,我可能有些廠牌的車子也是一樣說,他用的是松下的電芯,松下可能各位大概都知道,它大概是全球數一數二做這個東鋰電池相當有名的呢,他的電池其實不管在性能和安全性上面都有相當的保障,那特斯拉他大概前面幾批全都是用松下的電芯,所以其實我覺得他目前使用上來講,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安全上的疑慮,除非是你有一些就是在路上有些碰撞等等,我們正常的性質是他是跟油車一樣安全的。」

王珮華:「所以也就是說這個領導品牌他們的電池的,無論是電池的製造,或者是品質控制的技術,你都已經達到其實可以讓消費者信賴的地步。」

呂承璋:「沒有錯。」

王珮華:「那您覺得就是在購買之前,充電是您最先考慮的問題嘛,那你目前的充電習慣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呂承璋:「我現在的習慣是大部分會在家裡充電,少數比如說你在外面旅遊的時候,或是有一些出差,可能需要補電你會到超級充電站去使用,基本上這樣的使用習慣,對我來講已經非常充裕。」

王珮華:「所以您的家裡是可以適合安裝,這個充電樁的環境?」

呂承璋:「可以裝一個家用充電。」

王珮華:「那您是否有開那個電動車出遠門的經驗呢?使用公共充電站的感受又如何?」

呂承璋:「有,我大概全臺灣都已經有跑過一遍。」

王珮華:「真的!好有實驗精神喔。」

呂承璋:「不是,就都會去旅遊,基本上超級充電站排隊我目前為截止到還沒有遇到過排隊的問題,那甚至是有些比如說你會住宿,有些旅館它也有些像家裡用所謂的目的地充電,但充電速度比較慢的,那個也都可以使用,也就是說我們在出門前必須先稍微做一些規劃,基本上這樣旅遊或環島時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王珮華:「所以其實您成為電動車主之後,您覺得您的行動沒有感受到會受制於這個充電的限制。」

呂承璋:「沒有,我目前到現在沒有什麼里程焦慮的問題。」

王珮華:「那現在就電動車越來越多,那去年純電車掛牌的數量超過六千輛,比2019年增加了84%。但是充電樁增加的幅度,卻趕不上車子增加速度,很多人擔心電動車這樣增加下去,會不會充電站很快就要開始排隊了?那這個就要來請教張主任,到底充電樁跟電動車的比例要怎麼樣才算是適當的?」

張念慈:「其實就跟剛剛呂博士講的一樣,大部分車主其實要在家裡做慢充充電就其實可以滿足60%的車主,至少滿足60%到70%的車主的需求。那快充站或者是一般就是直流快充這個部分呢,只是讓大家有一個層際之間的旅遊、旅行,或是出差等等的需求上,或是臨時要補電的這個狀況。所以到底比例是多少,像英國最近的數據,它們是希望快、慢充加起來是4:1,他們已經做到4:1,所以很足夠了,對英國來說,他們是每30公里的高速公路旁邊就有一個。」

王珮華:「其實也是蠻密的,每30公里。」

張念慈:「對,他們發現每個人每天最多行駛平均算一下英國人才30公里,所以他們就乾脆規定高速公路每30公里他們設計一個快充站,所以英國來說算是全世界,我覺得他們的電裝設置這個部分建制的蠻快的,也因此讓整個電動車在英國的成長算是蠻快的。」

王珮華:「那就是剛才提到快、慢充的比例應該是慢充1還是慢充4。」

張念慈:「這比較難算,不是慢充1快充4,應該是說車子的量,就是說我們國家有假設有40萬電動車,假設有40萬部電動車,那應該要有10萬支充電站,那10萬隻充電站中,也許6萬支或者是8萬支,是指車主在家甚至於更高,然後剩下1、2萬支是快充,快充畢竟成本、環境堅持要花錢的,也不需要那麼密,就剛剛跟呂博士講的一樣,其實不需要這麼這麼密,而且時間如果快充的電流量大和電壓大、功率高的話,事實上很快就會讓電動車從5分鐘、10分鐘,最多以全空的話也不過20分鐘、30分鐘就走了,現在操縱站會越建越多,所以我的比例比較難算這樣子,但是英國的比例已經算出大概就是4:1。」

王珮華:「那如果臺灣要達到4:1的話,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張念慈:「恐怕要花非常多的基礎建設經費。但是我覺得先滿足60%的,也就是在社區讓政府允許大樓或是改變一些內政部的辦法,讓大樓裡面的充電樁能夠架設起來,不要讓車主感覺受到被管委會卡住這樣子。第二個如果是老舊建築物的話,他們在建充電樁可能會比較辛苦,因為現在內政部建築法規一層樓地下1樓、2樓,每層樓只能就是給一個單位的充電樁。」

王珮華:「而且通常在社區裝的都是慢充。」

張念慈:「社區很少會是快充,慢充了不起就是二臺冷氣的量(6K瓦),我個人覺得家裡都有好幾臺冷氣,那為什麼地下室停車位不能多,就冷清呢?當然還有很多考量,現在大家還對電動車不瞭解,但是未來愈來愈瞭解的話,事實上會覺得這個事情沒什麼大不了。」

王珮華:「我覺得其實剛才主任有提到就是說如果全部裝下來的話,可能是很大的一個數量跟商機。那臺灣的廠商佈局充電商機很久,那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到2040年全球電動車充電站上看2.9億座,累計投資會超過5000億美元,那張主任您覺得在臺灣廠商在充電這塊市場,它有什麼的優勢呢?」

張念慈:「是的,臺灣因為我剛剛說過有幾家業者已經這樣投入,而且其實它已經準備好,可是臺灣一定是一個優先要先實驗的場域,所以我們在去年就發現到各家業者還有充電營運商,我們籌組了一個充電聯盟,主要就是探討我們臺灣能不能訂出一個供公共充電站的共同規格。全世界因為現在的充電規格有好幾種,有包括美規的CCS1、歐規的CCS2、日本的SRT Demon,我是講快充,還有中國大陸CB,這四種都是國際規範,我們國家總要選擇一種,那我們就籌組這個聯盟去討論,我們在公共充電站能不能共同規格,讓大家覺得比較很快地可以達到,政府的建設經費也不要投入非常多不同的規格。包括特斯拉,原來它是自己的廠規,利用轉接頭的方式來慢充,那將來的話特斯拉也會引進符合國際四大規範的快充車子直接進來,所以這樣子的話,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在公共充電站,享受這個比較方便的充電樁。現在我們定義是優先以CCS1為主要規格,但是另外再加上一支槍,也許一個樁裡面有二支槍,一支槍是CCS1,另外一支槍就是CCS2,或者是日本的SRT demon。」

王珮華:「我比較好奇說為什麼會選擇CCS1 ,因為其實除了美國特斯拉之外,歐洲車廠其實會像是福斯、VOLVO,還有BMW ,甚至日本的豐田,他們對推動電動車都是相對的積極,譬如說比起美系的福特或者其他的克萊斯這種其他車廠,可是我們卻選擇美規的CCS1,這個原因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嗎?」

張念慈:「什麼叫CCS,主要就是Combine Charging System ,什麼叫做Combine?就是結合膠質瘤的部分,那臺灣的交流電大部分220v是單向,臺灣的交流電系統跟歐洲的380v三向不一樣。那歐洲這個系統跟臺灣的系統略不同,所以包括交流這部分,我們臺灣剛剛呂博士也講了很多慢充站,包括旅館現在都是CCS1的慢充那塊,那這已經建了一千五百座停車場,這是已經建了的,所以如果我們引進一個CCS2的車子,全國都是CCS2的車子,第一個我們的電力結構環境要改成三向380v,只有現在新的建築案才能符合這項,那舊的都不符合,那就造成我們電力系統不太符合。第二個我們已經有了一千五百座交流充電站,我們是希望公共的幫大家用最好,執行的方式就是大家都採用CCS1。那歐洲其實歐洲車廠都有溝通,它賣到亞洲地區、美國地區都改成CCS1,因為美國自己公用的也還是CCS1,所以他們1跟2的通訊介面的標準是一樣,只是那個介面插槽不一樣。」

王珮華:「就是他那個長了形狀,很像。」

張念慈:「對,所以長得不一樣而已。所以對國內的充電廠商,你只要確定是什麼他們就可以處理,你要一次裝二支槍他也可以處理,1+2也可以處理。所以對消費者再加上現今,如果我們CCS1的話,舊的充電樁,就是慢充的同樣也可以用,所以說這是一舉數得,所以說為什麼聯盟,包括連歐洲車廠,他們都舉雙手都同意用CCS1為公共的主流規格。」

王珮華:「所以就是考慮跟我們臺灣的那個電的相容性、價落的相容性。」

張念慈:「是,主要是這樣子。那如果有一些車廠要進CCS2的車種進來,那我們參考韓國的標準,韓國有接頭的標準。全世界目前接頭的標準是沒有的,那韓國已經發佈了,所以未來我們也可能考量把這個接頭的部分納進來。但是你也知道如果是快充的話電流量非常大,那種接頭其實會老化,所以那種慢充的接頭,我覺得我們我們在聯盟裡面討論是ok ,那這部分可能會讓我們在持續在聯盟裡面討論相關的規格,提供給國家標準檢驗局來做個參考,這個部分,其實大家都方便。」

王珮華:「所以其實現階段,主要透過轉接頭任何廠牌都可以在CCS1的公共充電站充電嗎?」

張念慈:「呂經理他們現在的特斯拉,就是一個轉街頭。不過他的轉接頭目前沒有國際標準,我剛剛說只有韓國有辦,所以未來這個部分呢,我們也會納入討論,把他變成這樣子。其實特斯拉他自己有嚴謹的規範,他有是他公司出的,我們很怕二手或者去市面上隨便買個轉街頭。」

王珮華:「對,其實很有這種可能,尤其是車子的市場。」

張念慈:「特斯拉廠供應的接頭他們有規範,所以他們也準備提供給聯盟做討論,我們討論完以後把他訂為國家的一個參考,並且參考韓國接頭的規範,這樣子的話,大家就安全,你要強制檢驗你的接頭,合格了我們才能用在各種場合的充電樁。」

王珮華:「所以長期而言的話,車廠採取的策略因應不同的市場,其實他們也是會做不同的充電、適合當地的充電?」

張念慈:「其實這對車子來說,你只要先講清楚,他就能接受。對消費者來說,停到一個停車格,結果一看原來不是CCS1是CCS2又或是SRT demon,他一定就氣翻然後要換車位,任何的地方、公共的都有1,那你就知道你停哪裡都可以。如果將來CCS2的車子也多,那1+2都有,那你CCS2停下來就插CCS2的槍就可以了,我們目前規劃大概是這樣做法。」

王珮華:「那另外最近剛才那個主任也有提到,就是說在管委會,其實很多管委會不同意在停車場裝設電動車電動的充電樁,那導致電動車車主,他只能跑去外面的公共充電站充電非常不方便,不知道說管委會為什麼不願意在自己大樓停車場設置充電樁呢,是不是會有什麼問題呢?」

張念慈:「我覺得主要是他們對電動車不瞭解,其實油車在地下室也會燒,也會有在停車場自燃的現象。現在電動車越做越好,而且他們本身也很嚴謹的規範,所以只是大家對電動車不瞭解,以為會不會過充或怎麼樣,事實上我覺得車廠充電樁廠比大樓管委會更嚴謹、更緊張,所以他們都會偵測車子的安全性,有問題他們是馬上停止電流的供應,這個部分其實是非常安全的。電其實是一個很方便的東西,因為比油方便,油還要運朝、管理。其實電是很方便,就二台冷氣的供應量,大概就6K瓦,那你就在家充十個小時,大概就你一個禮拜或者二個禮拜的電都飽了。因為60度電預估跑500公里,二週跑500公里,我覺得對一般上班族差不多就是這個量,所以為什麼呂經理剛剛也在說他其實平常都是靠在家充,是這樣的。」

王珮華:「那講到安全問題,那個專研電池技術多年的呂經理應該是非常有心得,因為在電動車它現在處於一個成長快速的成長起飛期,很多人都會顧慮的電池安全問題,那其實燃油車遇到事故也是會火燒車,那您是怎麼來看待這個電動車電池安全的問題?」

呂承璋:「電動車電池安全的問題,牽涉很多從材料、電池到電池管理整個系統都有關係,基本上其實現在的電池管理技術已經做得非常好,電池裡面我們用的材料其實也是非常安全的,因為大部分很多都是一些大廠在做的一些材料,那這些技術上其實都相當的成熟,所以其實我覺得電池方面倒是不需要太多的擔心。反而我們會有一些電池安全問題是個人人為駕駛的一些比較不好的一些習慣,譬如說你開快車,或者是說你現在這種車很多未配備所謂的自動駕駛,不專心或誤用它造成一些碰撞等等,才會有一些這個電池安全的一些疑慮。」

王珮華:「是,我相信很多車主都應該會想要知道,在怎麼樣的充電習慣才能讓我們電動車的電池壽命最佳化呢?」

呂承璋:「一般來講我們鋰電池,我講的是鋰電池,我們希望是可能你平常在充電上下班的時候,充電大概我們使用充到80%,放電的時候,就是說在開可能到20%到這個階段,我們就希望去補電,基本上我們儘量也不見得一定要充電超過80%,除非是你也有一些比較長距離的行駛,你可以到90%或100%都不是問題,那一般來講我們20%—80%其實非常夠用。」

王珮華:「所以聽眾只要記住80/20這樣的原則,就可以維持我們的電池壽命比較好、比較久。」

呂承璋:「那我再舉一個例子,像特斯拉的這個休旅車,他有一些保固我想應該是非常先進,8年破240000公里,一般來講我們這種通勤很難會開到240000公里的電池,它的電池大概240000公里的保固是低於70 person to decay,它就換換新的電池組給你,所以這種保證其他車廠很難去做到這樣的保固。」

王珮華:「那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因為今天很難得請二位專家,很多國家都已經訂定了燃油車落日條款,未來電動車或者是新能源車,他將會取代燃油車,未來我們汽車維修業,所謂現在會說是一個黑手的產業,是不是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的面貌呢?我們來先請教張主任,覺得維修業未來會呈現出什麼樣的一個不同的樣子。」

張念慈:「其實從電動機車的發展你也看得出來的,GOGORO的保養需求會比較少一點,因為畢竟引擎的話就要換機油,電動車完全不需要換機油,但是他還是要換那個煞車油跟一些轉向的部分,那這個部分還是有輪胎還有板金,如果可以K到,還是有這些業者。我想應該除非是自駕越來越好,那就不大會碰撞,那板金業者也可能也會受到某些影響。」

王珮華:「所以傳統汽車維修業還是會有。」

張念慈:「還是有,只是機油這塊,換機油的確變少然後保養的次數也變少,然後再加上如果有共享車,就是將來有一些智慧化共享車的這個部分,我認為使用車主會不見了,如果要我要從a 點到b點,我不一定要自己有車,我可以call一個類似計程車,但它的價格可能未來共享的話,可能會比現在價格Down 了不少,變成我不要養車這種革命。所以車輛車子的數量,或者對車廠來說,其實是下降的,車廠也是賺保養費,其實車廠、原廠賣車沒有很賺錢,但是他們保養費會賺錢,那未來你不會5000、10000要去機油,有可能1、2萬,至少會加長才去換。但是換輪胎、換轉向、換煞車油,這是必要的,這個部分不變動,的確這部分會受到某些的影響,我覺得會。」

王珮華:「所以在汽車維修部分,可能會慢慢地往車廠的這個部分,作為車廠的一個部門的一部份。」

張念慈:「對,因為車廠才能夠檢測出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因為電腦現在很快,尤其特斯拉每次充或充電站都會抓這個車主的習性,所以我覺得未來每一家車廠都掌握住這項部分,所以將來回原廠去做,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你去一般的話,除非你去別的換輪胎,那麼其他的,你會發現那種空間會比較小。」

王珮華:「那再請教呂經理,未來電動車電池故障可以修嗎?」

呂承璋:「電池故障其實可以修,像我們那個電池在底盤,它裡面其實有十六塊單元的電池系統,其他可以偵測哪一個部分、哪一個區塊,可能損毀比較嚴重,可以根據那個區塊單一的做更換,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你在保護整個電池系統的電量、可續航里程可以到某一個階段,他會整個換新的給你。」

王珮華:「如果說長期來看,到時候會有這種電池維修的這種行業嗎?」

呂承璋:「我覺得這個還是跟市場的市占率有關係,因為臺灣現在電動汽車的市占率只有1/1000,臺灣掛牌只有1萬1千多輛,其實相對油車還是非常非常少,所以現在沒有這種所謂的商業模式,但是未來如果說電動車的市占率提高的話,可能或許會有這樣的商機出現。」

王珮華:「但是為電子維修其實牽涉到安全問題,一般人應該…」

呂承璋:「其實各家車廠,他們所用的電芯都不一樣的,所以這個責任問題必須要搞清楚,所以我覺得這個還沒有那麼快。」

王珮華:「那還會有像現行汽車產業,他會有一個after market 市場的一個存在嗎?」

呂承璋:「可能這個就會很少,因為電動汽車的出現,相對上來講它比較沒有所謂的售後收入,油車很多售後收入,因為我要保養,我有很多都要換,但是電動車沒有了,他沒有售後收入了,所以他會變相會有其他的衍生的一些收入,譬如說他軟體,一個我很多不同的軟體的體驗讓你去付費下載,甚至是我使用那些硬體裝置來充電,它從超級充電那邊去收你的費用等等,這些來取代既有的燃油車的模式。」
王珮華:「所以其實看起來電動車未來市場的想像空間很大。」

張念慈:「我補充一下就是說電動車的電池,將來會作為二次電池來使用在儲能市場,汰一電池會使用在儲能市場,因為我們臺灣的儲能,或是全世界儲能將來一定是靠綠電,儲能完全一個新電池當然也是可以,二次電池其實電動車還有到70%功能,可是他還是要汰一掉,汰一掉70%其實對儲能市場來說是很好用的,他衰減到完全不能用以後,再用環保回收把材料回收掉。所以我覺得他這塊市場會很大,也有人在挖掘這一塊市場,包括特斯拉在挖掘這個市場,我覺得未來會有這個商機。」

王珮華:「工研院在這剛才提到汰一市場,還有汰一電池的市場,還有儲能的儲能電池的市場,還有剛剛提到的是不是軟體的更新,都有相關的技術在研發。那因為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專家訪談就進行到這邊。隨著電動車市場起飛,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更電動車有關的議題,會再請教二位,今天真的是非常收穫非常多,再次謝謝張念慈主任跟呂承璋經理,謝謝。」

科技加油站

王珮華:「接下來要進入我們的科技加油站單元,科技加油站與您分享近期發生與臺灣科技產業相關的資訊,或正在熱議中的科技話題。今天的科技加油站單元,要跟大家分享工研院成立近鄰碳排永續策略辦公室的好消息,4月20號是世界地球日,全球氣候高峰會也隨之登場,超過40位國家領袖透過線上會議討論氣候行動,必須是各國的近鄰碳排承諾,美國總統拜登在會中承諾到2030年,會將美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一半以上,日本則是承諾到2030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至2013年的46%,像是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都做了比原先更積極的減碳宣誓,那我們臺灣的小英總統也表態支持2050近鄰碳排承諾將評估規劃臺灣在2050年達到近鄰碳排的路徑與作法。

工研院多年來投入永續環境的科技研發,也將永續環境納入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中。為了呼應全球2050進行碳排的趨勢以及國際大廠要求下游的供應鏈使用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因而產生企業零碳轉型的需求,工研院宣布成立近鄰永續策略辦公室,將運用跨領域的創新科技力量規劃2050近鄰碳排策略藍圖,協助臺灣邁向2050近鄰碳排目標。這個辦公室要做什麼呢?首先這個辦公室會採用科學的方法跟工具推衍出臺灣2050近鄰碳排的可能入境,也就是說呢,要規劃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做哪些事?有哪幾個階段性的里程碑?讓大家來參考。

第二呢,工研院也會起動2050碳排的能源供需與情境評估,從低碳、無碳能源優先,來提高能源效率,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並且建立電力乘載順序,這也就是說當電力系統面對用量提升的時候,以及使用端各式各樣的用電需求,那我們會先優先考慮無碳、低碳的解決方法,像是使用需量反映、節約用電等等,不是動不動就說我們要蓋新電廠或變電所,因為這樣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三工研院也表示會持續以科技研發與產業合作來加速循環經濟的推動,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引導產業綠色轉型。事實上二氧化碳的大幅增加已經超過人類的預期,像是今年的德州暴風雪,臺灣從去年以來的乾旱,都顯示了氣候變遷已經到了家門口,還記得去年相關疫情全球因為封城鎖國,所以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5.7%,但是疫情過後二氧化碳也開始報復性的排放,國際能源總署預估隨著景氣復甦、能源需求增加,2021年的碳排可能成長5%,成為2010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史上第二高,如此一來極端氣候還將持續影響人類的生活,而你我可能都是受害者人類活動無可避免會產生二氧化碳,我們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又得減少或抵銷我們產生的二氧化碳,這非得靠創新科技來幫忙不可。

下一集,我們要為大家介紹一個有創新屆奧斯卡之稱的國際獎項,工研院今年有二個技術榮獲這個獎項,想知道的是哪二個先進科技嗎?不要錯過我們下一集的節目,想知道更多臺灣科技研發的消息、想瞭解最新的科技產業趨勢,歡迎搜尋工業技術與資訊,上網閱讀或下載本期的月刊,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可以在訂閱平臺上按下訂閱或關注,並分享給身邊關心臺灣科技創新議題的朋友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