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Episode 06】把五彩繽紛的微生物穿上身!?

【Episode 06】把五彩繽紛的微生物穿上身!?
按P,播放及暫停
按R,循環播放
:
:

節目簡介

微生物可以讓食物滋味更豐富,
發酵作用大家想必都了解。
不過,微生物能夠讓衣服色彩繽紛,
這個就神奇了吧!
榮獲美國愛迪生獎「材料科學類」銀牌獎的「微生物染料開發與纖維應用」技術,
將微生物進行基因改造,讓它具備顯色能力;
夠重要的是,用微生物染料來為紡織品染色,
跟化學染料相比,對環境的衝擊小,是紡織業正在崛起的新趨勢。
今天我們邀請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唐靜雯組長與張珮菁經理,
來跟我們分享,怎麼讓微生物變染料!

Apple Podcast。   Spotify Podcast。   KKBox podcast。   SoundOn Podcast。   Google Podcast。  

節目導航

00:00-03:53 微生物染料的起源與歷史
03:54-06:48 微生物染料興起的原因
06:49-12:53 微生物染料技術的跨領域結合
12:54-15:05 研發過程遇到的瓶頸
15:06-17:22 微生物染料的製作流程
17:23-18:33 如何挑選優質菌種做染料
18:34-24:18 微生物染料有哪些顏色
24:19-25:50 微生物染料如何實際應用到紡織業
25:51-29:01 特殊色與不同布質的效果
29:02-32:00 微生物染料未來精進的方向
32:01-36:01 科技加油站 - 工研院正壓採檢亭護醫護、增量能

精彩全文

王珮華:「科技解壓縮,創新隨時說。大家好,歡迎收聽科技解壓縮,這個節目是由工研院製播,提供您最新最熱門的科技議題,臺灣產業科技動態,還有科技研發背後的精彩故事,我是主持人珮華。最近疫情嚴重,那政府已經發佈了三級警戒,許多公司行號也起動居家上班,工研院也起動了居家跟異地分流上班模式,所以這一集的Podcast錄音呢,是首次透過視訊會議軟體來進行,可能會稍稍犧牲一點音質,但是大家能夠平安才是最重要的事,那今天我們要繼續來介紹工研院愛迪生獎的得主,榮獲工程與材料科學類的微生物染料開發與纖維應用技術名字,這個名字念起來有點拗口,但是如果我們說這個技術就是拿微生物來染布呢?古早時代我們知道植物可以拿來染色,但是現在細菌也可以拿來做染料,這有沒有太神奇了。那究竟為什麼會想到說要把細菌拿來做染料呢?那肉眼看不到的細菌真的有顏色嗎?有哪些顏色呢?還有穿細菌染色的衣服會不會生病?這些跟微生物染料林林總總相關的問題,就讓我們來請教這次帶領團隊勇奪愛迪生獎的工研院材化所,在紡織業界鼎鼎大名的織女唐靜文唐組長,還有長期研究生質材料,持續努力用生物材料取代化學材料,降低環境負擔張珮菁經理,歡迎唐組長、張經理跟聽眾打個招呼吧!」

唐靜文:「我是唐靜文,各位大家好。」

張珮菁:「大家好我是張珮菁。」

王珮華:「首先恭喜組長還有經理你們團隊獲獎,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尤其是你們團隊的技術更是讓人耳目一新,那一般人聽到微生物、細菌多半覺得說那個細菌會讓人生病,但其實古老的發酵技術也是因為有細菌的幫忙,所以才有美味的食物。但是用微生物來做染料比較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之外,那細菌有顏色嗎?我想這想法會不會太天馬行空?我們來請教一下張經理。」

王珮華:「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其實常常接觸到有很多有顏色的微生物,因為大家都沒有注意,譬如說大家有吃過紅糟肉嗎?」

王珮華:「對,那是細菌嗎?」

張珮菁:「它是一種微生物所產生的顏色,大家也有吃過像是市面上、坊間上有一些所謂的蝦紅素嗎?現在市面上販售並不是從蝦子上面的殼萃取出來的,其實大部分都是微生物身體裡面萃取出來的這個蝦紅素,還有很多的beta胡蘿蔔素啦,或者是一些藻藍蛋白還有一些像葉綠素,這些其實都是微生物會產生的顏色,還有一些微生物其實他本身帶有顏色在上面,那這些其實都廣泛存在在大自然地球上已經數10億的時間,其實我們真正真的拿來做實際民生用途上面其實還是很有限,大部分都是用在食品上,像剛剛講的紅麴素、蝦紅素這一類的食用色素。」

王珮華:「那微生物染色有這麼久遠的歷史的話,那為什麼微生物染料現在又突然間興起呢?它的興起的原因是有什麼樣新鮮的因素或市場的需求?或者他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呢?」

張珮菁:「其實在整個纖維或者紡織品染色上面,大家一定都知道最早這些染料其實都是從植物來的,譬如說最早的那些藍染,黃色、紫色等這些顏色,等到到了大概是8世紀左右,其實整個化學工業的興起、化學產業的進步還有石化工程的進步,所以這些化學合成的染料很快速的崛起,種植植物的這些植物染料其實他有一些先天上的缺點,譬如說受到季節的影響、受到天候的影響,甚至於需要比較大的土地面積才能夠生產染料,所以經過這一波第一波的工業革命,就把整個植物染料打趴了整個變成石化染料。在最近幾年,其實大家在報章媒體上也會看到很多的報導就是關於石化染料,它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出來的這些廢棄物,他會去污染河川甚至會導致這些生產染料的這些工作勞工的健康上的一些問題,所以慢慢的就有人想說,那我們可以回到古時候我們從植物上萃取天然的染料取代這些石化原料的染料,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其實植物染料它的這個先天上的問題就是沒有辦法克服。」

王珮華:「是什麼先天上的問題?」

張珮菁:「受到土地氣候的影響。」

王珮華:「是,剛剛有提到。」

張珮菁:「這些先天上的影響它完全沒有辦法克服,所以他如果說要大量來取代現在的石化染料的話,其實是沒有辦法的。所以當時唐組長因為我們本身的主要的核心技術就是微生物的一些改制的技術上面,我們希望能夠透過微生物來生產一些女生的原料或者化學品,再結合說其實之前就知道說其實有些細菌它是有一些顏色的,所以我們就開始focus在說我們是不是有機會可以用細菌來生產染料來取代化學染料。」

王珮華:「是是是,所以微生物染料是未來環保的需求。不過這技術其實還滿跨領域的,像張經理您是生物領域的專家,您是學生物嗎?那唐組長您是材料跟化學的專家,那這二個領域當初是怎麼樣會碰撞在一起,打造出微生物染料的這個技術,那可以請唐組長跟我們細說從頭嗎?」

唐靜文:「其實有很多的結合是事先規劃好的,那有一些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才去做這樣的結合。那對於微生物染料,因為他會跨到紡織領域,那就是剛好在5年多以前材化所做改組,然後我很幸運接手這個團隊,它把它放在纖維組,把這個團隊,那這個團隊放到纖維組,它的意義,因為我纖維組本來就有一堆會染色的人,也有一堆會抽絲做纖維的人,然後又把生物化工這一塊放到纖維組來,那當初對他們的期望當然是希望她們…因為他們有做一些滿特殊的工業用的一些化學品,例如說酸類什麼的,那合併在一起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希望他們在科專努力幾年,然後先做紡織會用到的一些化學品,舉個例子酸類一抗酸鈉取代磷酸,然後在很多註記要用到酸,我就用生質酸取代,這是最源頭,然後5年多的時候就先這樣做先做這個部分,然後後來這個也很巧,因為可能有很多人都瞭解,我們纖維組有個團隊有點名氣,尤其跟儒鴻這個case 不知道大家是印象啊?」

王珮華:「是,紡織股王。」

唐靜文:「對啊,這個跟他合作過程中栽培我們也同時精進我們很多的同仁,對於紡織染色這一塊更為精進,那在這段過程之中,其實剛開始是我派同仁,派我的團隊,因為那時候在化學品的要求,由於在染色的要求,你大概就聽得懂,走向升值、走向環保,結果傳統的用的一些註記化學品開始不能用,所以我就請我的同仁,剛好業界有這樣需求,他們就說他要做植物染料的染色,結果我就派同仁去輔導,類似輔導合作,結果呢我們同仁呢剛開始不是去做染料,那是在三義的山區,然後他把天然的那個藍色的藍染,然後他就來跟我們求助就是說他染不深,然後他在染的過程有很多的問題,那我就派我的團隊服務儒鴻的這個團隊的同仁也去幫忙他們,結果我同仁回來做了有一些突破,但是他跟我講了一個關鍵,他說其實呢從植物栽的藍染非常的不穩定,因為春夏秋冬然後很貴。」

王珮華:「為什麼會很貴?」

唐靜文:「因為從植物萃取下來就很貴啊,它萃取然後它所需要的時間、場地什麼就很難。你要萃取1公斤,成本就很高。因為成本高,而且成本高還不打緊,不穩定、春夏秋冬每批這個植物長得比較高的藍染。」

王珮華:「受氣候的影響。」

唐靜文:「 對,所以同仁就跟我說組長我們能做的有限,為什麼?因為如果原料不改還是死,所以我們註記做了以後,那我當然就想到我剛好有這個團隊,他本來就可以做一些有顏色的東西,所以我就把這個團隊拉進來,然後再纖維組,就其實起頭應該這個是很重要的起頭,使我們先去有後段,所以這個團隊拉進來之後,當然這個團隊尤其對張珮菁來講,紡織他會寫而已,其他可能都不會,那我呢?我會寫生物化工,但是我是我其他不見得會,但是我走下有他走上有,就在這種的機緣下,我就認為說…還有我看到臺灣的紡織業真的很辛苦,因為臺灣的紡織業這個…您知道一件事嗎?臺灣的染料這個行業,在臺灣沒有的,因為它生產的過程中會需要用到一些有毒的中間體,有毒,但是最後生產出來的是沒有毒,不要嚇到,所以大部分生產的中間像烏龜殼那些東西,因為它有顏色,那些在化學結構上都是像烏龜殼那種東西,所以它的生產基地,大部分都是在…」

王珮華:「臺灣不准做這樣東西啦。」

唐靜文:「對,因為這個過程有爆炸的可能、有環保的問題過程,所以全部都移到這個什麼非洲、還是大陸,所以臺灣在染料這一塊,在染色做得嚇嚇叫,但在染色這一塊是有缺乏的,那剛好就是這樣結合在這種因素之下,我們團隊這個註記團隊在那等著,然後張珮菁團隊就去用有顏色的東西出來就這樣開始,因為有碰到瓶頸,其實說穿了是有看到也有聽到業界的聲音。」

王珮華:「其實這個團隊在尋找產業應用上,其實是有一些經歷一些過程嘛,那後來再選定了微生物染色的題目之後,是否也有遇到研發的瓶頸呢?就像剛才唐組長所提到就是說這個植物染,他可能植物汁原料,他春夏秋冬生長過程不太一樣標準也不是很一致,所以它比較難以控制它原料的一個品質,那不知道說在微生物染料這個部分,他就真的很容易來控制這樣的品質嗎?」

張珮菁:「微生物染料在品質上,因為我們是在一個也是weather control一個控制很好的環境下微生物生產我們要的染料,那當然我也碰到一些瓶頸就是一開始我們開發出來的第一代的這些菌株,其實它的生產效率並不是那麼好,所以我們一直不斷的摸索,然後不斷的改進。」

王珮華:「所謂的生產效率,可以跟我們聽眾來解釋一下,它的定義是什麼呢?」

張珮菁:「就是說我可能每小時只能夠產生0.01g這樣子的染料量。」

王珮華:「就是投入它的原料,結果產出很少的成品,這樣子的意思。」
張珮菁:「對,投入量較不少但產量非常低,所以這既是它的成本是可以跟植物競爭,但是如果說真的要跟石化來源染料競爭的話,其實是很大需要突破的點,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們也不斷的去摸索、去修正他的代謝路徑,期望也就是說它生產的效率提升,這是一方面就是菌株本身。那另外一方面在生產上面,我們也是同步的去開發它的生產製程應該是怎樣的條件下他會是最好的生產效率是最好的,後端的分離化也是最簡單,希望利用同步在生產菌種改制上面這二個部分同時作強化然後提升它的整個生產效率。」

王珮華:「剛剛張經理有提到一些專有名詞,就像是改植這樣子,我想瞭解一下這個微生物染料的一個製造的過程中,大概經歷了哪些步驟?你們把微生物怎麼了?做了哪些處理?」

張珮菁:「對,其實應該用的微生物,它本身是沒有什麼顏色,它本身的顏色就好像我們是酵母一樣,有點淡淡土黃色,不是沒有顏色的,這樣的顏色,我們如何讓它生產我們要的顏色,就是我們要放進去在微生物要放進去一些外來的基因到微生物裡面,那我們用的微生物其實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體裡面,所以他對我們的軟體是無害的,就是說你碰到其實不會生病,所以他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我們要如何讓它還有顏色剛剛提到了,就是說我們要把一些有顏色才會產生基因放到的微生物,裡面有顏色的基因放進去之後,它就會帶著這些基因進入營養源之後就會經由這個代謝瘤它就會找到染料。這樣講非常高深,其實就好像人吃飯,吃飯之後有些人開始變成肌肉有些人變成脂肪,它就是會這樣轉換成其他東西。」

王珮華:「我上次有去看過實驗室,我聽那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跟我說其實這個微生物染料的本身是這個微生物吃進營養之後所產生的代謝的產物,是這樣子嗎?」

張珮菁:「是這樣子。」

王珮華:「所以其實這個代謝產物本身他不是微生物本身?」

張珮菁:「是這樣子。」

王珮華:「所以它不會導致人生病,穿在身上也不會有任何危害是這樣子嗎?」

張珮菁:「對,就是我們在用的時候,這個染料跟微生物本身都已經分開了,也就是說染料裡面是不帶有微生物的東西了。」

王珮華:「瞭解瞭解,那微生物染色最初就是要取得微生物,那微生物品質的好壞,其實會影響這個染料本身的品質與產出的效率是這樣嗎?所以在細菌挑選跟微生物的挑選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你們來如何來挑選這個菌種來篩選這個優質的細菌來做染料呢?」

張珮菁:「當初在選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會嚴選本來就是很厲害,就是生長速度已經比別人厲害,譬如說如果今天酵母菌,他可能幾個小時他才會一個變二個,如果我選的這個菌它其實20分鐘就可以1個變2個,它在先天上就已經比酵母菌還要快,他就有一些生長上、生產上面的優勢,所以我們選這樣的菌種來當作最基本的生產染料的菌株。」

王珮華:「是是,我聽說團隊裡面還有專門養細菌的養菌人士嗎?」

張珮菁:「是。」

王珮華:「他通常都會餵給這些細菌大概吃什麼東西,其實都是你們研究過或做過實驗的一個結果。真的很厲害,那其實像是工研院的微生物染料技術,現在已經發展到有哪些顏色?那什麼顏色最難呢?那唐組長它是紡織產業的專家,那我們來請教唐組長看看就是說其實這個微生物染料的一個技術,放在紡織業上面是不是有一個實際上非常實用而且非常的容易來應用的一個材料?」

唐文靜:「剛才張經理有特別提到這個過程嘛,那其實說得很簡單,其實單單那些基因、單單些配方,從頭到尾他們就弄了上千筆,或許都還需要AI的,所以他講說那個最好的那個其實是經過很多的資料庫,然後現在在紡織領域來講的話,我常常在想發酵原液就是他最後出來的東西,就是細菌變成蛋白質,各位知道細菌就是蛋白質嗎?我相信應該懂,最後出來就是蛋白質加色素,所以要先做到分離純化把蛋白質拉掉,對吧,把細菌拿掉,因為細菌已經功成身退了,然後再拿去做紡織的時候,那我現在考你們,請問一下在紡織我們身上穿的各式各樣的顏色,各位有沒有想過嗎?紡織要數千個顏色嗎?數萬個顏色嗎?其實不是吧。」

王珮華:「是用混的吧?」

唐文靜:「對,就是要用混的。」

王珮華:「好害怕我答不出來!又不是紡織專家。」

唐文靜:「紡織的顏色就是紅、黃、藍,這是基本三原色,所以你要任何顏色用紅、黃、藍去配就可以配出來。對微生物染料來講的話也有它的難度,因為紅、黃、藍是三個原色,所以知道微生物如果要做純紅的、純黃的、純藍的,各位知道要經過多少個代謝路徑嗎?多少個實驗?多少個基因?那可能不知道多少萬筆,所以我現在做的結果是第一個出來就不用配顏色的,就是indigo牛仔布的那種藍。」

王珮華:「用量很大的。」

唐文靜:「對,然後這種有個好處就是它不用配色知道嘛,直接出來就是藍,不用再去配其他顏色,那種叫做Indigo藍、牛仔布藍,所以我們對這個部分是最早出來的。然後我們這個覺得最難的也是過去合成型的染料都沒辦法突破的就是黑色,因為大自然很少有黑,然後用合成法就是那個就混,黑一定要紅、黃、藍混在一起才會變黑。你有什麼感覺,你有沒有感覺他很顏色很深,因為它是紅、黃、藍配在一起,然後在我們的邏輯,在我們實驗的不是實驗室外面上賣的衣服,黑色各位知道它的產量濃度下了多少%嗎?有概念嗎?」

王珮華:「沒有概念。」

唐文靜:「我告訴你,我講可能大家就會去深思,所有品牌商70%、60%都是喜歡黑色的衣服,對不對?黑色在我們在染料染在衣服上,他至少趴數有淺、中、深,如果是顏色是中間的,就紅、黃、藍配在一起,大概至少要8%,就是布重的8%,這樣多不多你知道嗎?很多。」

王珮華:「那塊布要用到這塊布重的8%的染料去染它?」

唐文靜:「對啊,如果要更黑得發亮要十幾%,所以常常穿著黑色的衣服,你拿去洗,我覺得顏色吐出來其實是因為他加的量很大喔。」

王珮華:「我都很怕黑色的衣服拿來洗,因為我會先過水一下,但有時候你過水之後會發現黑色衣服原來的光澤不見。」

唐文靜:「對,還有穿黑色,這個萬一是黑色裡面如果是白色的話,有時候會有點擔心,應該有受傷過吧?黑色絨布還是黑色褲子,對,所以黑色這一塊對合成型染料是最痛苦的,因為他找不到一個中間型的反應體讓它出來就變成黑色。」

王珮華:「中間型的反應體是什麼?」

唐文靜:「就是我剛剛講的那個烏龜殼,我講的就是現在在生產的沒有人一出來就是黑色沒有,因為他找不到那個中間體,出來就會變黑。它的那個放射光、什麼波長、出來是黑的沒有,所以最難的絕對是黑,所以生物染料它的好處就是在這一塊它就可以直接生產黑,但是對我們來講,就是黑也要夠黑,那現在我們還在努力還是不夠。」

王珮華:「所以他產生什麼樣的顏色是跟我們去做基因的改植有關係嗎?這樣子所以現在已經找到了一個黑色的一個改植的一個機制,只是說你們還需要再精進,讓他更黑得發亮這樣子。」

唐文靜:「不只黑得發亮,還希望她的產率也能夠更好。」

王珮華:「那像這個微生物染料,它在一般紡織產業的製程上面有會需要改製成才能使用到這樣子的染料嗎?我們請教唐組長。」

唐文靜:「其實我當初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來問過我,在一個做到最終產品做到最終染色的布還是衣服的時候,如果我的染料用微生物就夠了。對於紡織界最討厭的東西是什麼?就是我們給他的原料他因為這個原料要去改所有製程甚至改設備,設備這個太痛苦,她不要,所以我對這個團隊的要求甚至在評估的過程中,我都告訴他們用傳統的方法來染色,能染得上去就贏了,因為你贏在你是生質染料,這樣就可以了,而不是說因為要用生質染料,你叫紡織界去改什麼,那你一定會被罵死。」

王珮華:「對,比較不切實際,這樣來說的話其實接受度不高。」

唐文靜:「對,所以到現在我們在研發的過程都是希望當然這中間還有因為我剛剛有特別提到我們有儒鴻團隊,就是做展售化學品厲害的團隊,所以他的染料出來,我們再加上我們團隊對於化學品的精進,所以二個加在一起染的很漂亮,所以看起來跟合成型的都沒有差異,那染色方法也都要一樣。」

王珮華:「是是是,剛剛講到現在已經有一個Indigo藍嗎?那還有一個你們覺得還要精進的黑嗎?那還有其他顏色嗎?」

張珮菁:「現在還有棕色就是那天在愛迪生獎Demo的一個就是棕色的成果。」

唐文靜:「像那個奶茶色。」

張珮菁:「其實它就是瑜珈布。」
王珮華:「喔是瑜珈布。那這樣子的染料微生物的染料,它在棉麻或者尼龍上的效果,有沒有一些差異?不同的這個材質上面,那請教湯組長。」
唐文靜:「我們做出來的染料,還有一個我們需要這個在努力就是說譬如說indigo它,你知道牛仔褲是什麼材質嗎?綿,只有棉能用,因為那種結構只有跟棉才能反應可以這麼講,所以剛剛跟你講的奶茶色,只有那種能用,鋸齒這種不行,對,因為因為鋸齒能夠染進去的特點跟尼龍的基本的特點是不一樣,那我們現在微生物染料會比較鎖定尼龍跟棉甚至羊毛為主,那至於鋸齒這一塊,我們現在所生產出來的屬性,不適合、不一樣。」

王珮華:「剛才唐組長提到說染的進去,所謂的進去是指牢固跟一些耐久這樣子?」

唐文靜:「如果在化學上來講,你不是學化學,我用白話的講給你聽,尼龍因為他的反應的基團叫做胺基,他有反應基團,所以他跟染料就有氨基可以反映,棉因為有oh 基團,所以它可以反映,那鋸齒沒有,沒有可以反應的,所以鋸齒一般在染色,你知道什麼嗎?他用塞的,用塞進去要高溫高壓硬塞進去的,對,所以在染色的原理上來講,因為尼龍的先天他就有反應基團可以反映的東西,所以我講的很熟話就是他有胺基,然後棉系列有OH基,講這樣形容,我不知道您聽得懂嗎?」

王珮華:「我的那個文組頭腦的解讀,就是說他們有那個手可以牽在一起,是不是這個意思?」

唐文靜:「可以這麼講,意思是找不到手。你知道怎樣,你知道塞進他的縫裡面這樣子,對,所以尼龍也一樣,我現在講不是微生物,所有全世界都是這樣,尼龍用的染料跟鋸齒跟棉都沒有通用,因為他們的反應基團不一樣,這樣你能接受嗎?」

王珮華:「可以,這樣子我聽得懂!那工研院的微生物染料未來精進的方向,大概是怎麼樣?剛才唐組長有提到說,像是黑希望能夠走向更黑,然後還有生產效率上的一個放大,那未來的經濟方向,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唐文靜:「我覺得有二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我需要如果在紡織上能夠用的話,我希望紅、黃、藍、黑都能夠做到所謂跟合成染料比較能夠可以對抗,在產率在顏色這方面都希望能夠做到最精進這樣才有量產,因為老實說我們長期以來工研院的研發是大家所認同的,但是工研院研發有一段是大家常常會被業界,然後大家感覺就很好看但是量產就不行,常常會有這樣,所以精進的方向希望能夠達到量產的經濟規模。」

王珮華:「所謂的量產經濟規模,大致上要到什麼樣的規模才叫有量產經濟規模?」

唐文靜:「譬如說像是有化學合成型染料,那有植物的染料,對不對,那我希望我這個做出來的成本跟品質能夠跟他可以匹配,或許貴一點但是不能貴太多,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定要這樣的水準,不然業界如果曲高和寡業界要用可能機會就沒有那麼高,這是希望精進並能把這些產率、把這些顏色都能夠弄得很好,這是第一個方向。第二方向我個人是比較認為有顏色的東西,不只是拿來紡織用,說不定在別的領域,比如染髮,在別的領域它還有它的世界,對嗎?」

王珮華:「對對,這個真的很需要,大家都很擔心染髮會影響身體健康,我也快要有這個困擾。」

唐文靜:「我現在有白髮了,我都不敢去染,都不敢去染髮。當然用在染髮的領域跟用在紡織領域又不一樣了,對不對,所以我希望精進方向能夠把它的用途、把它的應用擴大,然後解決利用這種環保這種他所謂生質的特點,能夠把它的應用領域擴大,這是未來精進的方向。」

王珮華:「對,這個要求的確是非常大的一個期許。那今天我們非常謝謝組長跟經理詳盡的說明,我自己也覺得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科普課堂。近年來追求環境永續的呼聲,不斷越來越多友善環境的科技紛紛被研發出來,我真的非常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紡織業也越來越環保,那這樣我們就可以放心讓五彩繽紛的這個微生物穿上身,再次謝謝組長跟經理的分享。」

唐文靜:「謝謝你。」

張珮菁:「謝謝。」

科技加油站

王珮華:「接下來進入我們的科技加油站單元,科技加油站與您分享近期發生與臺灣科技產業相關的資訊,或正在熱議中的科技話題。相信大家對於近期的疫情都感到相當的緊張、擔心,尤其是看到在大太陽下全副武裝,穿著防護衣幫民眾採檢的醫護人員,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不捨。我看到一張新聞照片,一位醫護脫掉防護衣之後上身的淺綠色罩衫幾乎全部都被汗沾溼變成深綠色,還有一些醫護因為大熱天全身包緊緊的導致中暑、狂吐,工作真的相當辛苦。好在工研院在去年6月就跟醫院合作正壓採檢亭,在這個時候正好派上用場,在經濟部的指示下工研院將原本位於新竹馬偕臺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的二座正壓採檢亭,搬到臺北萬華剝皮寮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經過漏夜的拆卸組裝,5月16號清晨就迅速地加入篩檢行。這二座正壓採檢亭的加入,不僅讓醫護採檢時更加舒適,一座採檢亭可容納二名採檢人員的設計也充分提高採檢效率,加快消化長長人龍降低群聚的風險,工研院的正壓採檢亭是讓醫護進到庭內,只有裡面的空氣會流出來,外頭的空氣不會跑進去,充分守護採檢人員,換句話說在採檢庭內的醫護不需要穿厚重的防護衣,而亭內再裝設冷暖氣機保持固定的溫溼度,整個採檢過程是舒適的。去年採檢亭對外發表時,我也有到現場採訪,工程師告訴我團隊先前有許多打造晶圓廠無塵室的經驗,因為疫情所以將無塵室的技術應用在醫療採檢上,這也是臺灣雄厚的半導體產業優勢,跨領域來嘉惠社會的一個效果。我聽採檢團隊提到,從5月16號正壓採檢停開始投入採撿後許,多醫院也紛紛的來引進這樣的採檢設備,我們也接到許多民眾還有公益團體的來電表示想要採購採檢聽捐給需要的醫院,讓我們非常常感動,希望正壓採檢亭的投入能夠讓採檢量大幅增加,讓我們能夠快速的掌握疫情進而控制疫情。放眼全球許多國家已經逐步解封重返新常態生活,我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但臺灣的優勢則是能夠永遠地保存下來,我抱著這樣的信心,也希望大家一起加油。想知道更多臺灣科技研發的訊息,想瞭解最新的科技產業趨勢,歡迎搜尋工業技術與資訊,上網閱讀或下載本期月刊,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也可以在訂閱平臺上按下訂閱或關注並分享給身邊關心臺灣科技創新議題的朋友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