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簡介
台灣是液晶面板的主要生產國之一,據統計每年國內產出的廢液晶面板高達8,000噸,但因缺乏合適之處理方法,僅能委託廢棄物處理廠進行掩埋處置。其中,最關鍵的問題在於液晶。就環保層面而言,液晶主要為苯環、環己烷、氧、氮和鹵素所構成,將其掩埋於土壤中會對環境造成危害,液晶封存且附著於兩片玻璃基板內,亦會造成玻璃基板的再利用途徑受限;而就經濟層面評估,液晶是一種高單價的化學品,礙於專利等問題僅能仰賴進口。基於環保及經濟雙方面考量,液晶面板中液晶的最佳處理方法是將其取出並進行再利用,而液晶最佳之再利用途徑則是用以製作液晶面板。
特色與創新
工研院針對廢液晶面板中之液晶建立一套再利用處理技術「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可將液晶、銦和玻璃自廢液晶面板中取出、純化並再利用。其中液晶純度可提升至9N的新品規格回用於原製程;銦初步濃縮至30%,後續可再精鍊作為銦靶材的原料;玻璃則改質為可用以吸附重金屬的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對多種金屬離子之吸附量達50 mg/g 以上。
其中,包含連續式液晶萃取程序、液晶調配程序及液晶純化程序等。利用本技術處理之液晶經國內面板廠實際導入製程,可製作成液晶面板,該產品不僅可正常進行畫面顯示,更通過一系列產品信賴性測試。
有別於其他相關技術僅止於實驗階段或是僅適合處理部分廢液晶面板,本技術可用以處理各類型廢液晶面板,並已達試量產規模,每日可處理3噸廢液晶面板,且處理後之液晶已證實可應用於製作液晶面板,達到高值應用之目的。
應用與效益
本技術可應用於處理國內日益增多的廢液晶面板,除了可將其中之液晶取出進行高值應用,剩餘之玻璃基板亦有高值化之再利用途徑;此外混合液晶調配再利用的技術亦應用於處理面板廠內混料液晶,將其重新調配、純化後進行再利用。
更針對該技術進行軟硬整合以協助廠商建立自動化處理線,並節省處理及購置成本,兼具環保與經濟雙重效益,更符合循環經濟的國際潮流,為廢液晶面板之最佳處理技術,並榮獲2017 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與綠色科技特殊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