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農漁工業廢棄物再生—高加值鈣循環技術
傳統上海洋、畜牧或工業來源之廢棄物皆以掩埋或焚化處理,造成空氣、土壤與水之汙染,處理費用也是一大負擔。鈣循環經濟可有效處理並再製為高價值之鈣衍生物。經由運集管理、前處理、反應、純化

- 磁浮軸承離心式壓縮機冰水機
具無油、靜音、低振、全數位磁控化、高效率(全載及部份效率皆同)、零件數少、壽命長、易維保、可雲端監控診斷等全自主技術與商品。R134a機型已在台灣有40處以上的商轉實績,節電30%

- 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電池
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電池具高光電轉換效率、投報率高及能源回收期短三大優勢。與茂迪合作建立國內第一套批次型穿隧鈍化接觸太陽電池技術平台,電池效率達23.5%,模組功率達360W,並已

- 煙道氣CO2捕獲與應用創新製程技術-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入圍
極端氣候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讓人類不得不正視溫室效應議題,減少碳排、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成為當務之急。工研院研發的「煙道氣CO2捕獲與應用創新
製程技術」,解決二氧化碳捕獲成本過

- 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2021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獲獎
隨著極端氣候肆虐,缺水已成為全球重大議題,工研院開發的「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運用創新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可將空氣中的水與其他物質分離,直接從空氣提取乾淨水源。
與一般

- 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2021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獲獎
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新趨勢,而具備AI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獨家專利研發的「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適用於協作型機

- 自學式電池管理系統技術
運用即時自學算法進行電池狀態估算,包括:剩餘電量,老化容量,功率限制容量和最大功率。在電動汽車應用上,SL-BMS可監控車輛能耗,並將電池訊息即時轉換為里程訊息,並顯示於儀表板上。

- 高能量及高安全樹脂固態電池-2020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獲獎
主要以高離子導電樹脂(NAEPE)材料取代易燃的電解液,不需加熱或使用UV光,NAEPE在常溫下就可固化,保有原本電解液高離子導電度,同時改善高電壓穩定性。

- 工研院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國內第一座兼具自然、人文、科技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在副總統陳建仁見證下啟用了,由工研院負責建造的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開放進駐,台灣綠能科技邁入嶄新的里程碑!

- 回收廢液晶 滴滴皆黃金
工研院開發出「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將大型面板軋成碎片,再將碎片投入大鐵桶中,讓玻璃上的液晶及銦分離,再精煉製成透明導電膜,便能回歸面板製程再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