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108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

工研院第八屆院士會議...(詳如圖說)
工研院第八屆院士會議合照(108年度)

時間:108年10月15日
地點: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1館604會議室(工研院中興院區)
主席:施振榮院士

108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在工研院中興院區召開,由財團法人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主持,經濟部部長沈榮津親自出席與會,出席的院士包括旺宏電子總經理/欣銓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志遠、榮剛集團創辦人陳興時、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林本堅、工研院院士虞華年、工研院院士林耕華、盟立自動化董事長孫弘、加州大學雷神講座教授王康隆、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美國AbGenomics新藥公司董事長楊育民、台泥企業團總執行長張安平、華邦電子公司董事長焦佑鈞、亞力電機集團總裁楊振通、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等14位。經濟部技術處副處長林德生及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與院長劉文雄也出席與會。

一、 對2030技術藍圖與工研院之建議

(一)對2030技術藍圖之建議

  1. 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等三大應用領域很重要,但也要同時注重共通基礎技術之發展,不可偏廢。共通基礎技術屬於Hard core technology,需要政府長期支持,要與應用領域之技術兩者兼顧。
  2. 智慧生活領域之類腦運算技術要與教育緊密結合發展,培育更好的人才;政府也要教育人民正確的觀念,例如:珍惜使用健保醫療資源、電動車輛之推廣等觀念。
  3. 健康樂活領域可與台灣好的健保與醫療系統結合,建立世界級的醫療健康大數據系統,作為智慧醫療與再生醫療的基礎。
  4. 永續環境中之空氣淨化科技發展目標的設定,要更積極從地球需要能做到多好來設定,而非僅從現況改善來設定。
  5. 工研院的2030技術藍圖各項目的資源投入、產業獲利模式要更深入清楚規劃;也應考量將一些項目執行面更具體化,並設定里程碑,讓2030年之前即可以看到一些興利的效益。

(二)對工研院之建議

  1. 工研院進行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是很正確的做法,應持續推動落實,以引領台灣新的產業生態系統(Ecosystem)發展。生態系的形成,domain knowledge的累積很重要,應強化數據之蒐集與分析能量,以協助產業發展。
  2. 工研院以往之專長較偏重在硬體研發,近年來已強化服務科技之投入,人才也要同步培育轉變思維,以改變大量生產降低成本的想法,這需要長期的投入,方能逐步達到組織文化的改變,打造新的工研院,進而協助政府改變產業生態環境。
  3. 工研院轉型也要思考經費來源者的關注點,對當前政府需要的服務可思考幫忙台灣改變能源(生產、運輸、消費、技術與法令問題)、環保(循環經濟的生態)、老齡化社會所需要的生態系統。
  4. 歐洲環保法令之規範已改變產業結構,如禁用燃油車、禁用一次性塑膠而要使用回收材料等,工研院對相關產業需求可多投入協助。
  5. 目前大量建置的再生能源設備(太陽能板、風機)及儲能設備,很快就會面臨大量汰換的問題,建議工研院協助建立循環能源服務產業,也爭取國際市場機會。
  6. 生物醫療製程需要全面自動化,工研院技術可投入幫助產業發展。
  7. 台灣眾多傳統中小企業競爭力多靠老師傅(如:模具、沖具、刀具等)維持,工研院可協助將其經驗AI化,以讓產業技術得以保留與傳承。

二、對政府與產業發展的建議

  1. 台灣發展循環經濟及智慧長照需要有分散式的策略思維,從就地發展科技解決方案出發,進而複製到全世界;面對高齡化社會,政府政策與工研院要建立幾個符合社會真正需求的模式。
  2. 政府要建立廢棄物的處理政策與循環利用模式,工研院可以從策略面與技術面來予以協助。
  3. 台灣產業要能長久發展,必須要國際化,要多運用國際的資源與人才;荷蘭、以色列之作法是台灣國際化可參考之典範。
  4. 人工智慧涉及多樣化應用與複雜性,是啟動各項智慧化服務之關鍵,可帶動多項產業發展,政府需要投入資源以穩定支持此項目的研究發展,類似以往我們對半導體技術的投入,產業發展起來後成為重要的國家經濟基礎。
  5. IP國際化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此IP不只是技術/專利,還要包括營業秘密(trade secret)。台灣可利用他國生產或製造關鍵必要性零組件,以越過關稅壁壘。
  6. 工研院為台灣重要研發機構,為協助台灣服務業的發展,政府各部會有責任來共同支持。
108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