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112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

工研院第十二屆院士會...(詳如圖說)
工研院第十二屆院士會議合照(112年度)。

時間:112年10月19日
地點: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1館604會議室(工研院中興院區)
主席:施振榮院士
議題:生成式AI引領產業變革:機遇與挑戰

112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在工研院中興院區舉行,由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主持,聚焦「生成式人工智慧(GAI)」對臺灣的影響、商機與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討論。參與工研院院士會議的包括: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工研院前瞻技術指導委員會榮譽主席及資深顧問虞華年、清華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林本堅、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史欽泰、榮鋼集團創辦人陳興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工程學系雷神講座教授王康隆、中央研究院院士林耕華、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亞力電機集團創辦人楊振通、李長榮集團總裁李謀偉、長興材料資深顧問蕭慈飛、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益安生醫股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有德、育世博生物科技董事長兼聯合創辦人楊育民、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李源德、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美國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振、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暨策略長童子賢、明基佳世達集團董事長陳其宏。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院長劉文雄亦出席與會。

會議結論重點:

一、 生成式AI對產業與社會的潛在影響

  1. 建立優質、有效、大量的資料庫是生成式AI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建議政府對所擁有的資料建立安全、公平、具競爭力的運用政策,成立專責單位,致力於將臺灣獨特的資料轉化為AI模型、各部會應建立資料整備及使用機制,以支持AI模型的廣泛應用。
  2. 隨著AI演算法的發展,資料中心的電力消耗和水資源利用逐漸上升。建議政府應建立標準或設立目標,促進設備的能源效率和水資源的回收與再利用。
  3. AI對未來的工作型態將帶來深遠的變革,同時也可能擴大假訊息及詐騙等犯罪行為。建議政府對全民宣導AI的正確使用方式,並針對AI的道德與倫理建立完整的規範。

二、 臺灣如何掌握生成式AI的商機

  1. 建議工研院建立適合產業應用的基礎模型,包括應用於製造業及健康照護產業的合成影像技術(文字到影像)、研發應用於邊緣裝置的高效率稀疏量化Transformer模型、研發AI資安技術、Self-training all-purpose zero-shot transformers、地端的模型微型化技術,以防範企業機密外洩、散熱與材料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 技術領先不代表市場領先,臺灣要做國際化的B2C很難,但可以持續掌握B2B市場。建議發展適合臺灣的AI應用商業模式,並走向國際化。
  3. 生成式AI在醫療領域預期會有突破性的發展,建議工研院多與外部研究機構合作(如國衛院),並先發展較無爭議的掛號、病患需求回覆及產品解說等,有溫度的語音應用服務、血液或影像極端異常值通報,或是結合物聯網,提升高齡化醫療和生活品質。

三、 生成式AI對教育、人才培育的影響

  1. 建議政府要鼓勵校園教師與學生投入AI模型研究、使用企業資料,研發真實世界的應用。
  2. AI的人才培訓有迫切的需求性,建議工研院成立AI研究所或Task force,統籌研發資源,招攬專家及培育人才。
  3. 工研院應強化與學界及企業的交流,由學界先期導入新科技及多樣性,並利用企業的領域知識及特定資料,共同發展生成式AI的應用技術。

112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結論(PDF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