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1年7月4日
地點: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51館604會議(工研院中興院區)
主席:蔡清彥董事長
會議結論重點
- 加強投入將基礎研究銜接至產業化之研發 落實產業效益:
建議政府調整科研經費分配,結合業界,從市場拉力角度加強投入將基礎研究 銜接至產業化間之研發 以實現於產業應用。建議工研院應從產業/市場拉力建立銜接所需的研發管理機制與文化,讓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經由內化,提升跨領域的合作與洞察能力。工研院在上游業者與客戶端的連結,可扮演觸媒角色,讓創新技術得以落實產業應用。例如可將石化或材料業之創新成果引入國內電子業使用。
- 重塑創業文化與創新氛圍 活絡早期創投:
許多國家紛紛鼓勵新創企業的發展,認為不但可以提供較高的就業率,也促進經 濟發展。但台灣目前創投環境不利,在逐漸示微的隱憂下,政府應要更細膩檢討創投環境問題並大力改善,以利早期創投發展,提升台灣的創業環境,以塑造成一個具吸引力的創新島。以有效的商業化機制,催生更多的新創公司,實踐未來只要在台灣,就可以掌握全球的創投趨勢與脈動。
- 掌握產業分合 突破性思維 創造產業價值:
產業重新分裂組合時,機會很多,韓國與中國大陸採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台灣作法不同於他們,也因此需要運用工研院這樣的角色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協助產業界跨過死亡之谷,從投資效益及風險中找出最有適合的佈局策略。例如未來十年科技產業的發展,已逐漸從個人運算漫步到雲端;而過去高不可攀的Wintel(微軟的Windows軟體平台+ Intel的硬體架構)勢力,近來則因為ARM based架構及開放式作業系統的竄起,反而對台灣的科技業製造很多的機會,長期而言台灣沒有自主的CPU與作業系統,很難由單一企業來發展相關技術,政府與工研院應思考如何突破困難,為台灣創造更多的產業價值與機會。
- 加強產業鏈整體思考之專利佈局:
工研院在深耕關鍵技術研發之外,也應積極投入資源進行相關之上下游產業鏈整體專利整合佈局,同時 瞭解競爭者之專利策略,掌握先機,增進產業發展競爭力。
101年度「工研院院士」會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