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的趨勢下,製造業已往全方位智能化發展;不僅讓工具機變聰明了,就連傳統製造產線也朝向智能化工廠提升。「2018臺灣國際工具機展」今起(11/7)一連五天盛大登場,工研院在展中發表多項5+2產業創新政策之智慧機械成果,包括全球首創具複合功能之ROBOT inside五軸同動控制器、一次提供車削與銑削控制解決方案的智慧化雙系統車銑複合控制技術;以及多項智慧化產線系統技術,例如導入AI演算法的生產排程管理系統、可遠端監控之稼動率監控系統等,展出內容皆為目前智慧製造最夯技術,有助產業提升效率、轉型升級,開拓智慧機械新藍海。
根據Mind Commerce 統計,製造業在工業4.0趨勢的帶動下;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3,240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5,680億美元,複合成長達21%;尤其傳統工具機,將搖身一變往高階、多功能邁進,將升級為更聰明,亦即具備可自我檢測與環境感知能力的智慧型生產設備。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主任陳來勝表示,智慧製造帶來龐大商機,不僅可解決產業少量多樣、生產快速且週期短之生產需求,也為缺工問題帶來轉機。工研院致力協助國內工具機廠商轉型,提供廠商客製化及智能化加值模組等先進技術,搶攻國外工具機金字塔頂端的市場。此外,本次工研院發表的多項智慧化產線系統,可適用於國內的航太、汽機車、自行車、精密機械零組件等不同產業,並藉由臺中示範產線中之整合模擬分析、虛實整合系統(CPS)、物聯網、雲端、巨量資料、智慧機械手臂系統與資訊可視化等工業4.0核心技術與驗證平台,優化生產管理排程,為產業創造最大效益。
工研院本次發表多項智慧機械成果如下:
全球首創-ROBOT inside五軸同動控制器
ROBOT inside五軸同動控制器,為全球首創二合一解決方案,同時兼具控制工具機與機械手臂雙重功能,將銑削工具機與機械手臂的控制整合於一套控制器內,搭配一鍵切換的圖像化操作介面,以及可自動協助上下補料的機械手臂,讓使用者更有效率操控,節省近50%控制器取得成本,可實際應用在汽車渦輪葉片產線以及自行車花鼓產線中。據Honeywell《全球渦輪增壓市場預測》報告指出,在全球環保趨勢與新興市場需求驅動下,
全球車用渦輪增壓器銷售數量將從2016年的3,800萬台,成長到2019年的4,900萬台,銷售額達120億美元;而工研院ROBOT inside五軸同動控制器技術能以六分多鐘便完成一顆汽車渦輪葉片銑削,媲美德國五軸控制器領導廠商實際加工效率。
正反面加工一次到位-智慧化雙系統車銑複合B軸走心式加工控制器技術
搶搭「製程複合化」最夯趨勢,智慧化雙系統車銑複合B軸走心式加工控制器技術同時兼備車削與銑削功能,用一台機器同步進行兩條加工路徑,並用機器自動將第一隻主軸加工完的工件換至第二隻主軸,使正反面加工一次到位,將可提升加工效率50%,可應用於汽車零組件(傳動軸、輪圈)加工及自行車花鼓產線中,大幅降低工時與人力成本,達到1+1大於2的效果。
讓產線變聰明-生產排程管理系統
生產排程管理系統如同智能工廠的大腦,幫管理者考量工廠機台、人員、工具等資源限制,整合企業資源規劃(ERP)及製造執行系統(MES)的工單資訊,導入AI演算法,自動產出生產排程,若中途有訂單異動,還可隨時插單重排。透過排程系統,銷售人員可預估訂單交期,管理者也可根據工廠狀況規劃產能,相較傳統人工排單,約可提升50%的生產效率。
零時差掌握全球廠域運作-稼動率監控系統
透過系統可視化介面,能實際反應工廠生產狀況,以資訊串流雲端平台,管理者可遠端監控世界各地工廠的生產線安排與運作效率,讓資訊無縫接軌,提升智能工廠整體生產力和投資報酬率。
此外,現場還有多樣工研院持續開發工具機智能化軟體技術,包括一鍵搞定計算出最佳製程的「自動刀具路徑產生技術(iCAM)」、榮獲2016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製程參數優化系統(SpeedPro)、機械手臂自動上下料的智慧自動化量測系統、藉由3D幾何模型顯示工廠內各樣設備建置狀況的虛擬工廠等,應用領域擴及航太、自行車、汽機車加工與模具加工等產業,充分展現軟硬虛實整合的研發能量,為工具機產業創造新藍海。
【新聞連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