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設計建造的亞熱帶智慧溫室。
位於中臺灣的南投草屯,這裡有一座面積達880坪(三分地)的大型溫室,跟一般印象中的溫室不同的是,這是一座適合亞熱帶地區四季氣候變化的智慧節能溫室,而裡面竟然栽種了六萬株的草莓,是一般平地草莓栽種量的三倍!
工研院中分院溫室中心主任黃添富指出,草莓是屬於溫寒帶作物,最適合的生長溫度在攝氏15度至20度,而台灣中部位於亞熱帶地區,將草莓種在秋冬時最高溫達攝氏26度的南投市區,就要透過溫室系統去克服先天環境的挑戰。「過往主要的溫室技術都來自溫寒帶國家如荷蘭,但台灣地處亞熱帶及熱帶,氣候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也不一樣。」黃添富說,台灣的挑戰在高溫以及高濕度,因此在溫室的屋頂設計了三層布幕,每拉一層估計可降溫大約3度,溫室側邊更採用鐵網搭配風扇,加強對外的通風,因此熱氣不會整個悶在溫室裡,除此之外,工研院團隊也開發一套溫室生長監控與栽培系統,採用無線感測傳輸,可整合太陽能板進行電源供電,蒐集植物生長與環境資訊,從遠端就能進行智能化監控與決策。而三角型的立體植栽架設計,除了增加草莓的栽種面積,更讓草莓可以在白天日照時刻,均勻受到太陽光照,再搭配LED光控系統,達到在不同天候環境下的最適化光照條件,節省溫室光源系統電力達30%以上。
在工研院的協助下,目前溫室草莓產期已拉長從11月到隔年五月,更以「光之莓」品牌在市面上販售,因標榜通過農藥殘留檢驗標準,一推出就大受好評,曾創下剛採收完100公斤草莓,即在1天內銷售一空紀錄。目前工研院輔導栽種溫室草莓的地區也已從南投草屯,拓展到南投魚池、雲林虎尾、台南沙崙等地,總種植面積達一公頃,而且將要輪種減少病蟲害,秋、冬、春季種草莓,夏季種小黃瓜或番茄,豐收一整年。
工研院協助推動成立的「光之莓」品牌。
【新聞連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