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與英國在臺辦事處今(25)日共同舉辦「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研究計畫合作成果發表會」,由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唐凱琳(Catherine Nettleton)及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共同主持,期許臺英雙方透過交流平台的建立,進一步深化了解、提升雙邊研發成果及合作。會中也邀請四位成功申請赴英的研究人員現身說法,分享在英期間的研究經驗。
為了加強臺英雙方之產業、大學與研究中心的研發交流,工研院與英國在臺辦事處於2018年3月共同啟動「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研究計畫」。這是英國首次以官方資源與臺灣進行研發合作的具體行動,由英國政府編列第一年20萬英鎊經費預算(約新臺幣800萬元),以本計畫作為臺英科學創新人才交流的重要橋樑,遴選臺灣研究人員赴英,希望臺灣成為亞洲優先合作夥伴,強化臺英在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機器人、潔淨能源與自動駕駛車等重要創新領域的雙邊合作。歷經1年,有來自工研院及中央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嘉義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等五所大學,共達11 例申請案通過審查,成功鏈結英國先進製造研究中心(AMRC)、倫敦帝國學院及愛丁堡大學等世界級頂尖研發機構與學術單位。
英國在臺辦事處代表唐凱琳(Catherine Nettleton)表示:「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研究計畫在過去一年已為英國與臺灣研究人員間的合作創造了大躍進。11位臺灣研究員們透過了此一計畫得以與英國研發機構合作進行移地研究。這些計畫含括領域範疇廣泛,從醫療器材到數位經濟與先進製造,皆具有顯著之發展潛力。我們相信這些計畫將為臺英雙方創新動能挹注利基;未來幾年創造出來的臺連結網絡也將持續發展。我們非常感謝工研院過去一年來執行此一計畫之專業與熱忱支持。」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指出,英國和臺灣有許多互補性強項,可以合作的機會非常多,「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研究計畫」則提供一個深化臺英前瞻科技研究的絕佳機會。從去年起,已有多個深具潛力的研究案,透過這個交流平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未來,工研院會持續支持並加強與英國在科學領域的合作,為臺灣產業發展盡一份心力。
英國在臺辦事處與工研院合作十分密切,工研院不僅是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研究計畫的重要執行夥伴,雙方也多次攜手舉辦「臺英醫療器材發表暨商談會」,以及支持英國指標性企業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 在2011 年進駐工研院設立研發中心,期引入更多國際資源,協助臺灣創新產業發展。
過去一年為了臺英移地計劃,工研院也特別成立了「臺英創新產業研究人員移地訓練辦公室」,專責遴選臺灣研究人員赴英大學院校與相關研發機構進行研究事宜。工研院研究員張日陽及劉奕成,亦獲選代表前往英國AIE轉子引擎公司(AIE Rotary Engine)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進行無人行動載具及生醫領域交流。後續也促成AIE轉子引擎公司與工研院的交流合作─由AIE公司提供轉子引擎,工研院整合並開發更輕量化設計、達到最佳化油耗引擎控制系統設計之高負載高續航商用無人機油電混合動力發電模組;以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與工研院針對「機械臂輔助之可調控微創式顱內探針應用於術中導航監控及藥物釋放技術」進行共同研發。後者目前已進入歐盟立案之神經系統微創手術發展計畫(EDEN2020),共同突破現有技術應用瓶頸。
【新聞連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