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研院IEKCQM:2020年製造業產值預估18. 59兆元 後疫時代,臺灣應以「總部價值」思維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日期:2020/05/21

工研院今(21)日舉...(詳如圖說)
工研院今(21)日舉辦「2020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線上記者會」,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右四)率領研究團隊發表,並邀請臺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理事長徐爵民(右三)及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左三)擔任講評人。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今(21)日發布2020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測2020年製造業產值為18.59兆元新臺幣,產值成長率為-5.05%。經美中貿易戰後,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主要經濟體領先指數多呈下滑,國際經濟景氣面臨嚴峻考驗,對我製造業產值成長形成壓力。建議在後疫時代,臺灣需積極評估供應鏈風險,以「總部價值」思維,強化供應生態系韌性,並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表示,受疫情蔓延影響,各國政府採取封城和邊境管制措施致使經濟活動暫停,主要國家生產活動趨緩、供應鏈採購遞延、民眾消費亦受影響,加以國際油價較去年大幅下跌,不利我製造業產銷。所幸我疫情控制得宜,國內經濟活動雖受影響但仍可維繫,國際轉單利多加上政府經濟紓困措施超前部署,有助減緩國際因素對國內經濟的衝擊。此外,受惠於宅經濟興起及人工智慧(AI)、5G等新科技應用陸續上路,可望為我製造業帶來新型態商機。惟目前肺炎疫苗尚未研發成功,疫情是否會在各國復工後或在冬季捲土重來,仍需持續追蹤後續對產業影響。而近期美中經貿紛爭有再度升溫趨勢,可能影響我資訊電子業供應鏈布局與產銷前景,未來情勢發展亦需持續關注。

製造業四大業別預測結果:國際需求不振衝擊我製造業產值表現

金屬機電:國際營建、車市及機械設備需求疲弱,世界粗鋼產量及原物料價格預估將續呈下降趨勢,不利我國鋼鐵產品、汽車零組件及機械設備銷售,限縮我金屬機電業產值表現。根據IEKCQM預測,2020年金屬機電業將為5.24兆元,較去年減少4.62%。

資訊電子:我國防疫得當,生產活動仍可維繫,加以宅經濟、AI、5G基建發酵,預期新型態消費模式及需求可望帶來商機,我半導體產業成為今年支撐資訊電子業產銷成長主力。但後續需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及美中經貿紛爭局勢變化對全球資訊電子業需求與供應鏈採購的影響。根據IEKCQM預測,2020年資訊電子業產值將為7.10兆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1.10%。

化學工業:因全球經濟活動受限,導致原油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油價低檔盤旋。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大幅調降布蘭特原油年均價格至每桶33美元。油價下跌使石油相關煉製品報價連帶下滑,原油進貨成本與煉製品價差呈現收斂。在價量同跌影響下,不利我國化學工業產值成長。根據IEKCQM預測,2020年化學工業產值將為3.81兆元,成長率將為-16.36%。

民生工業:受疫情影響,民眾降低外出消費頻率,加以我國實施邊境管制措施導致外國旅客來臺人數銳減,對國內零售、餐飲等服務業營收帶來衝擊;而近期國內消費信心偏向保守,亦將限縮民生工業產銷。根據IEKCQM預測,2020年民生工業產值將為2.44兆元,成長率將為-2.69%。

2020年臺灣製造業須評估供應鏈風險 加速部署未來前瞻科技

工研院觀察,國際貿易紛爭、新冠肺炎疫情接連發生,挑戰既有全球供應鏈生產布局,對當前全球經濟分工體系帶來改變。建議業者積極評估供應鏈風險,構築「總部價值」思維、強化供應生態系韌性。政府可參考國際作法,提供資金補貼及建立輔導機制,協助業者轉移生產基地。

因應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科研與產業競爭,建議政府可針對未來全球前瞻科技趨勢,分析我國在各科研領域的利基優勢,並盤點未來我國科研及產業發展可能面臨的人才缺口,透過政策導引產學研創各界資源共同合作,加速我國未來前瞻科技與新興產業發展關鍵人才培育。

此外,肺炎疫情已加速帶動「宅經濟」需求,可望為新世代產業創造發展契機,並催生新時代職業類型。適應「零接觸」新生活模式,建議政府加大投資數位建設(例如加速建設5G、校園線上教育基礎設施等),以利驅動產業創新應用;業者則可加速發展數位化與自動化,提升生產調度彈性。

另外,此次疫情亦已帶動防疫科技興起,為醫材及相關供應鏈帶來發展契機,而保持社交距離亦對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情境造成改變,促成零接觸經濟的崛起。建議業者可與研發法人合作,探索防疫科技關聯需求與創新應用,並整合數位科技,共同發展「0距離創新科技服務」,提供遠距使用者「遠在雲邊,盡在眼前(Physically Separated But Virtually Connected)」的體驗式服務和新興商業模式。

IEKCQM團隊對2020年臺灣半導體產業最新觀察:可望延續正成長(年成長4.0 ~ 5.7%),優於全球表現,產值可達2.8兆元規模,附加價值率與先進國家並列。面對疫情衝擊終端需求,以及美中紛爭持續,將是未來主要挑戰。

回顧2019年,雖然美中貿易紛爭讓全球經濟與貿易放緩,但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仍可維持1.7%的正向成長,工研院IEKCQM統計2019年臺灣半導體產值達26,656億元。其中因智慧家庭、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等需求擴增,帶動IC設計服務業績成長;IC製造業務雖受記憶體需求與價格下滑的拖累,但晶圓代工業務仍因智慧型手機、高速運算、物聯網、AI等高階晶片需求拉動,2019年IC製造產值維持平盤;IC封測則受惠於下游客戶對於異質整合封裝需求成長,全年維持小幅成長。2018年各產業附加價值率方面,半導體產業(不含IC設計)維持在62.1%,顯著高於製造業平均水準(29.1%)。

展望2020年,在全球經濟受肺炎疫情的衝擊下,IEKCQM預測臺灣半導體產業仍可維持4.0~5.7%正成長,產值可達2.8兆元規模。正向因素包括:AI人工智慧、5G、車用及物聯網、智慧應用等多元發展,支撐全球及我國IC發展;其次,疫情帶動居家工作、遠距教學、伺服器等需求,同時也刺激防疫相關IC出貨量,包括微控制器、溫度感測器、呼吸器用晶片等,而領導廠商技術領先,先進製程產能開出,刺激我國半導體出口大幅成長。

然而,負向因素方面,因疫情衝擊下,除少數產品外(伺服器、基地台、高階筆電),國際市調機構均逐月調降全球終端電子產品與半導體銷售預估值,將衝擊臺灣半導體業的成長動能。而美國政府持續強化對中國的管制,要求晶片供應商在使用美國軟體、設備及相關技術時,在未事先取得美國政府核可之下,禁止供貨給華為公司。短期可能有急單需求,但也有減少今年度訂單之隱憂。中國也有意強化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並加速建置非美系的產業生態體系,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增加不確定因素。

2020半導體產業策略建議:我國半導體產業應「運用全球總部價值思維、拓展防疫與新應用服務」,並「適應疫後產業新秩序」

臺灣半導體業的關鍵成功經驗,在以科學園區為核心驅動角色,進而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科技廊帶群聚。在後疫時代,仍應善用我國半導體產業群聚優勢,聚焦下世代創新產品與應用服務。並以臺灣做為全球總部價值的思維,帶動半導體產業多元發展。

其次,在疫情衝擊下,防疫相關醫療產品如溫度感測器、醫療呼吸器用晶片與防疫醫材微控制器等需求大幅增加;而疫情也帶動筆電、遊戲機相關的處理器、運算晶片、DRAM等;疫情後要關注5G基礎建設與新興科技應用發展(0距離創新),將帶動通訊晶片、智慧晶片等需求。

長期以觀,在疫情過後,逆全球化與韌性製造的重要性會大幅上升,企業與客戶均會要求更詳盡的生產訊息與庫存備料,並檢討即時生產而轉向穩定供貨,半導體產業將更重視生產彈性與客戶接觸密度;而「0距離創新」將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如導入遠端作業、無人化、虛實整合等科技方案,進而衍生大量晶片需求;遠距工作、教學、醫療所產生的資安議題、以人為本的「溫度」等未被滿足的需求,也是未來半導體產業的潛在商機。

2020年臺灣製造業產值成長率預測

期間 年增率(%) 產值(兆元)
全年 -5.05 18.59
Q1 -3.24 4.52
Q2 -8.95 4.48
Q3 -4.26 4.75
Q4 -3.69 4.85

資料來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05)
註:1. 產值數字為名目值,含臺灣地區從事外銷之公民營廠商國內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價差。2. 產值採四捨五入取至小數點第二位,各季度加總與整體數字可能有些微落差。3. 產值根據主計總處最新數據發布進行回溯修正。

2020年臺灣製造業暨四大行業產值預測表

公布日期 整體製造業
% 兆元
2019/10 1.28 19.84
2020/05 -5.05 18.59

 

公佈日期 金屬機電
% 兆元
2019/10 0.31 5.51
2020/05 -4.62 5.24

 

公佈日期 資訊電子
% 兆元
2019/10 2.74 7.22
2020/05 1.10 7.10

 

公布日期 化學工業
% 兆元
2019/10 0.23 4.56
2020/05 -16.36 3.81

 

公布日期 民生工業
% 兆元
2019/10 1.64 2.55
2020/05 -2.69 2.44

資料來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2020/05)

近三年臺灣製造業暨四...(詳如圖說)
近三年臺灣製造業暨四大業別產值成長率。

【新聞連絡人】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 丁嘉琳
電話:+886-3-5912903
Email:tingcl@itri.org.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