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致力尖端量測技術並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今年正式滿35年,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支持下,工研院於(今)11日舉辦「工研院量測中心暨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35週年慶系列論壇」。副總統賴清德在開幕特發賀電,期許工研院能持續恪守組織目標,建立國家計量標準與開發前瞻檢測技術,提升產業優勢。此次論壇邀請各國計量機構與國際產學研代表參與,期盼透過對話交流,開創下世代量測技術新契機。
工研院1987年受經濟部委託執行國內最高量測標準之「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並推進設立「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除了為國內度量衡標準把關之外,35年來致力於新技術研發之量測標準檢驗證。2018年更在時任行政院長的副總統賴清德大力支持下,引進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製作之矽晶球質量標準,建立新國際單位制(SI)計量標準。適逢量測中心暨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成立35週年,副總統賴清德特發賀電祝賀,他並期勉工研院未來持續實踐組織目標,建立國家計量標準,開發前瞻檢測技術,以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優勢。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臺灣高科技產業,需要與世界同步的計量標準,方得以擁有進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35年來,工研院致力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並扮演基礎科學與產業間的橋樑,協助建立量測基石,並以量測標準能量維繫國家計量技術主權,維持國家最高計量標準。為了因應全球產業變遷的趨勢,工研院規劃在下一階段的量測技術發展上,著力於淨零永續、先進半導體、AI人工智慧驗測與數位轉型等項目,不僅提升半導體等產業鏈製程與原物料品質檢測的關鍵驗證,未來在淨零排放盤查、氫能等新能源應用基礎建設、運輸電氣化與電網之電力計量、負碳與環境監測技術將提供世界級技術與標準基磐。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局長連錦漳表示,計量標準是全球國際貿易、醫療保健、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產業創新、科技發展、民生經濟等各領域的基礎,標準檢驗局積極參與國際計量標準發展並支持工研院維持國家最高量測標準以及我國的計量主權,2002年我國突破外交障礙,加入國際度量衡大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Weights & Measures;CIPM),簽署相互認可協定(The CIPM Mutual Recognition Arrangement;CIPM MRA),讓我國出具的校正報告為相互認可國家及組織所接受,保障國內產業於國際市場公平貿易的權益。未來,計量標準將是領導產業躍升的關鍵,無論是AI、智慧製造、前瞻半導體製程以及未來綠色能源等新興產業,都需要與國際接軌的量測基礎。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說明,此次論壇邀請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新加坡康復研究院(Rehabili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gapore;RRIS)、微軟物聯網亞太創新中心、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交通部鐵道技術研究及驗證中心、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與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各國計量機構與國際產學研重要代表參與,有鑑於當前科技與產業已朝高精密、高品質發展,量測計量單位成為重要關鍵,期盼透過論壇交流,提出有助於臺灣產業升級的計量標準關鍵科技研發指標並落實標準應用於產業實務。
在為期四個月的系列論壇,主題囊括:智慧產品與系統安全、計量數位轉型與應用與半導體檢測與計量等,另由於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許多產業正加速淨零路徑,發展各項碳中和所需技術,這次論壇也特別針對淨零永續計量發展議題。
【新聞連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