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簡介
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電池。
工研院以超薄氧化層及多晶矽層作為背面鈍化堆疊層,可利用既有PERC產線簡單升級,主要關鍵技術在於超薄氧化層及多晶矽層設備及形成製程,避免使用成本昂貴之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沉積(PECVD)或反應式電漿沉積(RPD)等設備。
目前所開發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電池開路電壓大於700 mV,效率達23.5%,為目前最具競爭力商品化高效率太陽電池之一。
應用範圍
- 屋頂型太陽能電池:公有屋頂/工廠屋頂/農業設施/其他屋頂
- 地面型太陽能電池:土地複合利用/不利農用土地/公有或閒置土地活化
- 工業上可用於綠電種植,提高綠電比例,符合環保及國際趨勢
- 民生及其他產業可應用在屋頂、停車場遮蔽及養殖地遮蔽等
- 已技轉茂迪
減碳效益
以臺灣2025年目標設置20GW為例,每年可減少1,255萬噸碳排放量。約為32,712座大安森林公園碳吸附量。
TOPCon太陽電池(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