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 Focus

建構水產業鏈 進軍新南向市場

撰文/魏茂國

全球水資源議題日漸升溫,如何取得並提供乾淨的水,已成為各國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時的重要挑戰。工研院與台灣自來水公司日前特別簽署合作意向書,將結合水資源處理與供水系統等技術,以及國內相關設備廠商,共同建構台灣的水產業鏈爭取新南向商機。

工研院與台灣自來水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為台灣建構完整水處理產業鏈,並揮軍東南亞水處理市場,左至右依序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台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台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
工研院與台灣自來水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為台灣建構完整水處理產業鏈,並揮軍東南亞水處理市場,左至右依序為: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台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台水公司副總經理吳振榮。


「水」已成為未來最重要的資源與發展議題,特別是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下,潔淨水源的取得及供應更為不易,也更需要運用科技的整合與落實。

台灣在水資源的運用上,相當受到地理環境和產業發展的影響,加上水庫等儲水設施興建不易,工業用水的回收率僅約40%,仍有許多改善空間。為了解決台灣的水問題,工研院研發涵蓋工業及民生用水領域的水資源技術,可針對不同的水質與用途,結合水回收、污泥減量、低耗能等特性,打造出高效率的水處理技術。

水資源技術解決工業及民生用水問題

在創新的淨水技術上,工研院延續過去曾協助學校在風災後建置淨水系統的方式,開發出「Qwater快組式套裝淨水模組」,該模組能依處理水量及所需功能快速組裝成淨水設備,供水質不佳的地區或緊急救災使用。

國外半導體大廠採用的「流體化床結晶」(FBC)技術,則是能將水中的鈣等無機離子,分離為碳酸鈣等穩態結晶體,不僅可用於不同水質的廢水處理或軟化,所產生的結晶體也可回收利用,達到廢棄物減量、無污泥產生,目前在國內莿桐、卓蘭、永靖等淨水場皆已導入使用。至於受到鹽化的地下水等水質,利用離子交換膜的「倒極式電透析脫鹽再生」(EDR)技術,即可淡化或去除水中的氯、鈉、鈣、鎂等離子,還可自動清洗結垢,達到較高的脫鹽率與水回收率,而且操作簡單、成本低,並已用於屏東加工出口區等地。

在原水處理方面,台灣自來水公司也於2017年將工研院所開發的「BioNET」技術,導入東港溪原水前處理場,運用多孔性擔體讓微生物附著生長、形成生物膜,將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分解,然後將水引進鳳山水庫自淨,再經鳳山淨水場處理後供應民生使用。而「BioNET」除了處理時間短、能降低操作成本之外,還可減少水中90%以上的氨氮與20%的有機物,提供穩定的水質,同時也能增加符合飲用水標準的備用水量,對台灣自來水公司的水資源控管有很大助益。

與台水攜手爭取海外市場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過去20多年來,工研院持續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將水資源的研發技術導入應用,逐漸從取水、淨水、輸送、回收等循環經濟的概念,打造出完整的水處理平台,未來將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與物聯網等創新科技,將水資源的技術推向新里程碑。

台灣自來水公司董事長郭俊銘認為,以工研院的技術為備援,結合台灣自來水公司具有大量供水、管理上百個供水系統的能力與經驗,加上國內水資源設備廠商組成的「台灣水資源AATT菁英團隊」(Aqua A-Team Taiwan),將可完整建構水處理產業鏈的專業團隊,提供世界一流的水質與供水效能。

在過去一年之中,台灣自來水公司也相當積極開發新南向市場,包括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等人口眾多、經濟成長快速的國家,不僅對水質及用水的需求升高,也是台灣產業能發揮實力、並搶進新南向的商機。
工研院除了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ISP)整合各項水處理技術,更透過技術移轉的方式衍生新創公司,如具有廢水處理與回收系統整合技術的「水之源企業」,以及台灣唯一生產奈米過濾膜的「新長豐實業」,和開發消毒模組產品的「創淨科技」,以及今年與工業電腦大廠研華科技合作成立的「環研智聯公司」,將運用近來相當熱門的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資訊技術,提供水資源管理方案與平台服務,例如水處理系統的預測和預警等,不僅能夠加速創新技術的產業化和應用,更有助於推動國內水處理產業的升級,進而爭取海外發展機會,為工研院及台灣自來水公司創造互利雙贏的契機。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