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朱志洋 友嘉集團總裁

撰文/王志鈞

工研院新科院士朱志洋1979年所創立的友嘉集團,起初為代理日本鋼材與建築機械,1985年成立工具機事業部從事生產製造,其後一路透過併購整合,終於成就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的霸業。

友嘉實業剛成立時僅是一家年營業額百萬元、全台最小的工具機廠。目前,友嘉集團卻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營收規模僅次於日德合組的DMG森精機(DMG MORI),以及日本山崎(MAZAK)。

旗下53品牌 客戶多為全球知名企業

翻開友嘉集團的經營版圖,旗下擁有96家公司、53個品牌,分布在15個國家,在全球共有80個生產基地。三大事業群包括:工具機事業群37個品牌、產業設備事業群9個品牌,以及綠能事業群7個品牌。

與友嘉集團往來的客戶多為全球知名企業,包括美國太空總署、波音、福斯、賓士汽車、以及知名飛機製造商等,產業涵蓋航太設備、軌道運輸產業設備及核能產業。可以說,沒有友嘉銷售的工具機台,車子做不出來、飛機飛不上去,連核電廠可能都無法發電。而締造這項經營奇蹟者,正是今年才剛成為工研院院士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

當年,朱志洋僅憑代理銷售一台挖土機起家,卻傳奇地從代理商轉入製造商,打造出台灣第一的工具機王國。近年,友嘉集團再透過併購來壯大規模,成功躍居全球第三大廠後,持續積極推動美國、義大利及德國工具機廠整併,希望2025年之前能成為全球最大工具機廠。

「成功我是不敢當,只知道做什麼,就必須像什麼!」朱志洋謙虛卻堅定地回答。

跑船刷馬桶出身 立志當第一名總裁

對比現今的風光,創業之前的朱志洋,自海洋技術學院輪機系畢業後,曾經歷過在海上跑船、守著火熱的鍋爐鏟煤,拿著鹽酸與鋼刷去刷馬桶的跑船小弟生涯。
「我當時只知道要認真刷出全世界最亮的馬桶,」朱志洋笑著說,「今天我當了總裁,當然更要當全世界第一流的總裁才行!」

「認真、執著、堅持」,這6個字朱志洋奉為圭臬,他說,「認真,是指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全力以赴;執著,是事情都要深入做到位;堅持,則是做任何事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就必須堅持下去。」
而堅持做到最好,是朱志洋成就工具機霸業的一個關鍵。當年激勵他非要在工具機領域拚搏出一番成就的動機,其實與工研院有著密切的關係。
時間拉回到1980年代,友嘉才剛透過併購連豐、遠洲等機械廠,進入工具機銷售與附件製造,但所生產的都是傳統車床、銑床等設備,營運規模也很小。一直到1989年時,工研院的一份台灣前十大工具機概況統計表,大大刺激到朱志洋,讓他做出破釜沉舟的決定,徹底改寫了友嘉實業的發展。

在那張統計表上,第一名是麗偉,年營收達20億台幣;第二名是台中精機,年營收可到15.4億;陸續排下來,第十名東台的營收也有4.5億;至於友嘉當時的工具機規模才100萬,被遠遠拋在10名之後。

「我該如何才能後來居上呢?」不服輸的朱志洋苦思良策,正好CNC電腦數值控制車床問世,他馬上看出這項技術將是友嘉翻身的機會。但CNC車床才剛剛興起,友嘉本身並無生產能力;其他大廠則是採取漸進式推出新產品、逐步拓展新客戶的策略來布局新領域。面對內外皆不足的困境,朱志洋陷入了經營轉型的思考。

大破大立 聚焦CNC電腦車床建功

「我當時衡量到傳統產品的未來發展有限,因此下定決心關掉舊產品的所有生產線,報銷掉所有半成品與零部件,全力發展CNC車床!」

當時友嘉的年營業額約為3.5億新台幣,其中工具機部門營收1.5億,占了整體營收的42%。關掉舊產品生產線的決定,讓友嘉一夕之間減掉4成營收,必須轉靠銷售挖土機、電動工具與電梯等產品來支撐,這讓當時許多同業都笑朱志洋太傻。
不過,朱志洋並非衝動行事,他自有一套發展工具機市場的大破大立戰略。而就是這一念之間,奠定友嘉成為CNC車床的箇中翹楚,並在9年後攀上台灣工具機第一名的規模,甚至併購原來的競爭對手,坐穩產業龍頭寶座。

他認為若採用漸進式布局CNC車床市場,需花10年才能壯大;其次,如此一來友嘉將永遠與大廠有落差;第三,人的惰性是安逸,不喜歡重新學習,若不趁此時破釜沉舟,將很難跨入需要軟硬體整合的電腦車床市場。

策略制定之後,朱志洋積極網羅人才,並傾全力研發新產品。果然,第一年雖然才賣出一台新產品,但第二年就賣出165台,並交出2.4億台幣的營收佳績。接著友嘉開始以自創的FEELER品牌行銷CNC系列產品,業績也一路成長,從此在台灣工具機領域奠下不可撼動的地位。

2015年起,友嘉集團陸續與日本FANUC、德國SIEMENS、KUKA、BOSCH、SAP、美國Rockwell Automation、Mircosoft、奧地利B&R、台灣Delta、hTC、法國Dassault Systèmes等全球知名大廠成為工業4.0全球戰略夥伴。2017年,友嘉集團更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在智慧工具機、智慧工廠等AI領域攜手合作。同年底,工研院推出公版聯網服務平台技術(National IIoT PaaS;NIP),可提供整合度高的資料收集與分析平台,對於友嘉這般邁入智慧機械的台灣廠商而言,更是如虎添翼。

高瞻遠矚 巔峰中洞察出成長危機

2011年,友嘉集團工具機FEELER單一品牌在兩岸營收合計為新台幣128.4億元,集團工具機部門全球總營收超過新台幣250億元,已是台灣第二大工具機廠規模的4倍。但經營嗅覺敏銳的朱志洋,卻從高峰中查覺到危機。「我看到了公司的瓶頸,也認為友嘉若再不到海外發展,未來將會出現成長危機,」朱志洋說。

為了接上全球市場的地氣,友嘉集團展開全球併購布局。2013年,友嘉一口氣併購5家超過百年歷史的德國工具機廠、1家俄羅斯系統整合公司,出手之快、狠、準,震驚全球工具機市場。

此後,這項紀錄不斷被翻新。2014年友嘉集團在全球併購了6家公司、2015年11家、2016年8家,短短5年內在德國、瑞士、義大利、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匈牙利與俄羅斯所併購的企業家數高達30家以上,也為朱志洋贏來「工具機產業併購大王」的美譽。

公平對待所有人 成就併購大王美譽

在朱志洋收購的各大歐、美、日、韓工具機品牌中,不乏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品牌。例如工廠設在德國的Honsberg,品牌歷史有220年,為歐洲及全球歷史最悠久工具機品牌;美國SMS有164年歷史,為美洲地區歷史最悠久工具機品牌;日本池貝(IKEGAI)創立已129年,為亞洲歷史最悠久工具機品牌。
這些具有長遠歷史的老品牌為何願意被來自台灣的友嘉集團所併購呢?朱志洋指出,百年工具機企業多為家族企業,有些後代子孫欠缺接班意願,也有些公司的經營能力已無法開拓新市場,這時就會有出售念頭,而友嘉集團併購這些知名工具機廠後,可運用友嘉原有的銷售通路,打開市場,促使其轉虧為盈。

朱志洋也會從品牌、產品、技術、人才及客戶的價值來精挑併購標的,讓旗下各品牌之間具有區隔性,再透過整合、研發、設備及行銷四大方面的資源,達到各地區、各企業間產品的優勢互補,以充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朱志洋剛創業時,公司英文命名為「Fair Friend」,他希望公司能像朋友一樣,公平對待客戶、員工、股東、供應商與社會。目前,集團識別標誌仍為「Fair Friend Group」的縮寫FFG,表示友嘉依然堅持此一創業初衷,公平對待每一個與友嘉集團往來的夥伴,才能造就出今日的恢弘格局,成為台灣工具機產業之光!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