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360度新創輔導 工研院厚創業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撰文/林麗娟

新創事業是經濟的活水,也是促動人類生活再提升的動力。工研院協助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除運用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有系統的打造前瞻創新產業科技,也持續透過新創事業擴散產業效益,匯聚技術、人才、資金、市場分析、業師輔導等全方位資源,極大化新創成功率。

工研院成立45年來,持續以新創擴散創新技術與人才,自1980年技轉成立第一家新創公司—聯華電子,建立了研發、技轉、新創的模式,至今已新創育成270多家,包括台積電、台灣光罩、晶元光電、盟立自動化等知名企業,掀起80、90年代的高科技創業風潮,海外人才絡繹返國創業,也帶動台灣產業升級轉型。

新創已融入工研院文化,也建立起系統化的輔導機制,特別是具備深厚科技底蘊,不易超越、模仿的「厚創業」,更是工研院特長。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佳明表示,工研院新創事業的技術創新性都很強,「這些技術在院內不斷累積、嘗試與突破,少則經過3、5年,多則10餘年打磨試煉,直到『夠成熟』才會邁向創業。」以千錘百煉的技術為基礎,自然更有機會能開創出無人競爭的藍海市場。

挖掘潛力新創 專業平台打通任督二脈
究竟工研院如何評估團隊適合邁向新創階段?又能提供新創團隊哪些協助?劉佳明表示,工研院內各技術領域有推薦與申請機制,並有專業的新創事業開發團隊(Business Development;BD)協助盤點具技術獨特性的案源,從中發掘具有上市櫃(IPO)或被併購潛力的優質新創事業。

確認潛力案源後,進入「新創事業3部曲」輔導機制,提供準備期、育成期到新創期的全方位輔導,衡量團隊在技術、市場、團隊、事業化4個面向的成熟度分析,凸顯優勢、彌補不足。高度功能化的「新創專業大平台」,可協助解決創業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劉佳明舉例,新創團隊或許可以不眠不休,精進技術、產品,但要經營一個完整的事業,還需要企管、財務、行銷等能力。工研院透過「新創工作坊」來完備團隊經營能力;以「募資與市場平台」尋找投資者與合作伙伴;以「財務平台」協助新創團隊進行財務分析,避免相關風險;以「業師輔導平台」引介創業有成的前輩,提供經驗傳承與人脈;為新創團隊打通創業任督二脈,厚實創業能量。

早期介入輔導新創 快速通關及時掌握商機
為擴大新創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的效益,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強調,針對具政策重要性、上市櫃潛力、具被併購價值的新創案,由院內各新創輔導平台於早期就介入輔導,提供技術試量產與可行性驗證資源,為重要新創案奠定成功的第一步。為及時掌握商機,近期更新增新創「快速通關」機制,縮短營運規劃書審閱流程,讓商業模式明確、已有客戶與訂單在手的新創團隊,直接進入智財(IP)估價、IP公開、技轉簽約等必要流程,「最快1個月內完成新創技轉成立。」劉佳明說。

工研院集結內部資源,提供新創團隊360度的創業輔導,也協助運用政府資源,例如台灣創新創業中心(TIEC)的「矽谷移地訓練」、亞洲.矽谷創新創業鏈結計畫(TITAN)的「厚創新創意實現平台」選拔、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TRIPLE)原型打造服務、國際新創基地(TTA)鏈結國際資源等,讓工研新創汲取外部資源的同時,打響在新創圈的知名度。

豐沛院友資源 新創天時地利人和俱足
值得一提的是,由工研院主導成立的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INVA),鏈結豐沛的創業工研院院友資源,導入不同領域院友的能量,加上協會所募資成立的天使基金,成為強力後援。從技術、管理、到財務支援,協助新創團隊順利跨越早期摸索階段,無後顧之憂。

工研院肩負協助台灣產業發展使命,近3年成立的新創事業達33家,預計2018年也在10家以上。劉佳明表示,工研院強化新創團隊創業智能,共同規劃營運方針及策略,每家新創事業都成為業界矚目焦點,甚至吸引銀行界與創投擔任「天使」投資人,多年持續投資工研院新創事業。

「結合天時、地利與人和,加上技術、資金種種有利條件,在工研院誕生、育成的新創事業不但成功率高,更加成熟、優異,」劉佳明說,助人創業成功不僅成人之美,更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經濟成長,工研院將持續扮演產業動能,引領經濟加速前行。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佳明表示,工研院的新創事業以千錘百煉 的技術為基礎,自然更有機會能開創出無人競爭的藍海市場。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佳明表示,工研院的新創事業以千錘百煉 的技術為基礎,自然更有機會能開創出無人競爭的藍海市場。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