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32期2019年08月號

出版日期:2019/08/15

正方形 Icon 創新之鑰 Innovation

ITRI ICT TechDay精彩俱現

撰文/劉映蘭

5G技術儼然成為國際科技競技場!美、韓搶登5G商轉全球第一寶座、2020年東京奧運擬全面使用5G技術、專家也認為,5G是人工智慧(AI)應用大爆發的加速器。隨著5G商轉倒數,AI技術愈益精進,甫落幕的工研院「2019 ITRI ICT TechDay」活動,展示最新5G與AI技術,掌握最新資通訊(ICT)趨勢。

1--霧運算AR導航 路痴有救了

隨著物聯網(IoT)快速發展,各項裝置所產生的大量資料上傳到雲端伺服器,不僅占用大量頻寬,也使得雲端伺服器負載過重,新型態的AR應用服務,如導航或導購等,因需要處理大量的畫面資料,更有傳統難以克服的高延遲的問題。

工研院以「霧運算」(Fog Computing)將原本集中在雲端的儲存與計算,分散轉移到距離連網裝置較近的無線存取點,讓部分資料可在邊緣裝置上處理,減輕雲端伺服器的負載,又可節省網路頻寬消耗,滿足AR應用服務的需求。

今年ICT TechDay中,此項技術展現即時影像辨識的功能,例如在台北車站看到一個招牌,透過搭載此技術的手機拍攝,可立即呈現與這個標的物的距離和座標,在複雜的環境中為使用者導航;用手機拍攝店家Logo,還會出現優惠訊息,成為導購新模式。目前精準度已從原本的5公尺誤差,進步到50公分內,更精確好用。

透過搭載此技術的手機拍攝,可立即呈現與這個標的物的距離和座標,在複雜的環境中為使用者導航
透過搭載此技術的手機拍攝,可立即呈現與這個標的物的距離和座標,在複雜的環境中為使用者導航

2--非接觸式生理感測 跟呼吸一樣自然

如巴掌般大小的「非接觸呼吸偵測器」。
如巴掌般大小的「非接觸呼吸偵測器」。

傳統偵側呼吸心跳,不是插呼吸管,就是貼心律貼片,後來進展到手環等穿戴式裝置,雖然可以準確測量出脈搏心跳數,但呼吸的數據卻是推估而來,準確率有待改進。工研院開發一台如巴掌般大小的「非接觸呼吸偵測器」,以成本低廉且普及率高的WiFi技術作為訊號偵測傳輸方式,僅靠小小的接收器就能將訊號發散出去,再將胸腔起伏的頻率回傳至接收器,完全不需接觸人體,受測者無須再因穿戴感測器而干擾睡眠,顧此失彼了。

目前此技術的呼吸正確率已達99%、心跳也有90%,和紅外線熱感應的傳輸比起來,因不需影像傳輸而保有隱私性;此外,這項技術已通過人體六大睡眠姿勢的檢測,不僅可應用於醫院的睡眠中心,未來搭配5G的通道資訊的蒐集,也能搭配智慧床墊,做更多醫療上的應用。

3--跨攝影機人物影像辨識技術 罪犯無所遁形

珠寶展、古董展或外交宴會等需要高度維安的場合,有賴眾多保全人員監控,一旦發生不肖人士盜竊或傷人離開的情況,現場保全人員若沒有及時發現,則需花費數十甚至上百小時的人力過濾傳統監視器畫面,才能找到目標。

有了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能以「人」為單位,將每個拍攝到的人,依照身形外觀做全身影像辨識歸檔,同一個人出現在不同攝影機畫面中會自動歸成一個影像序列檔案,當有人未從正常管道出入時,結合AI技術的系統會即時發出警告,幫助維安人員快速找到目標,有效節省大量時間及人力。

比起傳統攝影機部署時的耗時與高成本,這項智慧影像分析技術具備快速布建的優勢,在20坪大小的封閉空間,4個人4小時便能布建完成並運作;加上跨空間「疊加擴充」的功能,將涵蓋區域以疊加方式擴充,增加布建彈性與場域適用性。這項技術並非取代保全人力,而是與保全人力搭配相輔相成,偵測到可疑人物或異常狀態,即時發送訊息給相關人員,進行第一時間的通報處理,提升場域的整體安全性。

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能以「人」為單位,將每個拍攝到的人,依照身形外觀做全身影像辨識歸檔,結合AI技術的系統會即時發出警告,幫助維安人員快速找到目標。
工研院研發的「智慧影像分析技術」,能以「人」為單位,將每個拍攝到的人,依照身形外觀做全身影像辨識歸檔,結合AI技術的系統會即時發出警告,幫助維安人員快速找到目標。

4--隧道也能定位的「真.無人機」

許多隧道的工程巡檢,不是派真人攀爬,就是由人操作無人機進入隧道檢視;前者有安全疑慮,後者則須克服無人機細部飛行的操作問題。為使無人機真正達到「無人」的狀態,工研院專門針對隧道環境,透過無人機飛控技術結合無線通訊模組定位技術,克服以往在隧道內沒有GPS無法定位,以及無法辨識方向的兩大難題。

隨著5G技術愈發成熟,無人機在隧道內即時錄影的影像可傳到設在隧道口的地面站軟體,在預先裝設定位收發器的隧道裡飛行,使用者透過傳遞回來的訊號即時掌握無人機的位置,並讓電腦自動控制飛行路徑,且後續可結合AI技術,當無人機拍攝到有滲水、生鏽或龜裂等工程問題時,還可針對有問題的地點進行不同角度的多張拍攝,幫助工程人員在監控中心即時掌握隧道內的最真實的樣貌。未來也可運用在橋梁底部或鋼橋中空管,不僅節省人力,也能更加快速執行高難度工程巡檢。

工研院專門針對隧道環境,透過無人機飛控技術結合無線通訊模組定位技術,克服以往在隧道內沒有GPS無法定位,以及無法辨識方向的兩大難題。
工研院專門針對隧道環境,透過無人機飛控技術結合無線通訊模組定位技術,克服以往在隧道內沒有GPS無法定位,以及無法辨識方向的兩大難題。

5--虛擬行動桌面 全世界都是你的辦公室

通勤時用手機/筆電處理工作早已見怪不怪,但是一份資料既要從雲端下載,又要等裝置開啟才能作業,完成後再上傳雲端……對於分秒必爭的上班族而言,實在過於耗時費力,「虛擬行動桌面服務(VMI)」技術由此應運而生。此技術在Android系統上以行動應用內容串流技術為架構,運用邊緣運算技術,讓使用者透過此平台直接執行收發e-mail、改簡報、編輯文章等作業,由於「資料不落地」,資料不再是儲存在終端裝置裡,而是透過雲端存取,無須擔憂資料安全問題;5G上路後還能大幅縮短存取及作業時間,讓使用者跳脫硬體設備的限制。

該技術現已導入國內外多家企業客戶,未來在傳輸速度要求度極高的手機遊戲產業,還能與顯示卡業者合作,提供更即時的串流服務,實現Cloud Gaming的新商業模式。

該技術現已導入國內外多家企業客戶,未來在傳輸速度要求度極高的手機遊戲產業,實現Cloud Gaming的新商業模式。
該技術現已導入國內外多家企業客戶,未來在傳輸速度要求度極高的手機遊戲產業,實現Cloud Gaming的新商業模式。

6--5G加持車聯網 自駕車反應快更聰明

今年初在台中水湳智慧城擔綱接駁任務的巴士,是國內第一輛實際行駛在道路上的自駕車,因應5G上路在即,工研院也應用5G技術,持續精進車聯網和自駕車。本次ICT TechDay展出新改版的自駕車,從AI技術到整車全面升級。

新改版的自駕車運用車聯網技術,提升感測能力,以往遇到障礙物時會剎停,今年可進一步繞過障礙物,為人車混流的真實情境預作準備;自駕車乘客艙裡,可看到AI即時運算的結果,包括攝影機、光達、雷達等感測器即時掃描車輛環周資訊,以及透過車聯網取得交通號誌的資訊,搭配AI研判,自駕車可即時、準確做出反應,提升行車安全。未來5G上路,可高速將自駕車感測器收到的大量資訊回傳後台、與後台互動,用於即時影像監控或遠端遙控。

另外也展示車聯網C-V2X的未來應用,透過邊緣運算發出廣播訊號,將車對電信網路(V2N)、車對人(V2P)的情境,實際於展場再現;現場也模擬5G小基站(Small Cell)傳輸資訊,達到車對車(V2V)的預防性駕駛,進一步提升道路安全駕駛等級。

未來5G上路,可高速將自駕車感測器收到的大量資訊回傳後台、與後台互動,用於即時影像監控或遠端遙控。
未來5G上路,可高速將自駕車感測器收到的大量資訊回傳後台、與後台互動,用於即時影像監控或遠端遙控。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