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觀念探索 Trend

親愛的, 我把小孩 冰凍 起來了

作者 : 翻譯/連育德

本刊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echnology Review期刊圖文授權
本刊取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echnology Review期刊圖文授權

哈莉森(Michele Harrison)邁入40歲那年,決定賣掉位於紐約市的公寓,換一間更大的房子。她負擔得起,畢竟單身的她這些年來心中只有工作,加班到很晚,為幾家任職的廣告公司東奔西跑,最後落腳在ESPN電視台的行銷部門。

賣屋過程中,她暫時搬到郊區借住阿姨家,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好不愜意,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草坪,也有喘息的空間。她毅然辭掉工作,把高壓的都市生活拋在腦後,搬到視野廣闊的卡羅拉多州。

初來乍到,她剛好約了婦科醫生進行例行檢查。這時的哈莉森已經41歲,醫生問診時開門見山就問:「妳會想要生小孩嗎?」

「被他這麼一問,我只回說我也不知道。」哈莉森說:「我很震驚,這輩子沒有真正思考過要不要生小孩,也沒在意過自己的年紀,因為我把心思都擺在工作。」

醫生把她轉介到生殖醫學卡羅拉多中心(Colorado Center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那裡因為協助「熟女」受孕成功而名聞遐邇。女性生育力的轉捩點在35歲,之後懷孕的婦女為醫界所謂的「高齡產婦」。這個年齡並不是隨便選定,根據美國婦產科醫生學會(American Colleg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所示,女性的生育力在32歲左右開始下降,37歲前加速退化。

「如果妳想冷凍卵子,」醫生對她說:「最好趁現在。」於是乎,她也加入愈來愈多女性的行列,設法延後生育時間。2016年,美國有7,000多名女性選擇凍卵,遠高於2009年的不到500人。

「我心想乾脆做一做,算是有個保障,免得以後沒有機會。」她說。

效果沒有保證

但其實她的機會已經接近零。對於希望凍卵的女性民眾,生殖醫學專家建議在30歲前後幾年進行,因為這個年齡還有足夠的健康卵子可取。妊娠中期,女胎的每個卵巢有300萬顆卵泡,出生後降到50萬顆。到了青春期,每個卵巢的卵泡數又減少到15萬顆。更年期婦女只剩少數幾顆卵泡,許多卵泡還有伴隨老化而來的基因錯誤。DNA受損愈多,就愈有可能導致卵子或胚胎流產與染色體異常,或是完全無法懷孕。

女生出生時的卵泡數為什麼多到用不到,又為什麼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急速下滑(基因似乎是原因之一),目前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至今還沒有人明確知道如何延後生育力。

而凍卵是目前最可行的做法。先注射賀爾蒙刺激卵巢,產生更多卵子,而不像一般經期只排出1顆。接著進行小手術,以針頭取出卵子,再用玻璃化冷凍法(Vitrification)快速將卵子個別快速冷凍,避免形成冰晶體,最後將卵子浸在液態氮保存,等待有一天解凍。也就是說,把未來的小寶寶先冰起來!

2012年,美國生殖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宣布凍卵不再屬於「實驗性」手術,迎來了女性賦權的年代。女性不再需要為了生兒育女而犧牲事業,在職場往上爬的同時,先把卵子保存起來,等到工作有成之後再用,人生不必偏廢。如果還找不到另一半,也不必擔心,先凍卵再慢慢找好對象。

科技大廠如蘋果與Facebook等業者,把凍卵手術納入員工補助,每個療程約10,000美元,更是助長這股風氣。

過去這7年,凍卵逐漸成為主流。如果6月20日剛好在曼哈頓布萊恩特公園(Bryant Park)附近,可能會看到康體(KindBody)醫療公司的生育力移動診所,也就是一輛黃白色相間的新潮休旅車,旁邊是露天等候室,在人行道鋪上漂亮的地毯,再放上幾張星球椅與舒服坐墊。女性民眾下班後路過,可以順便做個生育力檢測,內容包括:卵巢超音波;生殖醫學專家諮詢;抽血檢查抗穆氏管荷爾蒙(Anti-Müllerian Hormonel),評估「卵巢庫存量」(Ovarian Reserve),也就是卵巢內還剩下多少卵泡。

凍卵技術雖然備受矚目,但絕對稱不上是已知領域,成功率仍舊不容易判斷,主要原因在於這還是項新興技術,許多凍卵婦女尚未將卵子解凍受精,展開懷孕之路。現行數據顯示,這是一場數字遊戲,年輕時冷凍愈多卵子,至少有1顆卵子受孕成為胎兒的機率就愈大。

「我不是不鼓勵凍卵,女性民眾如果覺得凍卵是最好的選擇,就應該做,但要知道這個跟投保不一樣,」曾任美國生殖醫學會前會長、現為賓州大學婦產學科教授的庫提法利斯(Christos Coutifaris)說:「保險最後通常有賠付,但這個沒有保證。」

哈莉森差點就功虧一簣。她當初取了21顆卵子,比同年齡層的人多出很多顆,她從麻醉醒來時,護士甚至還跟她擊掌恭喜。「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哈莉森說:「醫生當然提醒過我,卵子健不健康要等到受精後才知道,但我哪聽得進去,心裡只有那21顆卵子,以為一定懷得了孕。」

哈莉森凍卵結束,繼續過自己的生活,直到後來她墜入愛河,她當時43歲,男朋友47歲,兩人決定結婚生小孩。哈莉森嘗試自然受孕,但43歲的成功率只有5%。努力了幾個月後,她決定將卵子解凍受精,很有把握她的「保險」可以給付。沒想到,她這時頻頻接到電話。

「每隔幾天,實驗室就會打電話來說:『您只剩10顆卵子』,然後是8顆…5顆…最後剩下3顆。」哈莉森說。

她的醫生建議對剩下的3顆卵子做基因測試,結果基因健全的卵子只有1顆。「我的心都碎了,」她說:「那樣的心情起起伏伏,沒有人能懂。卵子會減少那麼快,我沒辦法做好心理準備。」

生育是權利

延後生育力,是愈來愈多女性朋友身有所感的議題。自1985年以來,美國40至44歲婦女的生育率持續攀升,45歲以上的生育率在2016到2017年間激增3%,50歲以上的生育率亦從1997年以來持續成長。分析原因,並非女性的生育期變長,而是愈來愈多人到了熟齡才懷孕生子。

在這股趨勢的壓力下,專家紛紛投入加強生育力的新研究,目前已有許多技術,研發進展各有不同,有的無害(補充巴西莓)、有的有侵入性(將刺針刺入卵巢,刺激血液流動)、有的彷彿科幻情節(以幹細胞製造配子)、有的則是說多怪就有多怪(從陰道注入臭氧)。

但延後生育年齡指的是什麼呢?是稍微延後到50歲,還是大幅拉長,讓70幾歲的熟齡女性也能生小孩呢?女性一旦到了40幾歲,固然不容易自然受孕,但許多健康女性到了5、60歲,照樣能夠懷孕。

然而研究指出,40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懷孕,出現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包括子癎前症、妊娠糖尿病、早產等等。有鑑於此,大多數生育診所會設定年齡限制。「相關技術一直在進步,但就算我們可以取卵,讓卵子零瑕疵,但過了一個年紀,風險會從合理變成過高。」在波士頓試管嬰兒中心(Boston IVF)擔任生殖內分泌科醫生的潘吉亞斯(Alan Penzias)說:「生理是做得到,但不應該做。女性過了50出頭,身體自然就不適合懷孕。」潘吉亞斯同時擔任美國生殖醫學會執業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負責制訂學會政策。

但能不能限制懷孕年齡,是個棘手的議題。「熟齡男人可以當爸爸,沒有人提議要禁止,那我們為什麼要禁止熟齡女人當媽媽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柏曼生物倫理研究所(Johns Hopkins Berman Institute of Bioethics)創辦人法丹(Ruth Faden)說。她認為這個議題是美國生殖權利運動的最新一步,「女性也有掌握生育的權利。」

儘管如此,純粹以生理角度來看,在相對年輕的年齡懷孕畢竟最適合。「我每次都提醒大家,醫學能夠延長人類壽命,但女性的生育期卻沒有變化。」生殖醫學卡羅拉多中心科學主任凱茲傑芙(Mandy Katz-Jaffe)表示──哈莉森在該中心接受治療。卵巢是老化最快速的人體器官,只從青春期運作到更年期。活得更久、更健康的人,有更多時間成家,但女性身體卻沒有進化這麼快,還無法輕易做到這點。

然而,如果能夠成功延長女性生育期,好處不只是養兒育女而已。「我不會一早醒來,就想著要幫70歲的女性生小孩。」西北大學生殖學中心(Center for Reproductive Science)主任唐珂(Francesca Duncan)說,如果能找出方法延後卵巢老化,可以延長卵巢製造雌激素的時間,有益女性健康,包括避免名列女性第一大死因的心臟疾病。

唐珂也是女性生育壽命與平等中心(Center for Female Reproductive Longevity and Equality)的兼任教授。該中心去年才剛成立,隸屬於巴克老化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Aging),宗旨在於「解決人類史上一直存外的不平等現象:男性一輩子能夠生育,但女性生育力從30幾歲初便開始下降。」

該中心率學界之先,整合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主要是老化現象,其中又聚焦女性生殖機能老化(尤其是生育能力)。莎娜漢(Nicole Shanaha)是中心發起人,身為律師的她在29歲時做了生育力檢查,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活躍卵泡,讓她開始注意到生育力不平等的問題。她試著將卵子和胚胎冷凍,準備未來做試管嬰兒,但她的卵巢每個月長出新囊腫,無法動手術。「照這樣的進展,我在35、36歲就到更年期,」正在跟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交往的莎娜漢說:「而且完全不知道原因。」

莎娜漢目前33歲,媽媽是新住民,從小在加州奧克蘭市(Oakland)長大,家境雖然清寒,大人卻鼓勵她要勇敢逐夢,上法學院、結婚、開創事業、買房子、結婚生子,「人生的夢想突然被生理因素所侷限,讓我一直不知如何是好,」她說。

拜律師工作之賜,她在2017年有機會跟DJ魔比(Moby)、女星戈蒂韓(Goldie Hawn)等好萊塢大咖聚在一起,在電視台製作人李爾(Norman Lear)家開會討論「健康長壽」的話題。她坐在客廳角落,一心多用,一邊檢查手機軟體Flo,看自己是否在排卵;一邊聽著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院長曹文凱(Victor Dzau)的見解,他說應該要改變社會對老化的觀念。「我心想:『天啊,真希望能改變社會對我這種生育能力的觀念!』」她回憶道:「我頓時豁然開朗,覺得有何不可。」

「我覺得很不公平。」莎娜漢說:「在這個處處挑戰成規的年代,應該也要有空間討論這個議題。」

她持續對外試水溫,最終遇到巴克老化研究所表達興趣。中心目前正在招聘教職員,同時四處推廣成立宗旨。莎娜漢起初注資給中心的600萬美元,是以布林家庭基金會(Sergey Brin Family Foundation)的名義,目前持續提高金額,則是透過她自己所創立的比亞艾可基金會(Bia Echo Foundation),後者聚焦在各項社會議題,包括女性生育期與平等、刑事司法改革、保護地球健康與可居住性。比亞是掌管力量的希臘女神,艾可則是她女兒的名字。經過幾年生殖治療未果,她與布林去年自然懷孕,11月生下女兒。

人生選擇題

卵子數由21顆頓減到1顆,哈莉森最後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2015年7月13日,她跟先生約翰生下女兒艾莉,現在已經4歲,有著湛藍色的眼珠、金褐色的頭髮、胖嘟嘟的臉頰。生下女兒那年,哈莉森已經44歲,現在偶爾還是會想再生一個,讓艾莉當大姊姊,但她知道已經不可能。「每次看到40幾歲的人又生了小孩,我的心還是會揪一下,」她說。

然而,延長女性生育力的腳步將持續不停。對尚未準備好生養小孩的女性而言,未來仍舊會把凍卵看成是一個緩衝。隨著診所調整行銷策略,鎖定20幾歲的女性,未來會有愈來愈多人面臨這個關鍵卻又昂貴的選擇題。

身為美國生殖醫學會執業委員會的主席,潘吉亞斯覺得這樣的行銷理論上有點適得其反。「不准你跟我講凍卵的事!」她女兒過24歲生日後警告他說。他的回應不是出自於醫生身分,而是一個希望有天當上外公的爸爸:「我才沒有興趣跟妳講這個……好啦,是有一點點。」

就算有辦法延長生育期,並非所有女人都想在熟齡生小孩。6月時,我抱著2個星期大的外甥女,6磅重的她包在粉紅色的連身衣,一副又脆弱又充滿潛力的模樣。抱著她真好,但把她還給她爸媽,我也樂得輕鬆。我快50歲了,最大的小孩再2年就高中畢業。當媽媽的酸甜苦辣,我已經嚐過。但對於跟我一樣年紀而想要當媽媽的女人,她們應該會很高興知道有專家努力在讓人人有機會生育。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