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創新突圍 群聚發威
撰文╱許淑珮
世界經濟論壇(WEF)日前公布「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的創新能力全球排名第四,亞太第一,更與德國、美國及瑞士並列蟬聯為全球四大「超級創新國」(Super Innovators)。臺灣的創新能力之所以表現突出,除了在專利數與研發支出外,很重要的關鍵是產業群聚完善發展優於其他經濟體,在在凸顯了臺灣做為科技大國的研發實力。
南臺灣產業的群聚發展,以得天獨厚的地利,撐起產業經濟一片天,隨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綠能科技、3D列印、智慧製造等新科技的推陳出新,全球掀起數位轉型風潮,以傳統產業為主力的南臺灣,如何突破思維、注入創新技術,並運用新興商業模式,進而為產業轉型升級突圍創新,完善聚落產業鏈,再次引領風華年代。
為了替傳統產業導入創新活水,近年工研院相繼在南部成立了六甲院區、沙崙院區、南創園區(亦即經濟部南臺灣創新園區),以及高雄服務專區(即南臺灣產業跨領域創新中心)等四大院區,並留駐專業技術研發團隊,以南臺灣在地產業轉型與升級之需求為目標,提供即時有效的在地服務,協助在地產業聚落的發展。
以螺絲為例,臺灣身為全球第三大的螺絲出口國,主要的螺絲廠都集中在南部,這個創匯千億元的產業,從過去嚴重削價競爭的常態,在導入工研院智慧生產管理系統後,透過有效管理生產製程、計算交期與成本控管後,重新找回全球競爭力;更在工研院創新技術的加值下,將螺絲華麗變身為高單價的人工牙根醫材,不但價值翻升了百倍,還進軍國際市場。
深耕在地產業聚落的同時,工研院也不斷透過科技創新的火種,點燃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等應用領域的未來商機,包括催化無人機及自駕車等無人經濟AI應用落地,發展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產業,帶動智慧製造數位轉型,引領國內循環經濟新趨勢與新發展,為綠能科技產業貢獻心力,並以暖心科技協助在地農業創生等。工研人始終與產業緊密鏈結,以新興關鍵科技做臺灣邁向未來的槓桿支點。
我們特別在本期設計兩個封面故事,分享工研院以創新科技帶動產業發展以及深耕在地產業聚落的成果,以源源不絕的創新動能,攜手產業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