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亞洲國家的數位轉型之路

撰文/唐祖湘

全球-疫情促進無接觸經濟興起,設備大廠運用混合實境,取代技術人員進行機器的維修與組裝,充分展現數位科技在跨境管理上的優勢。(圖/123RF)
全球-疫情促進無接觸經濟興起,設備大廠運用混合實境,取代技術人員進行機器的維修與組裝,充分展現數位科技在跨境管理上的優勢。(圖/123RF)

全球籠罩新冠疫情陰霾,防堵疫情所實施的1.5公尺社交距離政策,卻意外加速全球邁向數位化。儘管近期新冠疫苗傳出好消息,但全球價值鏈已經產生變化。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如何走數位轉型之路?又能帶給臺灣哪些啟示?

工研院日前舉辦「眺望2021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針對疫情期間世界數位版圖的變革,分析世界各國如何運用科技,因應疫後新常態。論壇中邀請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陳信宏以「轉變中的全球價值鏈與數位轉型」為題,探討全球數位轉型趨勢。

陳信宏指出,過去對全球價值鏈討論多為「供給面」觀點,現在應轉向從「需求面」觀察,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價值鏈結構呈現停滯下降趨勢,僅併購略有上升,而美中貿易戰更令此一現象浮上台面,讓許多國家意識到中國大陸崛起及其市場的影響力。

全球:數位轉型加強國際鏈結

陳信宏說明,美中貿易戰深刻影響全球價值鏈產品與軟體研發面,形成「一個世界、兩套系統」,尤以資通訊產業為甚。美國抵制華為手機,促中國大陸加強特定供應鏈領域的「中國化」,還有可能造成一些領域的「去臺化」。對臺商而言,貿易戰下,必須符合美、中兩方各自設定的資安規範與認證要求,甚至得開發兩套研發系統,為此,臺灣與主要國家建立起「可信任的生產履歷」機制與資安認證體系,促成關鍵產品價值鏈雙邊或多邊相互串連,才是因應之道。

至於疫情帶來數位轉型的效應,任何行業都無法置身事外,例如世界最大印鈔公司英國德拉魯(De La Rue),因為數位支付工具發達而面臨破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促進「無接觸經濟」模式興起,在家工作、遠距服務成為常態,疫情嚴峻時,各國邊界禁飛,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透過荷、美、臺3國連線,利用混合實境(MR)智慧眼鏡,為台積電遠距裝置機台,取代技術人員親自組裝,充分展現數位科技在跨境或跨組織管理上的優勢。

陳信宏也觀察到,臺灣數位轉型較缺乏國際面思考,工業4.0或智慧製造也大多著重在國內供應鏈,「但要做到數位化的服務創新,從第一天起就要面向國際市場。」因此他建議,加強智慧供應鏈的國際合作,包括與天生全球化(Born Global)的新創業者合作,以及材料與產品架構、營運模式的創新,因美中貿易戰產生的市場轉向,可透過建立新的供應鏈連結,促進出口商品結構與市場的轉型。

韓國:推動新政加速數位經濟

回到東亞地區,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李修瑩以「從Korea New Deal解析韓國數位經濟的後疫情時代新格局」為題,分析韓國數位轉型焦點。韓國政府在今年7月14日公布「韓國版新政」(Korean New Deal),期望化危機轉為機遇,由追趕型經濟轉變為領先型經濟,將碳依賴經濟轉變為低碳經濟、把不平等社會轉變為包容性社會等構想,目標放在克服危機的同時,引爆韓國數位經濟以開創後疫時代新格局,藉以成就國家發展戰略百年大計。

韓版新政包括「數位新政」、「綠色新政」、「強化就業安全網」三大核心項目,截至2025年將投入160兆韓元(約合新臺幣4.1兆元)預算,並帶動190萬個就業機會。韓國並挑選出10項代表性課題,包括數據大壩(Data Dam)、智慧型(AI)政府、智慧醫療基礎建設、綠色智慧學校、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國民安全的社會間接資本(SOC)數位化、智慧綠色產業園區、綠色改造、綠色能源、環保親和型未來移動設備等,且將奠基於加強就業安全網與人力投資,培育數位、智慧、綠色與生物領域的世界級專業人才。

韓國的數位新政主要有三大重點,第一是「D.N.A生態體系建置」,也就是Data、Network、AI,資源主要投入於整合5G與AI以打造數據大壩,促進解決各行業問題的數據收集和應用、擴大公共數據開放及共享。另一方面,韓國也導入了類似企業消費券概念的「AI Voucher」制度,凡有數位應用需求的中小微型企業可提出申請,由政府協助媒合具數位供應能力的廠商,完成服務後兌換,用來扶植培育數位創新企業。

第二個重點是「培育數位零接觸產業」,目的是為教育、醫療、工作與物流等領域的潛力產業奠定成長根基,包括建置中小學100%高性能WiFi、客製化的AI遠距教學平台、智慧醫院運用AI診斷疾病、支援微型企業運用數位技術建立電子商務平台,以推動線上經濟來掌握後疫情商機等;第三是「社會間接資本數位化」,如主要道路、鐵路港口等核心基礎建設數位化,智慧城市與產業園區數位創新、物流系統智慧化等等。

李修瑩特別指出,韓國推動數位轉型政策時,強調成長、分配與環境的均衡良性循環,考量了轉型升級與社會安全網的齊頭並進,與「臺灣2030願景」提及創新、包容、永續有異曲同工之妙,未來國內推動數位轉型時,亦可觀察韓國應對的課題是否適用,作為政府政策研擬參考。

日本:Society5.0科技落實永續

日本方面,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張峻菁指出,疫情前,日本政府已在推動超智慧社會(Society5.0)引領數位創新,要將虛實空間整合的科技成果即時且綿密提供給國民,希望2030年能達成包容性、可持續性與可信賴性願景。

疫情發生後,虛實空間融合更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數位技術活用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日本政府進一步推出「數位日本2020-數位田園都市國家」策略,採取「數位轉型與法規改革」、「Society5.0的進化」與「新數位法推動」方向,讓都市、郊外與國家三位一體,以人為本朝向數位化發展。

張峻菁強調,日本政府長期提供企業行政指導,訂定政策方向使其依隨,推動數位轉型策略也是如此,召開多次專家會議,甚至延攬企業高層擔任會議諮詢委員,針對產業面臨問題討論,讓策略更加周全,作法值得國內借鏡。

針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日本政府也特別設立數位化支援團,由營運秘書處延請IT專家,為中小企業診斷與分析遭遇的數位發展問題,導入遠距辦公、Web網站、無現金支付與強化資安等解決方案,部份諮詢費由政府負擔,藉此機會協助中小企業打造數位化體質,提升生存競爭力。

不止官方,民間數位動員力也很可觀,許多日本指標性企業與美國、以色列及日本境內共數百家新創公司,聯手推動跨國開放式的「Smart City X計畫」,共同開發交通運輸、醫療保健的數位新服務;Society5.0也連結與聯合國提倡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企業數位創新方向,並衍生出新經濟利益,知名本國與跨國性企業包括花旗、豐田皆積極參與。

新加坡:深耕公民數位素養力

來到新加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益樑指出,新加坡政府自2014年開始推動「智慧國家(Smart Nation)」作為數位轉型基礎,2017年以「AI Singarpore」建立生態系關鍵基磐,2019制訂國家AI戰略計畫。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評比,新加坡在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中排名全球第二,Cisco研究新加坡中小企業在亞太區數位成熟度排名第一,數位化表現名列前茅。

但受新冠疫情衝擊,新加坡自今年4到6月實施近兩個月封城,已對經濟產生重大衝擊。政府成立「越戰越勇工作小組」,協助不同產業強化數位化能力,於建築、教育科技、旅遊、智慧商務、機器人、供應鏈數位化、永續環境七大關鍵領域建立產業聯盟,創造轉型機會。

新加坡另設置數位發展專責部門(IMDA)與產業合作,提供適當數位轉型策略,如中小企業、海事、物流等更新產業數位計畫,亦有專門針對小販與鄰里的數位計畫,鼓勵前者提供非接觸電子支付、電子發票系統等服務,並協助後者店家採用電子付費系統與開設網路商店,用較低費用加入平台與交易,並提供相關補助。

針對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新加坡政府以公私協力機制培育數位人才,由政府加碼補貼公民培訓費用,學校與企業提供課程或實習機會;針對銀髮族推數位技能計畫,鼓勵長者學習智慧型手機與電子支付功能,在社區廣設數位轉型援助站,提供一對一服務。

總體來看,新加坡把握住疫後契機,結合既有數位政策基礎,挹注資源於數位轉型工程,一方面加速產業與人才的數位轉型,另一方面積極將數位轉型觸角伸入民間,提升公民數位素養與適應力,對於企圖數位轉型的臺灣深具啟發作用。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