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期2021年04月號
出版日期:2021/04/15
產業焦點 Focus
MIT農漁產品「賣」向全球市場
撰文/唐祖湘
當全臺水產養殖業龍頭及國內最大的香蕉集銷中心,與許多優質MIT產品業者遇上同樣難題:必須通過全英文的國際認證,才能取得各國市場通路上架的機會。對農漁業者而言,要準備全英文認證資料何其困難!他們該如何突破重圍?
烈日炎炎,踏入雲林口湖,鹹涼的海風徐徐吹來,一窪一窪魚塭綿延不絕,放眼望去好不壯觀,這個濱海寧靜鄉鎮,因生產特有改良新品系的臺灣鯛而聲名大噪,幕後推手為集結200餘家養殖業者成立的雲林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積極精進各項創新的養殖模式,且不以國內市場為滿足,而將版圖放眼國際。
接軌BAP認證 讓世界吃到臺灣鯛
然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國際趨勢持續升溫,世界各國普遍要求養殖業者提供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AP(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驗證,以確保產品品質,但養殖業者大多對認證規範不了解,認證程序複雜繁瑣,因此,取得認證才能將產品出口國際,成為一道不容易跨越的門檻。
「我們兩年前就想要參與認證了,但繞來繞去總不得要領,」雲林口湖漁類加工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感嘆,業者起初試著登入認證系統填寫,但資料全是英文版本,林林總總的表格與數據,令人眼花撩亂,合作社曾整合一套漁場管理系統,但礙於填寫耗力費時,不少養殖戶還是打了退堂鼓。
為解決業界的困擾,經濟部技術處透過科技專案預算,支持工研院運用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研究開發「智慧國際預認證創新服務系統」(beCert),協助農漁業者加速獲得國際認證。
「這套系統對我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複雜表格變得簡單,解決從前漁場、工廠各有格式不易整合的問題,」王益豐指出,系統連認證需要的資料也作好歸納,包含生產週期管理、水質管理、魚苗管理、分魚紀錄等,只要將日常管理完整紀錄下來,就能備妥資料,相比過去,整個認證稽核縮短約50%人力與時間。
beCert系統更結合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提供「零接觸」模式,讓現階段無法親自來臺的國際認證人員可以遠端稽核,不但降低稽核人員審查認證困難度,業者也不致因疫情影響而錯失了商機。
透過beCert系統,今年1月口湖合作社取得全臺第一張,也是全球第一張以遠端稽核形式核發的BAP認證,由於BAP認證是好市多與沃爾瑪等國際通路的必備認證,等於為臺灣鯛拿到進軍美國大型連鎖量販及餐飲市場的門票,預估一年可為口湖養殖業大幅增加2.4億元產值。王益豐認為,取得認證將讓更多人知道,「臺灣的國寶魚――臺灣鯛,品質是世界第一!」
取得GGAP認證 臺蕉迎向國際市場
南臺灣蔚藍天空下,枝頭間垂掛的飽滿香蕉特別誘人,臺灣香蕉種植面積約1萬6,000多公頃,屏東就占了4,000多公頃,是全臺種植面積最多的縣市。
「每年的2至6月是臺灣蕉外銷日本的旺季,」藝隆農產總經理余致榮說明,臺灣香蕉的香氣與口感很受日本人喜愛,被當成高檔農產品販售,與菲律賓香蕉相比,價差達1至1.5倍。不過,日本對於進口農產品的要求是全球優良農業規範(Global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GAP),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已開始將GGAP規範納入進口香蕉的基本門檻,「現在臺灣蕉還有領先優勢,若一直沒有取得國際認證,過幾年東南亞國家說不定就會追上來了。」
藝隆農產曾經試圖申請準備,但一年多來仍不得其門而入,余致榮指出,「填表單看似簡單,但式樣要求都不同,填完一堆還要做整合,對蕉農而言相當棘手。」
直到2020年初導入beCert系統後,AI技術自動整理和分析文件與表單,程序化繁為簡,在驗證上節省了33%左右的人力,藝隆在約半年的時間裡就取得GGAP,提升臺灣蕉的附加價值,增加歐洲、杜拜等國際市場銷售的機會,估計每年銷量將成長1至1.5成,「這套系統或許只是科技領域的一小步,但對農業的幫助,卻是一大步!」余致榮說。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科專的研發一定要落地、落實創造產業價值,而這次服科中心的beCert是以科技方式幫助養殖業者解決痛點,開發AI技術系統,協助業者自動整理和分析文件、表單來進行智慧預認證,並運用區塊鏈技術,讓國外人員在不受疫情的限制下用遠端稽核,讓臺灣獲得第一張BAP國際認證。beCert系統可以跨產業、跨領域應用,未來也希望將其拓展運用到美妝、保健食品等產業,全面性地為臺灣產業鏈結國際,開創新局。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