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期2021年08月號
出版日期:2021/08/15
封面故事 Features
亞洲各國的數位轉型大計
撰文/林玉圓
管理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在最近發表的報告中提醒,隨著疫苗施打愈趨普及,各國陸續解封。疫後經濟成長固然強勁可期,但必須慎防疫後經濟的「不均衡復甦」。為避免在疫後復甦潮成為被淘汰者,各國均啟動數位轉型計畫,積極打造數位社會,布局下世代競爭力。
麥肯錫於今年5月發表的「疫後復甦-消費者、勞工與企業的未來」報告中預警,疫後很可能出現「雙軌式復甦」:弱勢勞工及消費者被拋在復甦後段班、傑出企業及一般企業的成長差距擴大。舉例來說,疫情爆發之初,旅遊餐飲業全面停擺,廣大勞工失去收入,但高所得家庭仍保有遠距工作的選項,收入正常但開支減少,帶動儲蓄及財富增加,導致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及西歐的儲蓄率爆增10%~20%。若從家戶消費支出來看,也有明顯的不均衡現象,麥肯錫估算,2019年至2024年,法國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支出將減少1.6%、高收入家庭成長14%;美國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支出下滑4.2%、高收入家庭增加3.2%。
雙軌式復甦 弱勢差距擴大
就業機會也此消彼長。未來高薪工作如醫療、科技工程等將持續成長,低薪工作如客服、銷售、行政助理、製造與倉儲等將逐年減少;麥肯錫估算,2030年美、英、德、法、中、日、印、西班牙等8國,將有1億名勞工被迫轉換職涯,比疫情前的預估高出12%,在先進經濟體甚至高出25%。這對低薪工作者的衝擊極大,必須培養全新的技能,才能順利投入不同的職場。
企業的創新及生產力差距也將愈來愈大。頂尖企業的資本支出,並未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三季,美國獲利前10%的企業,研發經費逆勢成長,年增66%。但一般企業並無此條件,這恐將導致企業的創新能力及營運績效,差距愈來愈大。舉例來說,疫情期間,大企業不僅加強本身的投資研發,更有餘裕協助供應商度過難關,透過各種手段確保生態系一同成長升級,作法包括:提早付款、協助解讀政府法規、投資綠色永續營運、導入自動化及AI以提高效能。
值得慶幸的是,在以往幾次全球性的大型金融危機中,新創企業因為市場資金緊縮而遭受重創,紛紛呈現萎縮;但此次新冠疫情期間,新創公司反而數量大增,尤以美國最為明顯。一方面歸功於生活及工作模式的改變更需要遠距醫療、虛擬協作等創新科技的幫助,另一方面此次政府大規模紓困及失業救濟,扶植疫情概念產業,也讓新創得以維持動能。
上述的疫情衝擊效應,促使各國加緊數位轉型腳步,以確保未來的成長復甦能踏實且均衡。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日本、越南,都端出具體的數位轉型策略。
新加坡投入5,000億元拼轉型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業分析師林益樑指出,新加坡針對疫情的短期應變計畫包括:「生產力解決方案補助」、「數位恢復計畫」、「SMEs Go Digital計畫」等,企業導入數位解決方案如客戶管理、財管及存貨追蹤、雲端會計等,可獲得補助;政府也提供中小企業免費諮商,並出版數位轉型指導手冊。
在長期規劃方面,新加坡五年一度的RIE(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計畫,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甫於2020年公布的《RIE 2025》,總投資金額約250億星幣(折合新臺幣5,375億元),較上屆大增3成,並聚焦四大領域:一、製造、貿易與連結性;二、人類健康與潛能;三、城市解決方案與永續;四、智慧國家與數位經濟。
《RIE 2025》的政策目標均與疫後趨勢緊密結合,例如鼓勵先進製造及海運數位化;投入預防及精準醫學、公衛系統的數位創新;因應氣候變遷投入生態、食安等創新;發展人工智慧、網路安全,打造新加坡成為可信賴的數位創新中心。
越南鼓勵外資 發展數位社會
新南向國家中,在疫情下仍有亮眼表現的要屬越南:2020年GDP成長2.91%、今年上半年也交出成長5.64%的成績,製造業、電子零組件等行業的成長,抵銷了餐飲、娛樂、運輸倉儲的衰退。
越南有此成績,近年的數位轉型政策功不可沒。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研究員黃于真表示,越南短期的疫後復甦作法包括今年初生效的「2020年投資法」及「公私合資(PPP)投資法」,除新增投資優惠,也針對產業升級所須的基礎建設如電網、水利等,鼓勵外資與政府合作,並增設營業風險分攤機制及官股不超過五成的條款,提高外資意願。
越南的中長期數位轉型計畫,則以「工業4.0」系列政策最受囑目。自2018年起每年頒布決議,宣示發展目標:2030年成為東協工業前三強、勞動生產率每年成長7%、5G覆蓋全國、主要經濟區形成智慧城市網路。
越南更進一步推出「國家數位轉型計畫」,強調數位政府及數位社會的願景:2025年8成公共服務可透過多元裝置上線,土地商業登記等國家資料庫開放共享;2030年光纖覆蓋8成家庭、半數人口擁有數位帳戶、電子支付人口超越8成。
越南資通訊部更發布38個數位轉型平台,供企業及民眾使用,例如民間與官方合作的Bluezone健康平台,可針對與新冠肺炎確診者密切接觸的用戶發出警告,獲得廣大參與及討論度。
日本務實盤點「不轉型後果」
日本的數位轉型,主要有三波驅動力,分別是構建「社會5.0」(Society 5.0)、2025 IT系統斷崖及轉型指標、打造協創結構的價值生態圈。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何介人表示,2016年日本政府於《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中,首度拋出「社會5.0」概念,透過無人機送貨、普及AI家電、智慧醫療及照護、產業自動化、智慧化經營、全自動駕駛等六大超智慧系統,架構未來社會。
第二波則務實盤點產業現況,描繪「不轉型的後果」。經產省公布「克服IT系統2025斷崖報告」,警告現有IT維護人才高齡化、固網停止運作、作業系統更迭等問題,將導致企業無力處理快速膨脹的海量數據,將造成產業每年高達12兆日元的損失。
因應上述挑戰,經產省順勢推出產業數位轉型的指導文件,更修法針對「數位轉型企業」給予認證。經產省與東京證券交易所更攜手合作,選拔「數位轉型亮點企業」,獲選企業有半數以上股價表現超過產業平均值,發揮了示範標竿作用。
第三波政策動力則是強調「協創」(共同創造)的數位轉型,打造生態系。日本最大工商團體本經濟團體連合會(經團連)提出數位轉型推進指標,供企業依循,包括營收撥付一定比重用於數位轉型、培訓員工、分期導入AI、雲端、敏捷等作法。
東奧展現日本數位轉型能量
日本政府原本就打算將東京奧運,作為展示「社會5.0」成果的舞台,儘管在疫情干擾下,東京奧運被迫成為「沒有觀眾的競賽」,但也因為疫情下的遠距、無接觸需求,讓今年的東奧成為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奧運賽事,充分展現日本在數位轉型上的努力。
首先是以UHD(4K)超高解析影像、5G串流影音進行全程轉播;導入3D運動員追蹤系統,讓觀眾從各個角度欣賞運動員姿態,搭配VR頭盔/眼鏡,提供沉浸式體驗;在游泳、射箭、體操等賽事導入大量迷你感測器,每秒收集2,000組的運動數據;NHK還將提供8K衛星轉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運動細節;種種新科技的導入,吸引包括英特爾(Intel)在內的許多頂尖科技公司投入,儼然成了未來世界試驗場。
日本自豪的機器人以及自駕車也在東奧登場。除了2款吉祥物機器人外,還有為殘奧選手送餐、協助選手與遠端粉絲互動、投籃百發百中的神射手機器人,以及擔任賽事助手的各式機器人。東奧開幕式有純電動自駕車參與傳遞聖火;電動自駕小巴e-Palette則穿梭選手村,負責往返場館的運輸工作,整個東京在奧運期間宛如尖端科技伸展台。
從運動競技、企業營運、民生活動到國家治理,全球的智慧化科技化浪潮,正如野火燎原地深入每個角落,這也證明,數位轉型非但因疫情蔓延而疲乏,反而加速前進。各國透過導引產業、培育相關人才、鼓勵生產力提升,端出各種誘因,目標就是在疫後的全球經濟復甦之中,搶得先機,創造新世代競爭力。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