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62期2022年05月號

出版日期:2022/05/20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碳排有價的歐盟綠色新政

撰文/游念秀

熱浪、乾旱、颶風、暴雪,極端氣候影響不分國界,為解決氣候變遷的挑戰,各國積極推動低碳轉型,歐盟執委會提出的綠色新政,正引領全球企業開創低碳經濟新局。綠色新政對臺灣影響如何?產業該如何因應?歐洲經貿辦事處資深專家暨經貿組組長雍青龍、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宗胤細說分明。

2021年7月14日,歐盟執委會(EU)推出相當於第三次工業革命重要的「綠色新政」(Green Deal),洋洋灑灑4,000多頁的文件,歐盟的淨零目標很明確:在2030年達到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並進一步在2050年成為氣候中和的氣候淨土,此項計畫名為「調適55」(Fit for 55)。

「綠色新政是歐盟的經濟永續政策,涵蓋了一系列氣候行動,以及關於生物多樣性、智慧移動、綠色農業、循環經濟革新、綠色能源和零汙染等策略。」歐洲經貿辦事處資深專家暨經貿組組長雍青龍進一步分析,歐盟綠色新政的主要手段是透過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積極推動綠色能源及循環經濟的觀念,並在農業領域積極關注生物多樣性、森林濫伐,以及農產品碳足跡揭露的策略。

這些政策雖然是在歐洲地區實施,但也與身在臺灣的你我息息相關,其中對全球影響最為深遠的便是碳邊界調整機制。未來,高碳排產業如水泥、肥料、鋼鐵、鋁、電力業者若想將產品打進歐盟,就必須購買碳排放額度。

碳排有價 驅動潔淨能源與環保技術

碳邊界調整機制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企業將汙染源從氣候政策嚴格的國家轉至其他相對寬鬆的國家,成為「碳洩漏」(Carbon Leakage),碳洩漏除了會讓循規蹈舉的歐盟本土產業面臨成本劣勢,更糟的是,不但沒有達成原本期待的減碳效果,全球總排放量反而有可能增加。

有鑑於此,歐盟將從2026年開始正式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進口商必須購買「CBAM憑證」作為進口產品碳排放量的費用,產品碳含量愈低,所需繳交的憑證費用也愈低;如果不能提出證明來扣抵或減免,就以當週歐盟排放交易(ETS)的碳權拍賣平均收盤價格。如此一來,歐盟境外企業將負擔與歐盟境內相同的碳成本,不僅有效維護歐盟境內產業競爭力,也可鼓勵貿易夥伴國減少碳排。

「歐盟綠色新政最大的意義,除了最基本的降低碳排量,更重要的是創造經濟價值,」雍青龍說,當節能減碳從環境議題推進為經濟與貿易的環節,二氧化碳的價格會驅使政府、企業、消費者以實質行動選擇潔淨能源與技術。

碳邊界調整機制將成主流 臺灣準備好了嗎?

「以碳關稅或碳邊境調整機制共同解決碳洩漏風險,是未來的國際趨勢。」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陳宗胤表示,先前歐盟行之有年的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僅涵蓋歐盟境內的碳排放,CBAM的實施讓境外商品也受到管制,原本的環境議題,成為經濟與貿易議題,為全球淨零碳排共識,美國、日本與南韓都開始規畫碳稅,以回應CBAM,兼顧本國產業競爭力。

「如果只有歐盟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對臺灣影響不大;但如果其他國家大幅跟進,臺灣又沒有可供減免的機制規劃,衝擊效應自然就顯現。」陳宗胤分析,未來國際間解決碳洩漏的主流策略,將偏向碳關稅或碳邊境調整機制,勢必對以貿易為主要經濟型態的臺灣帶來極大的供應鏈壓力。

根據中研院及綠色和平組織所發布的報告,若單單只有歐盟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對國內高碳排產業如化學肥料、鋼鐵及鋁產業來說,產品出口成本將增加1%。然而,倘若主要貿易國家如美、日、韓、英也都跟進,產品出口成本將暴增5倍,水泥業的產品出口成本更是從9%成長至17%,年產值損失超過百億新臺幣。「這還只是高碳排產業的受影響範圍,若是被視為臺灣經濟命脈的電子電機業也被納入,所產生的經濟衝擊將更難以估算。」

陳宗胤表示,當歐盟綠色新政成為國際主流趨勢,企業必須儘速跟上步伐,最積極的作法就是將潔淨能源或是循環經濟理念導入生產作業流程中,比如購買更環保的機器、以綠電取代化石燃料能源⋯等。或是投入復育自然來消除生產過程造成的碳排放,比如認養綠地、種植樹木。「愈是造成高碳排的產業愈應該大力投入,才能確保未來國際碳排交易市場成熟時,不會被追求永續經營的時代浪潮淘汰。」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