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65期2022年08月號

出版日期:2022/08/15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撰文/陳怡如

呼應2050淨零排放,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的氫,成了各國達成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手段。國際能源署(IEA)指出,未來全球氫氣供應每年將超過5.3億噸,為加速臺灣氫能技術建立,工研院集結各方專家建議,提出「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協助產業提前掌握氫能商機,邁向零碳未來。

淨零排放浪潮席捲全球,各國積極發展取代傳統能源的氫能,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1個國家跟地區發表氫能戰略藍圖。工研院於6月底也發布「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從「發電」、「載具」、「工業」三大氫能應用與氫氣供應面向,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提出未來30年臺灣氫能應用的技術發展策略。

參與氫應用藍圖發表會的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表示,氫能是臺灣邁向淨零排放路徑上的重要角色,經濟部已成立「氫能推動小組」,結合公部門與國營事業資源,共同合作規劃國內氫能發展政策及應用,並規畫短期內投入經費於氫能應用、氫輸儲及國際合作前置準備等工作。她指出,工研院這次整合各領域專業團隊,擘畫臺灣的氫應用技術藍圖,期許未來鏈結國營企業及國內業者促成國際投資合作,以加速臺灣氫能技術建立及帶動產業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進一步表示,本次發表的「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是延續政府發布之2050淨零排放路徑下,由工研院內跨領域專家規劃,內容涵蓋臺灣未來30年於氫氣供應、發電應用、工業應用、載具應用,及法規標準、基礎設施等氫應用發展等面向。

規畫期間,小組成員同步諮詢國內外氫能發展相關單位,包含國營企業、民營電廠、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等國內氫應用單位,以及國內主要氣體供應商,也和日本、澳洲相關研究單位交流,集思廣益研擬臺灣氫應用的務實構想與建議,希望最終成果不僅能協助臺灣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更可以協助國內推動具競爭力的氫能產業,打造臺灣氫能產業鏈。

工研院發布「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提出未來30年臺灣氫能應用的技術發展策略。
工研院發布「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連結產官研與國際夥伴,結合產業需求與技術發展,提出未來30年臺灣氫能應用的技術發展策略。

三大方向 擘畫臺灣氫應用發展

「使用生命週期近零排放的氫氨是世界趨勢,也是臺灣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必要選項,」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同時也是氫應用規劃小組協同計畫主持人萬皓鵬表示。

根據「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將以減碳為目標,朝「強化技術應用」、「完備運儲設施」與「拓展進口氫氨來源」三大方向前進。首先是強化技術應用,未來氫氣將以發電、工業、運輸為三大主要應用領域。發電上,發展混燒與專燒氫氨技術及示範驗證,逐步取代以往燃燒化石燃料的發電機組來降低電力碳排。

工業上則利用氫氣冶金、鋼化聯產及使用低碳氫以降低製程碳排,半導體製程所產生的大量餘氫也可加以回收,用來發電。運輸載具上,未來小客車走向電動化,中大型交通載具,包括高載重車輛、長途行駛車輛和高運轉率車輛,則可以氫氣為燃料。

第二是完備氫氨運儲基礎設施,配合國內氫氨的供需情境,規劃建設氫氨輸儲基礎設施,如接收站、儲槽、管線、加氫站等;同時制定或調和國內相關法規和標準,完善氫氨管理制度。

第三是拓展進口氫氨供應來源,確保供應穩定。由於臺灣高達98%的能源仰賴進口,因此要從現在就開始,與主要氫氨生產國家展開合作對話,維持國際交流,評估進口可行性,才能確保未來能夠取得長期且穩定供應的氫氨來源。

建置氫能應用園區 解決方案輸出國際

針對臺灣2050氫氨需求及供給,萬皓鵬表示,初步評估氫氨需求總量約750萬噸,其中氫約435萬噸、氨約315萬噸。在這些需求中,自產比例仍偏少,藍綠氨百分之百依靠進口,自產藍綠氫則約110萬噸,約占總量25%;在自產藍綠氫中,估計約70%是綠氫(視再生能源電力設置與調節量而定),約30%是藍氫(視二氧化碳再利用與封存量而定)。前述的氫氨應用,預估至2050年,總減碳量將達到3千7百萬公噸。

在三大應用領域上,以發電為大宗(氨約315萬噸、氫約241萬噸),其次是工業(氫約176萬噸)和交通載具(氫約18萬噸)。藍圖以每10年為一階段,在發電應用、工業應用、載具應用、綠氫生產、基礎設施等五大主軸上,訂定短中長期計畫,提出氫應用技術的研發布局。

萬皓鵬強調,工研院氫應用藍圖提供各界參考,是臺灣發展氫應用的重要起點,許多氫氨應用的關鍵技術仍在開發初期,未來會根據國內外環境和突破性創新與技術,滾動式調整。期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跨單位及政府部門腦力激盪共同研議共同參與的商業模式,以建置臺灣氫能應用園區,並將整體氫能解決方案輸出國際,讓臺灣成為亞太氫能發展基地。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