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73期2023年05月號

出版日期:2023/05/15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 Features

善用淨零科技兼顧永續與成長

撰文/林玉圓

「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集結國內26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全臺21家公協會等能量,共同端出淨零永續相關解決方案。
「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集結國內26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全臺21家公協會等能量,共同端出淨零永續相關解決方案。

因應淨零目標,政府規劃開徵碳費,建立碳交易平台。工研院日前在「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中,展出多項淨零科技與服務,也宣布免費提供「工研院碳盤查系統」給參與活動的21家公協會上萬會員廠商使用,協助企業降低減碳門檻,讓產業升級、經濟發展與淨零成果齊頭並進。

工研院日前舉辦「2023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集結國內26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全臺21家公協會等能量,共同推出淨零永續相關解決方案。包括免費提供「工研院碳盤查系統」給本次參與的公協會上萬名會員廠商使用,透過「一站式淨零排放平台服務」網站,滿足廠商一站購足減碳方案需求;此外也首創「淨零融資」服務,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以淨零技術獲得融資,順利轉型升級。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政府去年提出「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就是希望減碳同時,也利用臺灣堅實製造能量及全球供應鏈重要樞紐的地位,開創綠色成長商機。今年1月,行政院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匯集9個政府重要部會,預計4年投入新臺幣743億元,共同發展淨零計畫,協助國內產業、相關領域與國際接軌,帶動國家整體淨零轉型。鄭文燦指出,工研院是淨零技術的火車頭,希望工研院針對地熱、生質能、電動車、與地熱等技術,給產業更多提升與協助,讓臺灣的淨零轉型,能走得更穩、更好、更遠。

淨零7件事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也指出,因應淨零排放趨勢,工研院在經濟部指導下,以跨域合作推動淨零排放7件大事「財、米、友、研、將、查、促」,其分別代表減碳智財專利、資金、產業淨零轉型服務團、創新減碳技術、人才培育、企業碳盤查、一站式淨零排放平台,期盼藉此這7件大事幫助產業減碳、提升競爭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則揭示,本次論壇有三大特色:

第一,提供「工研院碳盤查技術」,找出減碳熱點。這項技算產品生命週期碳足跡,目前已吸引逾700家廠商加入。

第二,端出「一站式淨零排放平台」,以客戶為中心,如百寶箱般全方位提供淨零新知、服務、技術、人才培育等。

第三,建立全國首創的淨零融資服務,鏈結臺灣企銀、台新銀行、土地銀行等40家臺灣金融行庫,讓擁有淨零減碳相關專利技術之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能以淨零專利技術獲得資金挹注。

42項淨零創新科技 助攻企業減碳前行

現場也從「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等面向展出42項關鍵淨零技術:包括可預知損壞的「智慧化地熱電廠」,可提升發電效益到1MW以上;節能效率高於IE4規範等級的「工業用高效率馬達」,最高可節省20%至30%的用電量;可客製化調控分解速度的「常溫土壤可控生質分解膜材」,解決傳統農膜需動用大量人力回收難題;相較於傳統焚燒方式可減少超過5成以上碳排;全球首創的「南科再生水利用」,達到半導體製程嚴苛的水質要求,已協助半導體產業進行污水再生利用,預計日產2萬立方公尺的再生水。

【能源供給】

智慧化地熱電廠
地熱不受天候影響,為少數可作基載電力的綠色能源;工研院與李長榮子公司全陽地熱合作,引進施蘭卜吉公司之電潛泵設備,增加地熱發電產能,將原先不具自湧能力的地熱井,提升發電效益到1MW以上。其位於臺東金崙的地熱電廠,已進入智慧數據管理模式,針對廠內易損壞設備,可提前7天預知損壞,降低整體運維成本。

【需求使用】

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台
線上購物及電子商務成為疫後新常態,但也因此產生大量包材的資源耗費問題。工研院與網購電商平台、物流商及循環包材業者合作,開發AI人工智慧收貨及送貨路徑規劃排程技術的「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台」,利用平台發布循環包材託運需求,以最短距離為目標規劃出車送貨時順路途中收取循環包材,比起傳統車輛排派的一般收貨作業,運輸效率至少提升10%,不僅可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可降低運輸成本與碳排放量。

工業用高效率馬達
工業部門用電中,工業馬達用電量就占7成。工研院研發的感應馬達,已在2017年協助大同公司提升馬達效率,從國際電工委員會規範的 IE3提升至IE4高效率規範等級,規格與國際大廠同步領先。工研院的「工業用高效率馬達」透過結合變頻驅控技術,再提升馬達效率至IE4+等級,目前已和台達電合作,用於桃園機場捷運站空調系統,最高可節省20%至30%的用電量。

電動車充電軟硬整合解決方案
工研院開發「電動車充電軟硬整合解決方案」,以非均流充電專利技術,搭配起而行綠能的快充充電樁及雲端整合方案,可減少4成電力契約容量,並提升充電效率,若以每日需要的電力為100kWh,相當於減少了燃油消耗約17公升的汽油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起而行綠能公司、和泰集團、士林電機攜手成立的充壩公司,將透過這項技術強化臺灣充電產業發展。

【低碳製造】

常溫土壤可控生質分解膜材創新減塑材料
農業種植例如溫室栽培及果蔬套袋,經常使用大量一次性塑膠製品例如包裝膜袋、農業資材等,廢棄時造成嚴重的環境衝擊。以往做法是仰賴人工回收,但相當耗費人力,且傳統農膜上的殘留土壤,也讓回收分離成為挑戰。工研院開發出可生質分解的創新膜材,在原料上大量減塑,常溫下即可被微生物分解,與焚燒處理相較,可減少超過50%以上的碳排,為農業減碳及減廢帶來契機,目前已與雲林縣政府合作場域驗證。

粉塵終結器
工研院透過微粒捕集系統,以水霧噴灑及雙層旋風分離沉降方式,讓PM5粉塵去除率達90%以上,平均效率增加50%,符合半導體業界製程上的需求。此為純機械裝置,無需額外電力作動捕集裝置、無耗材、無化學刷洗,減少二次污染與浪費。目前已和廠務系統服務廠商合作,促成終端使用者尾氣處理系統升級,並與國內半導體大廠洽談,將導入實際場域進行驗證推廣,預估將有百億元潛在商機。

【環境永續】

南科再生水利用
氣候變遷造成水資源日益匱乏,水資源的循環再生備受關注。針對南部科學園區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工研院藉由生物網膜(BioNET)及流體化床結晶(FBC)等技術進行RO過濾前處理,有效去除氨氮90%以上、小分子有機物,如尿素去除可達95%以上及水中結垢離子,維持RO薄膜穩定操作,不但可將南科污水回收再利用,達到半導體製程嚴苛的水質要求,同時濃排水中之硝酸氮,更低於50 mg/L之放流標準,現與中鼎工程合作完成設計、建造並通水啟用,預計產出每日20,000m3的再生水。流體化床結晶技術也已實際應用在石化廠協助廢水回收再利用。

加速碳酸化固碳技術
碳捕捉後該如何有效利用?工研院透過「超重力或超高速反應器驅動」與「晶相控制技術」,將工業製程所產生的廢料(如:鋼鐵業的轉爐石、加工石材廢料或焚化飛灰等)與二氧化碳反應,轉製成純度大於98%、轉化率大於99%的輕質碳酸鈣,可用於造紙、塗料、橡塑膠等添加劑,增進輕質建材或膠結材料等應用性能表現;此外,系統操作流程採低能耗和低成本設計,可直接利用二氧化碳或煙道氣進行碳酸化固碳反應。現正與國內預拌混泥土大廠合作,進行廢建材料再生及低碳混凝土開發應用,讓廢料變身高附加價值產品。

【淨零服務】

淨零融資
工研院的淨零融資服務,包含「專利融資評價保證專案」與「技術加值融資保證專案」兩大方案,協助鏈結土地銀行、臺灣企銀、台新銀行等40家臺灣金融行庫業者,聚焦挖掘與協助「能源開發」、「環保節能」、「運輸」、「電池」、「生醫化工」、「材料」、「電子半導體」、「電機機械」等領域中擁有淨零相關技術之中小型企業與新創公司,幫助他們獲得資金活水,帶動產業淨零轉型。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