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期2023年05月號
出版日期:2023/05/15
封面故事 Features
解鎖零碳排關鍵密碼
撰文/林玉圓
製造業占臺灣GDP約3成,占溫室氣體排放超過5成,若能導入低碳製程,對我國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將有莫大貢獻。透過確實的碳盤查,找出排碳熱點,再善用創新科技達成減碳目的,還有機會進一步將碳排轉為有價值的資源,創造新的藍海市場。
在淨零排放的路上,政府日趨積極,除成立「氣候變遷署籌備處」,預計2024下半年徵收碳費,還將設立碳權交易平台。工研院協理胡竹生表示,在法規與產業環境丕變之際,現階段企業因應淨零排放的兩大關鍵課題,一是資訊面,像是碳排標準未定,未來仍存在許多變化;第二是資源面,企業除了本身責任,也須兼顧成本取得平衡,如淨零人才的培養等,都是思考的方向。
胡竹生指出,工研院2022年成立淨零永續辦公室,提出淨零服務與淨零技術兩大減碳功能,淨零服務包括:碳排技術整合、碳減商業模式建置及碳權交易的輔導、永續碳管理平台等;淨零技術則分為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環境永續4個構面,今年再新增「經貿面」,開啟淨零綠色金融服務,盼透過淨零服務與技術,協助產業與世界淨零趨勢並駕齊驅。
臺灣製造業居全球樞紐地位,全球碳排最低的自行車、領先世界的低碳電源管理系統、半導體不可或缺的PCB電路板以及攸關工業減碳的節能馬達等,都是臺灣生產的優質產品。面對「2050淨零排放」目標,臺灣企業如何完成營運與產品的淨零轉型?工研院「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邀集多家產業領袖,分享低碳製造心法。
REDESIGN、RETHINK、RECYCLE 巨大減碳關鍵字
巨大集團成功創造自行車騎乘文化,近年更打造出全球碳排最低的自行車。巨大執行長劉湧昌表示,巨大投入ESG在過去一年的進展非常快速,從兩岸工廠的碳盤查、製造源頭的材料、初始的設計開發,一一找出減碳關鍵。舉例來說,自行車產業使用大量鋁合金材料,在多方比較之下,發現再生鋁的強度竟然比新鋁還好,再進一步針對不同回收來源的鋁材進行分析,找到特性最佳、兼顧減碳效益的材料。
「REDESIGN、RETHINK、RECYCLE」是巨大集團的減碳關鍵字,並且在企業內部各環節落實,劉湧昌舉例,像是塗裝線的噴漆作業空間縮小,帶動全年節電33.4萬度,相當於170.4頓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巨大也投入廢水回收,塗裝製程的年節水量可達5,300噸。
PCB產業碳排 多來自間接排放
臺灣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分享了PCB產業的低碳轉型,他指出,PCB產業雖不是碳排大戶,但擁有許多國際品牌客戶,其淨零時程大多設在2030年至2040年之間,PCB業者為了提升競爭力,也積極導入減碳,近幾年已有不錯成績。
李長明說,PCB產業的低碳轉型,有幸得到政府單位及法人機構的奧援,近一年來協助電路板協會進行碳管理,包括溫室氣體盤查及耗電料的使用以降低直接排放,未來將進一步降低間接排放以及價值鏈排放,並推動設計源頭減廢等。熱點分析,結果發現,PCB產業的碳排量大多來自間接排放,占比達77%,因而歸納出減碳三大主軸為:產業自主節能、再生能源、負碳/碳交易。在行動方針上,則制定短中長期計畫,先減少高碳排燃
台達以內部碳費投資節能
台達是減碳永續的先行者,該公司永續長周志宏表示,台達的經營使命是「環保 節能 愛地球」,早在2015年,台達就與國際接軌,投入永續倡議,並在2017年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BT。2021年,台達的碳密集度(CI)已下降71%,全球各據點的再生電力使用比率達55%,2030年將達到百分之百使用再生電力並實現碳中和,2050年做到真正的零碳。
在這些成果的背後,台達投入許多實際行動,包括生產據點的節能、興建32棟綠建築、協助客戶落實產品節能,累積減碳數量相當可觀。「台達內部很早就開始訂定碳費,從50美元起跳,2021年的內部碳費就與聯合國建議2030年的300美元水準一致,」周志宏說,台達收取的碳費,回饋給工廠進行節能管理及再生能源管理。目前台達所有建築屋頂安裝的太陽能板,均由碳費支持。
東元投入IE 5、IE 6馬達研發
分析臺灣用電,工業用電占56%,馬達又占其中的64%,馬達能效攸關節能至巨。東元電機孫健榮處長指出,臺灣在2016年將IE3列為馬達能效標準,歐盟則已進入IE4的更高等級。東元電機不斷創新研發,領先投入IE5、IE6馬達的開發,並盡可能不使用稀土資源。東元研發的節能低碳馬達,協助客戶節電,已有許多成功案例。例PCB廠將IE1等級馬達全面汰換,改採82顆高等級IE3感應馬達,以及79顆IE4等級的永磁馬達,每年成功省下211萬度電,減少106萬公斤的碳排量。
此外,東元也協助客戶導入數位化管理方案,針對運轉超過5年以上,能效可能下降的設備,利用數位化智慧模組即時偵測,提供可視化碳管理功能,維持能效最佳化。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