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75期2023年07月號

出版日期:2023/07/15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 Focus

氫豐綠能科技新創成立

撰文/趙心寧

氫豐綠能的混氫燃料電池系統,即便是純度不高的混氫,也能搭配空氣產生電力及同時產生熱水。
氫豐綠能的混氫燃料電池系統,即便是純度不高的混氫,也能搭配空氣產生電力及同時產生熱水。

當2050淨零排放成為世界各國政府與跨國企業的首重目標,國家與企業要如何減少碳足跡,已成為關鍵競爭力所在。根據「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畫,2050年氫能目標占比9%至12%,是達成淨零不可或缺的一環,工研院日前宣佈衍生成立第一家氫應用新創公司「氫豐綠能」,串起國內氫能產業鏈。

為達2050淨零排放目標,臺灣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有鑑於臺灣綠色能源倚重在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兩大項目,但這兩種潔淨能源都有著「看天吃飯」的特性,當綠電大量併網後,將對電網的穩定性形成挑戰,因此新能源、儲能、與系統整合等技術成為臺灣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

氫能發電備受國際矚目

「氫能發電是備受矚目、可望取代化石燃料的新技術,」氫豐綠能科技董事長李鈞函表示,氫能發電是利用氫氣與氧氣的電化學反應來產電,與化石燃料燃燒時會產生溫室氣體不同,氫能發電只會產生潔淨的純水,且可長期儲存,因此,氫能也被視為儲能、平衡電網的好選擇。

工研院日前宣布成立「氫豐綠能科技」,以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技術及餘氫發電相關技術,投入潔淨能源發電及工業餘氫再利用等應用。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指出,「氫豐綠能」是工研院與能源局共同培育催生的氫能新創公司,並透過技術移轉幫助我國氫能發電關鍵技術發展、培養運維能力及累積運轉經驗。期許氫豐綠能公司與現場國內電力、工業、運輸等重要指標業者合作,成為臺灣氫能產業的生力軍。

兩大優勢技術貼合臺灣產業需求

氫豐綠能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的關鍵核心能量聚焦於兩大技術,第一是借力臺灣金屬加工產業的精湛技術,所開發出的國產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組。以高導電、高抗蝕的覆碳鍍層技術,透過智慧產線製造組裝,製成瓩級金屬板燃料電池組,目前組裝產品功率為30kW以上。與目前業界常見的石墨雙極板燃料電池相比,更輕薄、更具成本競爭力,可望降低燃料電池價格、增加國際競爭優勢。

因臺灣氫氣幾乎100%需要進口原料製造,氫氣來源也成為討論課題。李鈞函也提到,半導體、石化業在製造過程中,本來就會產生工業副產「氫」。但由於氫燃料電池對於氫氣純度要求非常高,這些工業副產氫無法做額外運用,只能再加天然氣燃燒,不僅浪費了氫氣,更徒增大量碳排放。氫豐綠能的第二項關鍵技術,就是領先全球研發出的混氫燃料電池系統,即便是純度不高的混氫,也能搭配空氣產生電力及同時產生熱水,目前也已完成工業副產氫來做發電的驗證測試。

氫能交通載具是氫豐中長期目標

根據環保署統計,全臺灣PM2.5污染有四分之一來自汽機車排放廢氣,而氫燃料電池零排放與續航力超強的特點,在氫能交通載具的應用商機相當可期,是氫豐綠能中長期的推廣目標。

「高續航力的大型氫能載具是淨零排放趨勢下的重要解決方案,」氫豐綠能的投資者之一,車王電子董事長蔡裕慶表示,氫能在零排放和長續航力的優點,讓氫能載具越來越受矚目。車王電這次透過投資氫豐綠能,將以其氫燃料電池結合車王電旗下華德動能,共同推出氫能電動巴士,逐步壯大臺灣的氫能載具市場。

不過,由於臺灣的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尚未完備,氫豐綠能初步切入市場仍以石化與半導體業者為主。目前,已有矽廢棄物處理業者透過氫豐綠能的技術,把原本造成環境負擔的含矽廢棄物轉換為氫能,形成矽廢棄物循環再生產業鏈,並取得綠電憑證。

政府提供誘因 串起國內氫能產業鏈

新能源想要發揚光大,政策推展相當必要。見證氫豐綠能成立的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指出,對前景雄厚的氫能產業,未來政府將積極提供具體誘因及調整國內法規標準,臺灣必須積極把握時間,進行策略聯盟組成完善供應鏈,才能後來居上掌握先機。

因此,氫豐綠能除發展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外,還將與車王電子、大同公司及光宇應材等指標性業者合作,投入電力系統整合與電力併網,整合資源及推動示範驗證,串起國內氫能產業鏈,減少工業碳排、回收廢氫、供給分散式電力,協助我國加速達到淨零排放目標。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