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期2024年06月號
出版日期:2024/06/15
科技快訊 News
工研院2年省超過3,000萬電費
撰文/編輯部
夏日來臨,如何有效節省用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為全民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工研院透過一系列的節能管理措施和綠能技術加值,全院1年內節電達445萬度,大約減少約2,234噸碳排,相當於5.78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吸附量,不僅有效地節省電費,也為邁向淨零永續努力。
面對氣候環境劇變,工研院長期深耕節能減碳,以「聰明用電」、「節能好幫手」、「綠能新科技」三大節能策略切入,從2022至2023年,連續2年,每年節電4%,累計省下電力達900萬度,換算電費估計省下3,150萬元。搭配工研院推行設立減碳基金進行耗能設施汰換及低碳綠色生活節等減碳行動,成為科技節能的實驗場域,落實組織節能永續發展。
聰明節電 盤點現況並管理控制
節電的第一件事就是盤點現況並管理控制,為了即時了解掌握全院區能源使用、調度與異常損漏緊急處理、聰明節電,工研院運用自行開發的「能源資訊平台」(Energy Information Platform;EIP)以物聯網管理系統,串聯電力使用、建築物控管與智慧服務等資訊,對用電進行透明化、可視化管理,即時掌控用電狀況,一旦有能源用量異常狀況,便會即時傳訊通知警報,讓專業人員可以盡快到場檢修,減少電力耗損。
工研院行政服務處處長蔡禎輝表示,透過EIP平台可獲得用電尖離峰模型,轉移耗電實驗研究行為於非尖峰時段,盤點設備使用率,時段停用或撤除低使用率的公用設施、電器;透過數據資訊分析,在放假期間設定用電設施、電器為節能模式,為全院省下數10萬度電。
工研院亦導入自行研發的人工智慧電力感測器(Power Tab),配合電盤內迴路或設備上安裝,僅須貼附著電線即可非侵入式感測細部用電資訊,揭露建築中80%以上的未知用電;又如監控冰水機、馬達設備、水塔等長期運轉設備用電量,易於評估設備能耗,更換為高能效設備,助力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
實驗室空間往往依照研發需求調整,然而,過去設置的高規格無塵實驗室,可能在研發完畢後就不需要如此高規的空間要求,為此,工研院也重新調整無塵實驗室空間配置,將閒置的高規格無塵實驗室整建為一般實驗室,減少不必要的耗電;並調整室內溼度要求,冷氣只要維持低頻運作就可以達到涼爽的效果,進而達到省電的目的。同時,對於仍在使用的機台,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以確保其運行效率。這些看似微小的改變,卻可為工研院1年節省了203萬度電。
節能好幫手 汰換耗能設備提高用電效率
除了管理措施外,工研院也在節能改造方面下足功夫,大力推動設備能耗評估與汰換工作,逐步將全院舊燈具更換成節能的LED照明燈具,又或是將空調系統汰換為磁浮冰水機,蔡禎輝指出,臺灣工商業用空調設備占全國總耗電的8%,工研院總用電量中,空調相關用電就占到40%。為節能減碳,工研院從2009年開始發展磁浮離心冰水機,相較於傳統冰水機,磁浮離心冰水機可節電40%以上,搭配變頻控制運轉兼顧舒適與省電,已陸續導入工研院北中南院區,2023年度節電達142萬度,成效斐然。
同時工研院持續發展「無油磁浮壓縮機與冰水機」、「低碳無油壓縮機與冰水機」關鍵技術,並偕同14家臺灣廠商,打造全自主生產的磁浮離心式壓縮機與冰水機供應鏈,提高國產冰水機的國內市占率,截至2023年底,國產冰水機國內巿占率從2021年的6.5%成長到近20%,幫助產業掌控淨零時代新商機。
綠能新科技 打造創新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工研院在院內導入自行研發綠能技術,以工研院改造中的花蓮東部產業服務中心「Omega Zone」為例,導入最新規格太陽光電(PERC M10 PV)板材、多樣態太陽光電系統的場域需求搭配儲能系統;耐候隔熱節能塗料僅0.01公分厚度,可以讓室內降溫2-4℃,節省空調用電10%以上;創新低碳節能吊扇技術,掌握完整的馬達結構與製程、電控等專利共19件,可減碳78%,是全球最低碳排、最高效率的吊扇,並獲全球首例吊扇碳足跡減量標籤(Carbon Label)。
工研院在院內積極推廣淨零觀念,設立減碳基金,將15%基金用在公共區域減碳、85%基金用於各單位的減碳措施,並舉辦低碳綠色生活節、創新綠點子競賽等各類活動,提升同仁減碳意識,積極展現綠能新科技成果,帶動淨零產業商機,為邁向淨零永續而努力。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