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期2024年10月號
出版日期:2024/10/15

編者的話 From Editor
創新不設限!臺灣研發實力閃耀國際
撰文/許淑珮
臺灣創新研發實力再次在國際舞台上再攀高峰!有「研發界奧斯卡獎」美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揭曉,工研院奪得8項大獎,全球排名第三,創下史上最佳紀錄,也證明了臺灣卓越的研發實力。
今年AI應用的技術更是大豐收,在工研院獲獎的8項技術就占了4項,包含「MOSAIC 3D AI晶片」利用3D堆疊技術,將邏輯運算與記憶體整合,提供更高效能、更低功耗的AI晶片設計方案,成功推動臺灣在全球AI競賽中的領先地位。「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類似人體內的Google Maps,體內自動導航具AI輔助導引,幫助醫生在進行肺部微創手術時精準定位病灶,提供安全有效的手術導航。「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將全循環材料應用於建築水泥,透過AI智慧動態配方技術,達成碳排放量大幅降低90%的目標,讓臺灣在淨零排放時代中走在前端。「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則運用AIoT技術,協助零售業如超市、便利商店等冷凍、冷藏設備進行能源管理,即便是開放冷藏櫃也能大幅降低能耗,並已成功導入3,200家零售店,展現其市場價值。
此外,在通訊及半導體領域,「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台技術」打破陸海空通訊的局限,提供無死角的3D通訊覆蓋,助力臺灣在全球行動通訊市場的布局;「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則全面提升半導體元件的精準量測,特別是用於3D電晶體先進製程的半導體技術,成功協助臺灣打入前段製程市場。在綠色永續及製程優化領域,「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將煙囪排放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固碳聚碳酸酯,成為可再利用的塑膠原粒,應用於多種塑膠製品的生產,不僅減少了石化產業的碳排放,還促進了循環經濟和永續材料的發展;「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則是與中鋼合作開發的技術,完美解決煉鋼過程中的技術與經驗傳承難題,透過虛實整合介面模擬最佳出鋼參數,提升鋼鐵業的製程效能。
工研院已連續17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累積66項殊榮,其中超過九成的研發成果已落地應用在產業發展,工研院的創新實力不但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也讓臺灣以科技國力提升全球競爭力。
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