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科技快訊 Locomotive of ITRI

工研院與中國機械工程協會 攜手打造機械專業人才認證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去年委託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調查,發現未來二年,國內機械工程師與技術人員的需求將超過二萬名。為解決產業人才之職能缺口與學用落差之問題,經濟部工業局積極推動建立產業職能基準及能力鑑定機制。而本次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由工研院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機械認證成果發表會」上,除了頒發機械認證予通過考試者外,同時還頒發感謝狀給予支持機械認證的25家企業與15所大專院校代表,肯定企業與學界的支持。

由工業局輔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與工研院推廣辦理的「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能力鑑定」,從2007年開始推廣至今已舉辦過二屆的考試,有近三千人次報考,是第一張台灣本土化的機械認證。而今也已有超過六成以上的上市上櫃機械企業,開始運用機械專業能力鑑定,作為選才、用人、訓練及能力鑑定的參考依據。

像是協易機械便已經將機械認證,納入該企業升遷與人事評鑑的制度當中,同時也將它視為重要的升遷依據。另外則還有中興電工、台中精機、永進機械、長榮航太、美商電子工學、復盛集團、遠東機械等企業,也陸續開始納入機械認證,作為內部人才發展之策略工具。可以預期的是,「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能力鑑定」,將會是未來機械人才進入就業市場或機械企業發展人才時,愈受仰賴的重要依據。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曲新生認為,推動機械業工程師認證考試的目的,在於縮短學用落差,使得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能力相符合。藉著機械業工程師認證,希望能達到「畢業,即能就業」的接軌無障礙目標。

由於現階段機械業飽受人才缺乏所苦,如果能夠透過機械專業人才職能認證,並銜接產業與學校教育的落差,同時積極改變機械業「黑手」的印象,才能創造專業形象以吸引人才;而面對電子及半導體等產業對人才需求的競爭,機械產業也才能夠吸引足夠的一流人才,為機械產業創造榮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陳昭義表示,人才的培育是產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工業局不僅積極推動「機械產業專業人才認證」,目前,該專業人才認證也已經獲得教育部的承認。

陳昭義進一步提到,政府除了積極解決產業人才職能缺口外,亦於今年啟動了為期四年的「機械零組件全球競爭力倍增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6.3億元經費,並整合相關人力與資源,希望能將台灣機械零組件產品推向國際舞台,藉此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這項計畫連同工具機產業,預期效益將造就10家產值百億以上的旗艦型企業,讓台灣能位居全球前三大零組件供應國;至於工具機、機械零組件產業到了2015年時,可望創造3,400億元的產值,有機會繼半導體和光電產業之後,成為台灣的第3個兆元產業。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