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希望台灣論壇 在漩渦中重新洗牌,下一波是什麼?

工研院與經濟日報合辦「希望台灣論壇-在漩渦中重新洗牌,下一波是什麼?」,
與會產學研人士認為,金融風暴過後,全球化趨勢將轉向區域化發展,
人們生活也將反璞歸真:生活型態的改變為台灣帶來新機會,節能減碳、資通訊、
社區安全、健康照護、電動車、電池、生命科學、觀光等,
將是下一波最有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

主持人/翁得元 經濟日報總編輯
與會者/李鍾熙 工研院院長
    吳思華 政治大學校長
    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
    陳國榮 裕隆汽車總經理
    焦佑鈞 華邦電子董事長
    盧超群 鈺創科技董事長

台灣可望開闢新國際舞台 工研院院長 李鍾熙

工研院院長 李鍾熙
工研院院長 李鍾熙

人 民的希望是國家最珍貴的資產,若是沒有希望,發展就會陷入困境,所以此次舉辦希望論壇,就是要帶給大家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金融海嘯過後,世界經濟結構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民眾在消費與生活型態上也會有所改變,而且是長期的改變,將是反璞歸真,走簡約平實風。其次,以往經濟動力來自於已開發國家,但這些國家現在受到嚴重衝擊,反而是新興市場如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興盛,在這類市場中平價產品比較吃香,台灣是很有競爭機會的,畢竟屬於金字塔尖端高檔的車子數量有限,平價而有品質的車子反而是裕隆的機會。

第三是高齡化社會的趨勢明顯,很多衍生的商機可以構思。第四個是公共建設的商機,包括基礎建設的改變,預期很多創新的想法與應用將會由此產生。

例如道路監控是一個自美國911事件後,不斷成長擴大的產業,所以工研院之前成立辨識與安全科技中心,帶動網路、感測與軟體等配套的周邊產品,再進而與交通系統結合。台灣廠商很擅長於銷售照相機等硬體產品,但是安全產業是需要系統整合的概念,除了硬軟體外,還要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創造出新的能力,這是個很有競爭力的行業,台灣有機會做出一個新的產業鏈,躍上國際市場。

這次金融海嘯的問題不是出於產業界,而是金融界,民眾在生活型態轉變後,創新的腳步不應停頓,反而要更積極。產業界最近在看全球有什麼新的技術可以併購,以創造新的未來,運用ICT來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例如工研院有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s),是用新技術來改善生活,在院區內布建WiMAX,提供新應用,包括遠距照護等等。

由行政院推動,經濟部技術處擬定的「i236計畫」,以智慧小鎮(Smart Town)與智慧經貿園區(i-Park)為主軸,陸續推動六種領域的生活應用,包括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節能永續、智慧便捷、舒適便利與農業休閒。這是生活應用的實驗,希望把公共建設銜接起來,研究智慧建築如何用於都市更新,藉由廠商共同的合作,建立標準,降低成本,有助於打開市場。

此外像是社區安全監控、健康照護與電動車、電池等等,都是未來有潛力的明星產業,可以在此時布局找到新機會。最近還有一項很熱門的是節能環保產業,這個產業很多小公司也有成功的機會,只要十人、二十人的小公司也可以找到商機,因此公司可以給予員工訓練後,投入發展這個領域,提供一個創業的方向,也是對社會有正向的能量。

同時政府也可以給予更多鼓勵,例如曾有用減少電費的20%來鼓勵企業節能減碳,但是能源降價,電費也降低,誘因變低,最好是以用電量來做減免的基準,比較有誘因。

還有一個AMI電子電表的產業,以往是人工讀表,現在可以用電子化的產品讓電表變聰明了,但是要在價格上有所區隔,未來也可以與ICT產業結合,再配合上智慧家電發展的趨勢,既可為社會節省能源,又可以為產業創造新機會,各國都朝此發展方向走,大環境的改變可以發展新的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且藉由此次論壇提出方向,讓政府知道在哪裡布署糧草,適時推動產業發展。

綜觀來看,未來發展的機會很多,經過漩渦後很多生活型態都會改變,不少是台灣有機會之處,例如系統整合、軟體等,工研院籌備一段時間要推動內建智慧的科技中心,要把人工智慧與加值應用結合在一起,同時政府的擴大公共建設也可以一併融入,為台灣創造知識密集的創新經濟。工研院也將扮演連結政府與企業的橋樑,讓台灣在全球經濟洗牌中能再放光芒。

在漩渦中重新洗牌,下一波是什麼?
在漩渦中重新洗牌,下一波是什麼?

以人為本的人本經濟學 政大校長 吳思華

政大校長 吳思華
政大校長 吳思華

金融風暴在經濟歷史中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對於台灣跟世界都是一大衝擊,可以消極等待經濟復甦,也可以更積極面對。觀察在未來10年內經濟結構在此次經濟風暴中會有大轉型,全球經濟崩盤後產業都會重組,形成兩個重要的經濟結構改變,一為經濟結構重組,一為科技尖端發展走向漸進跟應用面。從過度依賴全球分工制度回復到區域型的經濟體系,經濟生活也會走向平實,過去仰賴科技突破帶動產業發展,未來則更擅用目前科技解決更多民生問題。

此外,經濟發展也將從物質需求轉成基本需求,更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本經濟學,期待實用物品、有創意的工作、高關懷的社會系統及永續的生態環境。過去台灣強調製造帶來物質滿足,未來則期待環境和諧,節能減碳就是其中一種發展趨勢,在尋找受期待的生存方式中帶動產業轉型,也將帶領台灣從過去依賴資本生產製造,轉向知識及創意密集的高價值產業。

此外,經濟發展也將從物質需求轉成基本需求,更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本經濟學,期待實用物品、有創意的工作、高關懷的社會系統及永續的生態環境。過去台灣強調製造帶來物質滿足,未來則期待環境和諧,節能減碳就是其中一種發展趨勢,在尋找受期待的生存方式中帶動產業轉型,也將帶領台灣從過去依賴資本生產製造,轉向知識及創意密集的高價值產業。

全球引發金融風暴,來自於金融過度擴張及金融帶來過度消費兩個關鍵因素,但金融風暴以後將改變消費型態。台灣過去製造外銷為主,外銷受創影響經濟發展,不過台灣過去累積的ICT能量、資源、製造、品管、中小企業文化及創業精神,也是未來產業發展優勢及復甦關鍵。

以前台灣製造一向是被動式的,人家需要什麼就生產什麼,為消費而科技、而生產,未來應以人本為核心思考,改以為生活而科技,科技反倒變成生活應用的最大條件。加上過去台灣以外銷為主要思維,甚少討論在地系統,但好的在地服務,例如安全系統,不僅是生產攝影機,更可以打造系統的概念,解決軟體及周邊人力,發展出一套安全系統。這就是從人本出發,整合軟體、硬體及社會服務的案例,將演化成為人本而科技,為人本而生產,為人本而消費,這也是台灣產業的發展機會。

台灣產業可以從單純產品外銷轉型,也可以走向服務外銷,服務外銷也有不同極端做法,未來我們小孩變成台勞也是服務外銷,但這應該不是大家期待的服務外銷,而是朝向生活取向的整合系統。

生活取向整合系統可區分兩種類型,一為社區安全系統在台灣建置成功後,可以在全球複製一千個,甚至一萬個安全系統,系統中隱含專利跟知識品牌以及關鍵技術(Know-how),將台灣作為生活應用實驗場,等景氣復甦,各地市場都會有需求浮現,不過在服務外銷走出台灣之前,要先打造台灣成為一個創意跟研發基地。

另一個類型則是思考去創造更多的高品質台灣在地消費,除了台灣在地人花費,也希望吸引外國人來台灣教育、觀光、上班、醫療等消費,也是服務外銷的一種,更可帶來更多附加價值。

未來台灣ICT優勢結合人文思維,像是張藝謀在西湖籌畫的表演就是一種結合科技與人文的呈現。但對台灣來說,最欠缺的就是一個系統的整合,未來台灣產業不管是安全、ICT、老人照護、觀光等產業發展,都欠缺更大規模整合企圖心,超越一個產業跟經濟領域的整合,期待政府部門,或是研究單位像是工研院可以扮演整合角色創造更大價值。

節能產業全球趨勢 裕隆汽車總經理 陳國榮

裕隆汽車總經理 陳國榮
裕隆汽車總經理 陳國榮

金融風暴以來,政府對金融風暴採取因應措施,包含紓困、救失業、擴大公共建設、發放消費券擴大消費市場等。但大部分人往往只看到失業率等經濟數據,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一個人欠債,即使還債之後人還是沒有改變,但如果在解決現在問題的當下,同時也創造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競爭優勢,才是政府現在思考的關鍵。
舉例來說,近期政府編列幾億預算,在每個路口裝攝影機,但在促進攝影機產業的需求以外,攝影機若能加上感測器,監控每個路口交通路況,一來可以降低社區犯罪率,同時透過手機及GPS等了解路況,民眾不但可以迴避塞車,還可以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政府在投入預算的同時,也要讓大家知道現在的投入非短期,而是長期建構一個完整的願景。

關於大家提到世界經濟結構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如果區域化成型,台灣則將面對邊陲化的問題,也是政府急需思考的問題。台灣的未來不應在製造上分工,而是升級作品牌,利用生產能力提高台灣價值做產業升級,不過看到機會點同時也看到威脅點,換句話說,台灣也是東協跟大陸市場的一部分,也將面對競爭。

不過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危機也就是轉機,以創新進入產業,善用核心資源,像是宏達電跟蘋果電腦投入智慧型手機應用,產業地位反而高於諾基亞;過去裕隆發展自有品牌根本不可能,但現在跨領域整合工研院等產官學資源也出現許多機會。

而過去在金融風暴之前,就已經有能源問題,未來這個問題也不會被排除,景氣復甦對節能減碳來說也是一個機會點,近期政府因為金融風暴淡化這個點,企業也因為因應景氣壓力沒有餘力投入,台灣更應該加緊腳步。看好未來節能減碳趨勢不可免,更是全球少數有共識的產業。

隨著供應能源日漸吃緊,怎樣找到乾淨、永續、成本低的能源模式,已成為各國政府投入的課題。
隨著供應能源日漸吃緊,怎樣找到乾淨、永續、成本低的能源模式,已成為各國政府投入的課題。

以台灣發展電動車為例,如果跟別人一樣同質化,就會淪為價格競爭,但要思考如何利用台灣特有條件整合優勢,而非只是製造成本的領先,或是搶先三個月的技術優勢。電動車產業應該思考一個一魚五吃的策略。現在電動車約有6,000萬台需求,產值高達兩兆美元,此外零件、控制器、馬達、電池可創造約一兆美元產值。加上電動車都需要一個儲存電池,只要台灣有200萬台規模,電動車儲電量沒用完,還可以回充給公司甚至工廠等等,有機會形成一個儲能產業,簡單來說,發展電動車,還可以帶動馬達電池等零組件,更可演化成為儲能產業、碳產業,及社區能源供電等產業,未來成功後還可以複製到其他產業去,成為台灣產業在能源領域上的優勢。

觀光業是台灣服務業外銷新利基 華邦電子董事長 焦佑鈞

華邦電子董事長 焦佑鈞
華邦電子董事長 焦佑鈞

我認為,這次的全球金融風暴,給亞洲國家一記當頭棒喝。過去亞洲國家發展經濟的模式,都建立在歐、美「過度消費」的文化上;如今歐、美民眾無力延續這樣的消費文化時,亞洲各國就必須重新思索發展之道。
大家必須先有一個體認,就是生活不是來自奢華的消費,而應該回歸永續發展的思維,探索如何在能帶動經濟發展之下,利用有限的資源提升生活品質。在這當中,科技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何透過科技,讓資源使用的效率能更好,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焦點。

總體來看,開拓創新應用將是無止境的道路。最近我觀察到大家也開始有這樣的改變,以媒體為例,日前我看到有研究成人電影的人,也能開始在報章雜誌上撰寫專欄,這是過去很罕見的例子,透露大家愈來愈能接受創新的思維,這是非常重要的轉機,也是值得鼓勵的好現象。

至於未來市場的機會在哪?我認為生命科學是一個好方向。日本已經有透過研發機器人來照顧病人,或是作為老年人伴侶及玩具的商品,或是透過科技應用來達成延長壽命,值得台灣參考。

我認為,台灣可以朝系統化的人本思維出發,遠距照護會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除了70 歲以上老年人的照護之外,對於55至70歲這群即將邁入人生最後階段的族群,也有可以開發的市場。

日本就曾經用社會學的觀點出發,對於55至70歲這個即將邁入老年,但還有工作能力的人,進行生活上的安排,並給予工作機會。對這群人來說,工作的終極目的並非是為了薪水,而是覓得生活上的伴侶,因此在建構適合他們的工作環境上,也與一般職場大不相同。

舉例來說,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周遭字體必須放大,生產線運作也必須變慢,以配合這群人面臨生理機能不如年輕人的問題。諸如此類,先以人本的精神出發,構思好大架構,再導入科技應用,尋求商機。

觀光業號稱「無煙囪工業」,不但可帶來外匯收入,亦可增加台灣能見度和國際形象。
觀光業號稱「無煙囪工業」,不但可帶來外匯收入,亦可增加台灣能見度和國際形象。

觀光業也是台灣的一個新利基所在,過去台灣在機場等發展觀光業硬體並不發達,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台灣的ICT產業優勢,可望適時補足過去的不足之處。舉例來說,透過網際網路,想來台灣觀光旅行的遊客便能獲得相關資訊,達到「服務外銷」的目的。

台灣地狹人稠,很適合自助旅行的「背包客」前來。據我所瞭解,背包客能帶動的消費遠比跟團的個人來得大,因為團體旅遊包吃包住,很多人付了團費之後,就不願再有額外消費,台灣若能進一步把觀光業與IT產業結合,提供更完整的旅遊資訊,對於吸引背包客來台,將有很大幫助。

科技產業提升生活品質 鈺創科技董事長 盧超群

鈺創科技董事長 盧超群
鈺創科技董事長 盧超群

我認為大家要回到「人本」的觀點來思考,也就是摒除奢華,回歸務實的消費模式。我是大家所謂的「戰後嬰兒潮」當中的一分子,在我成長的年代百廢待興,各國全力發展經濟,我踏入社會後歷經從事研究、創業等過程,這是時代環境所造就。
當年我們這些「戰後嬰兒」身負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責,苦幹實幹就有機會有所成就。但當下的年輕人並不一樣,不應循著我們這輩的模式走,而是要用更創新的思維,才能開創不同的視野。

我認為,這次金融風暴如同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般,只不過,這次的大戰不是武力上的侵略,而是全球建構數十年的金融體系竟然在短短兩個月內就崩盤。愛因斯坦曾預言,一旦人類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就要走回靠石頭、彈弓生活的年代,但我的看法並沒有愛因斯坦悲觀。

台灣不能因為這次金融風暴衝擊就停下創新的腳步。過去微軟、雅虎、Google、施振榮創辦宏碁集團,也都是從無到有,慢慢茁壯。在我看來,人類面臨這次史無前例的災難,還是會共同合作解決問題,透過新創意,以及勇氣與膽識來克服,當然,這些要素的背後,還是要有資金的協助。

很多人認為這次金融風暴是企業撐不住所致,我在這裡必須跳出來為企業抱不平。在我看來,這次危機起因於金融業與政治問題。 舉例來說,美國為了攻打伊拉克,據傳花費了3,600億美元,等於一天砸下足以興建一座半導體12吋晶圓廠的財力,這場戰爭下來,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成效,反而埋下了戰後過度消費,造成現在金融體系瓦解的伏筆。

就我看來,企業界創新的理想與熱情都還在,但卻因為金融體系瓦解而受到拖累,甚至被大家誤認為是造成動蕩的元兇,讓企業背負這樣的原罪,實在不應該。 包括當下最受關注的DRAM業發展,問題核心也不是業者的錯,而是金融體系脫序,讓需求消失了,業者產品賣不出去,當然造成營運問題。相反地,科技產業還是致力在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話雖如此,台灣還是有優勢存在,我從辭去美國IBM公司的工作回台創業,感觸最深刻的便是台灣人的手腦配合速度之快,一個概念馬上可以付諸實行成為商品化,這樣的台灣特性,也讓我更享受回台創業的樂趣。

整體來看,這次經濟結構變化,對台灣應是轉機而非危機。台灣企業的擁有人多半身兼專業經理人,對於公司現金掌握狀況比國外廠商好,是勝出的優勢。另外,對電子業來說,如何將既有半導體製造的優勢向上延伸至IC設計領域,串聯成整個完整架構,並結合系統端發展,提升實力,是當務之急。

醫藥用紙來做診斷檢驗
醫藥用紙來做診斷檢驗

我認為,台灣IC設計業要搶下全球第一並不難,畢竟產業研發的先端在於需求,有了需求就能帶動創業。相較之下,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年輕人過得比我們更苦的日子,但也因為苦,也讓他們有了需求的欲望,帶動產業研發與創業。 台灣年輕人過去舒服慣了,且過於務實,往往喜歡透過「製造」,藉由可量化的成就「以量計酬」,忽略了系統與軟體等需要創新性的思維模式。如果有機會趁現在這個機會稍微苦一下,應該有助刺激需求、帶動創業,開創不同的格局。

資通產業具明星相 中華電信董事長 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 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 呂學錦

這次全球經濟出現大波動,問題的確是導因於金融界,讓大家搞清楚這些過度包裝衍生性商品的本質,有如在沙灘上蓋房子,當然一下子會垮掉,繼而引發全球經濟體系結構性的問題。
全球的企業碰上這次的經濟不景氣,一定會變,但現在可以反過來想想,有哪些東西是不變的。如果歷經金融風暴而能屹立不搖的,即是具有核心價值的事業,企業可以強化在此布局,作為下次勝出的競爭力。例如網路的力量,即使歷經金融海嘯仍能展現特色,再加上整合資訊系統,讓資訊(IT)產業變成資 通訊(ICT)產業。

政府規畫「智慧台灣」的計畫,將資訊系統連接上網路,運用ICT的特色,是未來具有明星相的產業。市場上每天都有各家企業大展身手堆累出來的新技術,當初基於業務上的考量,所做的發展未必是看整體規畫,現在碰上金融風暴,正好讓經營者可以坐下來想一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率,更符合未來的需要。

大家都知道要「創新」,但其實創新的概念更要搭配良好的執行力。例如我在去年11、12月參與二個會議,分別是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舉辦的SRB與科技顧問會議,都在討論如何運用ICT產業的科技,來提升傳統製造業、農業、商業等各種行業的附加價值,進而導引出文創社會、智慧環境、優質生活與多元人才。這些會議把未來要做的事都明確指出來,再加上政府提撥預算,以及有效率的推動,可以藉此作為創新的推進器。

例如與會人士提到的安全監控,這屬於智慧交通運輸系統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這是未來的明星產業,此時大家若能務實有效率地去執行,再加上比其他國家快一點的速度,台灣能建立良好的安全監控產業,將會是其他國家學習的模範。中華電信在這個領域能提供無所不在的網路,使智慧交通運輸系統能結合無線網路的功能,讓服務變得更聰明。

有一些區域型的實驗計畫目前已經在國外進行,有資訊、通訊與網路業者加入,再加上感測行業等周邊產業的加入,不僅對產業有利,也有助於提升人文環境與民眾的品味。其實政府已經有不少相關的計畫,但是後續要將資源丟在這個上面,才能讓效果浮現出來。

我最近一直關注許多業務的商業模式,在探討網路有關的商業模式中,通訊、網路與客戶數的平方成正比,也有人說是與n的三次方成正比,甚至若是效果佳的話,像是社群網路的價值與2的n次方成正比。網路價值是要運用想像力與創造力來開發服務,目前常提及產業界的產值只是n的1次方,但網路價值卻有n次方的魔力,有能力的話可以在此創造出更好的機會。

尤其是具有多種語言的能力後,可以在網路上開發新業務,以橫跨更多區域創造出其價值,現在拋出這個方向,期許年輕朋友能發揮更多創造力來想像新的可能性,可能不是一個服務,而是一個平台,再加上多語言的能力,就能夠打破區域性的限制。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