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 Column

教材認證,是墊腳石還是絆腳石?

文/鄒景平

elearning2.0提倡的是開放、分享與合作,
而非1.0時代的標準與管制,
好的數位教材自然會透過社交網絡的推薦與評分機制脫穎而出,
不需經過冗長的認證程序來獲得認可。

政 府推動數位學習國家計畫已超過7年,很多企業或組織也都在相關單位的指導下,陸續導入數位學習,雖然政府主導數位學習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在以「開發數位教材」為主流的思維模式下,很多創意與前瞻的最新網路2.0應用,尤其是混成學習和專業人員實務社群的推動,反而未受到關注,影響我國企業創新和轉化的速度,甚為可惜。

當政府將主力放在傳統的數位學習模式,把數位教材的開發與評鑑列為核心主流,鼓勵企業把教材送交「數位學習品質認證中心」認證時,卻忽略了web 2.0對數位教材品質規範的衝擊,忽略了大量開放內容的興起,也未能對數位教材在混成學習中的角色,做進一步的釐清,由於高估了數位教材認證所能產生的附加價值,卻無法讓民間主動送件認證。

品質規範反成絆腳石

據統計,2008年八成的送審教材都是公部門送件的,而企業送件的主要原因,也只是為配合政府的輔導計畫,企圖爭取高額獎勵金而已。原先立意良好的規劃、管控與獎勵機制,在技術與觀念的快速汰換下,成為數位學習產業向上躍升的絆腳石。

「數位教材品質規範」認證通過的教材,只有在個人單獨學習(self paced learning)的場合最適合使用;但現今全球公認最有效的數位學習方式,並非個人單獨學習,而是有老師主導的混成學習,因為有老師和學習管理平台的支援,許多練習和測試活動,未必須要在數位教材中進行,反而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特性和需求,做彈性的習題調整和變化,並且在平台上實施。換言之,混成學習中所使用的數位教材,未必需要遵守品質規範。

YouTube上就有許多資源,雖然不符合品質規範的要求,卻是優質的數位教學資源,例如由Commoncraft公司的leelefever所製作的許多教學短片,都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資訊科技與web 2.0應用,很適合老師在教學中穿插使用。

另外大家對教室課程錄影,幾乎都有既枯燥又乏味的刻板印象,但是只要老師有精心的教學策略,口語清晰,講得有內容,畫面錄製品質良好,依然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源。例如大小創意齋的姚仁祿老師,把他在東海大學講授的「設計邊境」課程放在YouTube上,就造福許多無緣親自到教室上課的人。例如第一次講的主題是「什麼是設計」,授課完畢後就由助教在一週之內,分成五個視訊上傳到YouTube,每個長度大約在30-40分鐘左右。

姚仁祿此次授課的最大特色,就是每次教學都引用了三至四個TED演講(TEDTalks),讓學生藉此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觀念、設計、產品與前瞻應用。

給就是得,翻印不究

TED是科技、娛樂與設計三個英文字的縮寫(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從1984年開始,大會每年邀請許多在這三方面最有成就的創業家、研究學者、藝術家、作家、設計師到場演講,每位貴賓都只能講18分鐘,由於主講者智慧洋溢、成就非凡,講解時深入淺出又幽默風趣,並當場示範許多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使得TED的演講視訊紅遍全球。

姚仁祿所選中的TED演講視訊,都已加上中文字幕,他還會在放映前或中途停下來做解說,讓大家對演講背景與重點,有更深入的掌握。他的投影片設計得非常符合教學原理,課程內容值得一再複習,所以我會邊聽邊擷取螢幕畫面,集結成投影片,並將第一次的上課內容上傳到slideshare(有興趣的朋友可至http://www.slideshare.net/goldred/090410觀看)

當我把投影片上傳到slideshare之後,我已發佈新投影片的訊息(Feed),就會傳送到我的FriendFeed上發佈,然後FriendFeed服務平台自動把此Feed送到Twitter,凡是訂閱我的slideshare、FriendFeed和Twitter的Feed的朋友,都可得知新投影片的網址。

YouTube、slideshare、FriendFeed和Twitter都是web2.0服務,姚仁祿在教室裡,上課的學生不到一百人,但是透過YouTube的傳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單一個視訊瀏覽的人次就已經超過1,600人。我相信其中有些人是看到我在FriendFeed或Twitter上的推薦,而去瀏覽的,「好的東西,要以最快的速度與朋友分享」,就是web2.0服務所達成的理想情境。

有人會覺得姚仁祿這樣做太冒險了,他難道不擔心自己的心血結晶被他人剽竊嗎?這些都是用上一世紀的思維來看事情,二十一世紀的新思維是「給就是得」、「版權沒有,翻印不究」,姚仁祿透過分享,讓最新的觀點快速流佈到許多人心中,雖然沒有實質的金錢收益,卻能建立網路上的口碑與信譽,利人利己,這是用新科技來行善事,又豈是區區金錢能買得到的成效呢?

新媒體將成數位學習主流

英國數位學習專家Clive Shepherd曾在他的網誌中,
推薦一份企業學習的調查報告「職場學習:數位學習是演化還是革命?」(Learning at work: e-learning evolution or revolution?)。


這篇報告是由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人力資源應用研究中心(Centre for Applied HR Research)和特許管理學會(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 CMI)合作完成的,他們經由網路問卷,收集了英國1,087位經理的回覆,並與15位公、私著名機構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員深度訪談後,歸納出此份報告。

報告中指出,企業員工採用網路新媒體的速度極為迅速,跟2007年的調查相比,經理人使用線上視訊(online video)來發展新技能的比例,從21%上升到51%;經理人使用像facebook這類社交網絡網站的比例,從12%上升到34%。由此可看出,線上視訊與社群協作對員工學習與發展有很大衝擊,這兩者也將是企業數位學習的未來主流。

由於員工在日常生活中已熟悉電玩遊戲、移動影音、隨選電視、wikipedia和Google搜尋,因此對新學習科技的排斥心降低;反而是企業訓練的設計人員,在如何完整運用這些科技上感受到壓力。

有28%的受訪者同意:「web2.0科技有轉變領導與管理訓練活動的潛能,未來十年,企業會採用虛擬世界和電腦遊戲,讓員工以體驗方式來發展管理能力。這將由年輕一代來推動此變革。」

關於混成學習方面,此報告指出:「混成學習在培訓實務上,已使用很久了,但因為數位學習的衝擊,使用量大增。」而混成學習中的數位學習部份,不應該只是做為面對面學習的預習資源而已。

混成學習媳婦熬成婆

無論是員工或雇主,都發現以混成方式進行「領導力與管理力發展」培訓的效益。主要原因有二,一個是從成本效益觀點,認為混成模式可以「用更少,遞送更多」(deliver more for less),而且有更高的投資效益。另外有同樣比例的人認為,它是一個更好的遞送學習與發展的機會的方式。

這份報告指出,良好的混成學習實施模式是「將線上活動、自我導向學習、面對面活動、教導(coaching)與其他技術做適當的混合,以發揮最大的綜效」,這也將是發展員工管理能力的理想方案。

Web2.0的蓬勃發展帶來elearning2.0的思維,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應用領域,elearning1.0的目的是改善正式的教育訓練,而elearning2.0則偏重在非正式學習環境的營造與提升,強化企業員工的工作績效與學習力,elearning2.0提倡的是開放、分享與合作,而非1.0時代的標準與管制,好的資源自然會透過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的推薦與評分機制,快速脫穎而出,不需經過冗長的認證程序來獲得認可。姚仁祿的課程,就是最明顯的實例。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現在的主流會逐漸成為邊緣,目前的邊緣將逐漸成為主流,數位學習主辦單位應深入思考現有的相關措施,在新舊汰換快速之際,究竟會成為我國數位學習產業躍升的助力還是絆腳石呢?

鄒景平小檔案
鄒景平小檔案

下載全文PDF Icon下載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