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Focus

襪子故鄉轉型 用台灣創新妝點全世界的腳

文/陳帝鴻

愈來愈多觀光客到八卦山一遊,除了賞景看大佛,總不忘順道來到社頭街上採購一些織襪品,然後滿載而歸。社頭當地有句名言:「剃頭婆,看風水;社頭兄,看大腿」,給了社頭鄉織襪產業最佳的詮釋。

根據台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台灣織襪產業目前年產值高達新台幣60億元,其中社頭就佔了八成,全鄉一年生產的襪子總數超過4億雙,加起來可以繞地球十圈。在全鄉三萬人當中,大約有一萬人是靠織襪維生。全台灣每十個人的腳上,大約有七雙襪子是社頭所生產的,也替社頭贏得「襪子故鄉」的美譽。

襪子故鄉,與社頭「有一腿」

位於彰化平原,緊鄰八卦山麓西側的社頭,過去即有「三多」: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也多。織襪工業發展的起點,源自於二次大戰後,鄭家從上海帶著手搖式織襪機疏散至社頭鄉,設立了第一家織襪廠――勝利織襪廠,上百人的規模,是當時非常大的工廠。由於當時手搖式織襪機生產速度慢,產量供不應求,也帶動鄉民投入製襪行列,光是在1952年一年,社頭鄉就有39家襪廠成立,也讓社頭的產業型態,從原本以農業為大宗,變為以織襪為主、農業為副。

後來由於當地自動化大廠因世界石油危機及營運策略錯誤宣告解散,內部技術人員與經理人紛紛自行創業,設立眾多中小型襪廠,也形成講究「分工合作」的外包制度。加上政府當時所提倡的「家庭即工廠」政策,讓一般家庭也可以申請工業用電,更促成「家家都是董事長」的織襪榮景,大多數的家庭都在襪子的生產流程中扮演某一個重要的角色,涵蓋織造、縫合、定型、包裝、刺繡及紙盒等。

1980年代之後,因台灣北部工資高漲、土地成本上揚等因素,北台灣的大襪廠陸續南移到社頭,希望能利用當地的織襪衛星工廠,以及相對較便宜的勞力,透過外包制度降低成本。隨著織襪廠商不斷的地理聚集,社頭便成了台灣織襪的專業生產區。

一直到現在,即使社頭的織襪業一路經歷工資上漲、土地成本提升、新台幣升值、國內市場有限等逆境,加上國際經濟不景氣、加入WTO等負面因素影響,產業結構已逐漸改變;但在第二代、第三代陸續接棒之後,社頭織襪業者為了因應全球貿易自由化和國外低價劣質襪帶來的衝擊,開始「顧品質、講創新」,以提升競爭力。

科技導入,創新提升競爭力

發跡於社頭的華貴牌,目前已是國內絲襪產業中的龍頭老大,年營收以億為單位,但第三代經營者、台灣區織襪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平祺,仍在經營上步步為營、如履薄冰,絲毫不敢大意。不甘社頭的襪子在全球競爭下墜入低價競爭的死胡同,魏平祺接班之後,便一直苦思該如何轉型突破,至今已陸續推出具備防蚊、抗癬、抗菌、纖體瘦身、減緩雙腿疲勞等各種機能的絲襪。

靠著這些創新能量,過去十年來華貴牌在外銷市場仍年年持續成長,不但絲毫不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也狠狠將競爭對手拋在後面。魏平祺認為,台灣的絲襪產業,除了因為台灣有石化業,在原物料方面具備競爭優勢外,「靈活的創新能力和優越的技術能力,更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力所在。」魏平祺表示:「原本中小企業最缺乏的,正是研發人才與技術;但還好有工研院這樣的財團法人單位,在技術升級與創新方面,幫了我們非常大的忙。」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奈米纖維材料研究室主任羅立清指出,從2001年開始,工研院便與織襪產業密切合作,在政府與廠商之間,扮演媒合的平台。「國內織襪產業中最大的是絲襪,絲襪當中最大的就是華貴牌。就像要拿起一串葡萄一樣,只要抓住最上面的蒂頭,就可以一整串拿起來;政府要輔導、幫忙織襪產業,也自然要從這裡著手,希望能夠將整個產業提升起來。」

絲襪之外,透過工研院材化所的創新能量,原本平淡無奇的社頭棉襪,也搖身一變,成為具備抗菌、消臭、克癬、吸濕排汗等先進功能的機能襪,身價從原先普通棉襪的五雙一百或四雙一百,提升到一雙定價180元的高檔機能襪。為了找回逐漸被中國取代的外銷市場,羅立清指出,「一定要導入機能性與設計包裝,才有可能形成產品區隔,和其他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觀光工廠,整合行銷試驗場

除了研發技術上的協助外,工研院也在通路媒合、接單系統e化、包裝設計、展售活動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協助。原本開包紗廠、從事棉襪上游原料製造的泉樺針織資深顧問劉信佑,正是因為看好工研院在纖維材料方面的尖端技術,能夠讓棉襪產生高附加價值,才和女兒劉嫈嫈商量,一起投入棉襪製造。除了創立社頭當地第一個棉襪自主品牌LOHO樂活外,劉信佑也成立國內第一家襪子觀光工廠,做為棉襪整合行銷的試驗場。

劉信佑指出,雖然現在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還沒有簽,但是中國製造的棉襪,早就透過泰國、越南等第三地轉運進台灣市場。「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認為讓台灣棉襪自主品牌得以成長茁壯的空間,已經慢慢出現了。因為人民幣不斷在升值,將來中國的棉襪再進來,搞不好價錢已經和台灣本土生產的差不多貴;況且我們已經在機能技術上領先,具備產品差異化的條件,只要繼續耕耘下去,一定可以把品牌做起來。」

事實上,為協助傳統產業拓展內銷市場,經濟部工業局已針對較容易受到貿易自由化影響的成衣、內衣、毛衣、泳裝、毛巾、寢具、織襪、製鞋及袋包箱等九項產業,推動台灣製產品MIT標章認驗證制度。以笑臉MIT標章,強調「台灣製造,品質保證」,並舉辦一連串的全省巡迴展售會,吸引消費者以擴大商機。

因此,在劉信佑眼中,簽訂ECFA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棉襪業進行產業升級,準備好迎接貿易自由化挑戰的轉型契機。

【轉型企業檔案001】

華貴牌絲襪
為絲襪注入高科技


在號稱「襪子故鄉」的社頭,以華貴牌為首的魏家,是當地舉足輕重的知名織襪家族。目前社頭所生產的襪子,幾乎近三分之一都是由魏家所織;其中規模最大的華貴牌,目前由第三代經營者、金福隆實業總經理魏平祺掌舵,一天能織7,000打絲襪,一個月可生產18萬至20萬打。

魏家的織襪王國,就從早年祖父魏國煌的手推車開始。「我爺爺最早是做『流動百貨』,俗稱『話玲瓏』。胭脂、粉餅、針線盒、香水、鞋帶、襪子等,什麼都賣。」魏平祺表示:「一開始都是切貨來賣,很辛苦,利潤不高。因為我爺爺生了八男二女,當時認為人力就是勞動力,後來就想說家裡小孩這麼多,乾脆就分配一下,能夠自己做得出來的東西,就儘量自己做出來賣。」

長相酷似父親魏和斌,身為長子的魏平祺回憶,叔伯輩當時投入製造的品項繁多,除了襪子以外,還有鞋帶、香水、拜拜用的香等;「我爸被分配到的工作就是做襪子,這是魏家織襪事業的開端。」

內銷自主化,品質國際化

後來其他叔伯分配到的鞋帶、鬆緊帶等產業逐步式微,魏家的家族事業也漸漸向織襪產業靠攏。「國內織襪工業大約1970至80年代開始起飛,當時也正是織襪產業從手搖織襪機,轉移到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關鍵期。我父親一開始也沒錢,還自己買零配件,想辦法改裝半自動織襪機;後來低價購進了一些做不下去的織襪大廠的自動化設備,也引進一些人才,才算是有了自己的事業體。」

集中到製襪產業的魏家兄弟,也各自發展自主品牌。最早進入製襪產業的老二魏和斌的華貴牌,加上老大魏和衷的琨蒂絲,以及老六魏和靖的佩登斯,就是台灣三大絲襪品牌。除此之外,還有主攻外銷市場的Crystal、女王、永貴、迪思佳、蒂爾夢、豐妮、甜心等共約二十個品牌。

魏平祺表示,在1980年代的全盛時期,父親魏和斌的自創品牌Crystal,在中南美洲市場佔有率高達八成;「但問題是在八成的市佔率當中,竟然有八成是『山寨版』!我父親也曾經不遠千里,飛到當地想要去抓仿冒品,後來發現當地保全人員全部都荷槍實彈,想要抓仿冒還必須冒著生命危險,後來只好完全放棄用自主品牌走中南美洲市場。」

「在外銷市場,我們就改做OEM和ODM,為外國品牌生產代工與研發設計;才不會說即使以自有品牌在國外打出名號,真正收成的也不是你自己。」魏平祺分析:「所以對中小企業來說,比較適合的發展模式還是『內銷自主化』,在內銷市場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後『品質國際化』,只要品質夠好,就不怕接不到外國品牌的OEM訂單。」

金福隆實業的織襪事業,就在這樣的策略下達到顛峰。當時絲襪正由早期注重美化效果的功能性產品,轉型為高檔的流行時尚產品;名廣播主持人李季準以低沈厚渾的嗓音道出的廣告詞「腰部以下全部透明」,更成為國人對華貴牌絲襪的共同記憶。華貴牌絲襪不但在內銷市場賣得嚇嚇叫,外銷訂單也應接不暇,情勢一片大好。

融入高科技,走市場導向

政治大學財稅系畢業,並取得美國紐約理工學院MBA的魏平祺,也在1993年正式接班。「從我求學的過程開始,我幾乎不敢有從事其他行業的妄想。」他開玩笑說:「打從一出生,我爸似乎就在我身上蓋了一個『胎記』,告訴我說我天生就是要吃這行飯。」

不料,後來時尚的風潮丕變,女性開始流行不穿絲襪,全球絲襪市場逐漸萎縮;到了1997年,又遇上亞洲金融風暴,「內銷景氣突然急轉直下,從雲端上掉下來,我們的同業蒂芭蕾,幾乎90%營收來自內銷市場,就是在那時候因為受不了這樣的衝擊而倒閉。還好我們還有外銷市場在支撐,主要市場在美國、歐洲,所以可以做到『以外養內』,受到的衝擊並不大。」

到了2001年,魏平祺為了在產品機能上尋求突破,以對抗中國的低價產品,開始藉助工研院的研發能量,開發出具備防蚊、吸濕排汗、抗菌防臭、燃脂瘦腿、防曬美白等功能的機能性絲襪產品,把絲襪這項傳統產業,一下子提升到高科技水準,重新搭上時代潮流。

不像父親那一輩,走的是「生產導向」的經營方式,魏平祺打從一回國接班開始,就逐漸轉型為「市場導向」、「業績導向」的經營方式,尤其注重財務面的健全發展。「這樣堅持下來,我跟我父親講,即使我們現在都不做了,營收歸零,企業也不會發生危機。」

面對未來,魏平祺除了原先投資的上游包紗廠之外,也計畫朝精品連鎖通路的下游方向投資。在本業方面,則計畫開發與健康相關的產品線,例如具備抗血拴或靜脈曲張的機能襪,就正在積極研發中。他滿心期待地說:「要是真的能夠順利突破技術瓶頸,這肯定會成為台灣領導全世界絲襪產業的獨一無二創新。」

【轉型企業檔案002】

LOHO樂活棉襪
觀光襪廠再造襪子故鄉


走進國內首座襪子觀光工廠――台灣樂活觀光襪廠,不僅走進一座活生生的襪子博物館,也是走進泉樺針織劉信佑、劉晏良、劉嫈嫈兩代一脈相傳的織襪志業。

目前擔任泉樺針織資深顧問的父親劉信佑,開設屬於棉襪上游產業的包紗廠將近三十年,2009年以20台織襪機創立泉樺針織,以自主品牌「LOHO樂活」,正式進軍棉襪事業。六年級後段班的女兒劉嫈嫈,從小就把織襪廠房當遊戲場,右手食指上甚至還留著幼稚園時,因好奇碰觸織襪機上的紗線而留下的傷痕;她不但是襪子觀光工廠的策劃人,也是泉樺針織總經理。兒子劉晏良擔任泉樺針織董事長,一方面接手父親原來的包紗廠事業,一方面負責樂活棉襪的生產線與產品開發。

不像一般年輕人追高求新,總是向外表光鮮的高科技產業靠攏,劉晏良與妹妹劉嫈嫈自學校畢業後,卻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兄妹倆決定留在故鄉,投入他們最熟悉、也最熱愛的織襪產業,父女三人還在2009年12月,成立了台灣第一家襪子觀光工廠。劉嫈嫈表示:「正是因為年輕人都往外跑,不願意投入傳統產業,我才更要留下來。也讓我更想要以教育和文化傳承的方式,導入觀光工廠,讓我自己,也讓遠道而來的觀光客,多瞭解社頭這個『襪子的故鄉』。」

工廠鮮體驗,品牌新發展

由劉嫈嫈一手打理,免費讓民眾參觀的台灣樂活觀光襪廠,幾乎是再造了國人心目中的「襪子故鄉」形象。總面積達200多坪的觀光襪廠,一樓前半部為LOHO樂活竹炭精品館,後半部就是觀光襪廠參觀起點。牆上不但有清楚的社頭織襪業起源文字說明,更細心地陳列了最古早的手搖織襪機,讓人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到1950年代的時空。二樓則有現代織襪機現場示範織襪過程,並模擬社頭家庭工廠代工襪子的「客廳即工廠」溫馨景況。開館一個多月以來,參觀人次已累計至50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小學生與幼稚園小朋友,成為校外教學或假日親子活動的絕佳景點。

開包紗廠開了大半輩子的劉信佑,之所以決定投入織襪產業,更是因為來自女兒的鼓勵。「她說社頭雖然是襪子的故鄉,但都是替別人加工,沒有任何一個在地的棉襪自主品牌;我想既然孩子們對這個產業有興趣,就也願意在背後支持他們,朝自主品牌去發展。」劉信佑回憶:「剛好兩、三年前國外開始有『樂活』的概念,當時『樂活』這個詞彙在國內還沒有開始流行,還不是一般名詞,所以我們在1996年申請註冊,以『LOHO樂活』為註冊商標,想不到後來搭上了流行的『樂活風』,讓『LOHO樂活』這個品牌很容易就被消費者認同跟接受。」台灣樂活觀光襪廠的成立,也讓社頭脫離長久以來「在襪子故鄉買不到襪子」的窘境,讓造訪社頭的觀光客,不但可以現場將襪子DIY成各種造型的可愛襪子娃娃,還能夠將「Made in Taiwan」的高品質社頭襪子買回家。

為了和中國低價傾銷的廉價棉襪做區隔,從2008年開始,泉樺針織便與工研院材化所合作,開發出具備抗香港腳功能的克癬襪,以及竹炭消臭抗菌襪、竹炭內衣等高附加價值的機能性產品,並取得工研院皮膚測試安全檢驗認證。此外,劉信佑父女研發出的隱形襪、運動氣墊襪等,也成為樂活的當家熱賣產品。

勇於創新,不懼ECFA

即使許多人認為,只要ECFA一簽,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型態的國內棉襪產業,勢必面臨嚴酷的生存考驗,甚至認定織襪工業就是所謂的「夕陽工業」,但劉信佑仍「老神在在」,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持續研發、勇於創新,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好成績。」他分析:「因為中國的製造成本已經漸漸提高,不但人民幣持續升值,讓中國貨變得愈來愈貴,勞工福利也一直在提升當中,導致成本不斷增加。不像在台灣,我們的勞工福利早就建立起來了,工資多年來也一直維持在目前的水準,不會給製造成本帶來很大的負擔。只要我們持續在產品上求新求變,一定可以和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就像透過中國經銷商,我們的產品甚至已經可以銷往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實,早在1997年,劉信佑也曾經受到中國便宜工資的吸引,到對岸去投資設廠。後來因為中國的工資愈來愈高,台商在種種不公平的競爭條件下,競爭力根本敵不過本地的廠商。在賺不到錢的情況下,劉信佑於2008年左右乾脆撤資回台,把廠房租給別人,寧願回來台灣打拼。

劉信佑表示:「很多人都認為織襪是夕陽工業,但是我認為,只有你不願意去做,才會讓它變成沒有明天的夕陽工業。所以我目前選擇『撩落去』,決定走機能性產品這條新的路。」他堅定地說:「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去做、去創新,一定可以做出成績,又怎麼會有夕陽工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