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產業焦點Focus

歐巴馬送大禮 搶進美醫療保健市場正是時候

文/王榛驛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醫療系統,卻也是個醫療保險沒有覆蓋全民的國家。這個矛盾,讓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健保改革列為重要施政計畫,希望能使所有美國人享受可以負擔的醫療保險服務,同時降低醫療費用。加上高齡化社會快速成長,高齡者因為醫療需求所產生的相關醫療器材需求如輔具、體外診斷儀器等,將促進相關醫療市場快速成長。在這兩個外在環境交互作用下,造就了台灣廠商進入美國醫療保健市場的絕佳機會。

面臨崩潰的健保體系

美國的健康照護保障制度主要以民營健康保險市場為主,並且透過雇主為員工納保,為獲得健康保險的主要管道。目前美國健康醫療保健體系面臨崩潰,愈來愈多人沒有醫療保險,有保險的人也無法得到穩定醫療保障。美國健保費用在過去八年間已成長一倍,成長速度是過去八年來薪資成長率的3.7倍;有限的保險給付及節節升高的醫療費用,造成家庭在醫療方面更大的經濟壓力。以2007年為例,美國在健康醫療保健支出高達2.2兆美元,每人花費支出7,471美元,相當於美國整體經濟產值的16%,遠高於加拿大、英國等其他國家,為其他已開發國家平均的近兩倍,造成美國重大財務負擔,且預估到2025年時,這項比率更將達到25%。

雖然支出龐大,但因保費昂貴,如今美國仍有4,60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而在失業率上升的狀況下,每天又有14,000人失去醫療保險。健保費用高昂,甚至也成為美國民眾破產和房屋遭到拍賣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方案大推進

因此,歐巴馬啟動美國近70年來規模最大的健康醫療照護改革方案,並經美國參眾兩院通過這項未來10年、預算8,290億美元的計畫,用以降低健保費用,同時將部分目前未納保的4,600萬民眾納保。未來保險公司不能再以民眾已經有病為由拒絕承保,也不能在被保人生病時停保,民眾不必再為接受必要的治療而自付無限量的費用,也可以就保險公司的不合理決定,向獨立機構提出申訴。由於法案將杜絕浪費及提高效率,未來數十年將有助於減少1.3兆美元的聯邦赤字。

改革方案除了透過提升健保的納保率、小型企業健康稅減免額、建構公共健康照護計畫、健保保費支出免稅等手段進行,促進保障因生病所需的醫療,將提高在預防保健相關政策及措施,以協助美國人維持健康,免受醫療所苦。範疇包括預防保健及疾病醫療,尤其是美國導致死亡和殘疾主因的慢性疾病。不僅擴大健保的保障對象及範圍,改善醫療品質,還計畫推動健康醫療科技的研發創新,並加強宣導預防醫學,提供健康檢查和營養保健,有鑑於85%的健康醫療保健支出花費於至少有一項慢性病症狀者身上,例如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症患者,因此特別強調預防保健的重要性更甚於疾病醫療;另外,也打算大量投資於發展電子病歷,以減少診斷失誤的發生、確保病患的隱私等,並藉以減少長期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支出,包括因員工醫療保險支出所造成的企業沈重負擔及競爭力阻礙,確保美國人都能買得起醫療保險,獲得高品質且支付得起的健康醫療照護服務,並減輕已經陷入危機多年的美國醫保體系財務負擔。

這項改革計畫的先期資金來源,主要藉由減少現有醫療保健體系資金浪費、向富人加稅,以及對政府付給醫生和藥廠的費用降低成長率等來籌集,不會增加納稅人的經濟負擔。

讓美國人買進公共保險計畫的選項,也可藉由公營健保的競爭,促使民營保險業者降低費率,引導健保成本下降,以減輕民眾及企業的負擔。健康醫療照護支出成長率削減1.5個百分點的目標,預計將可為未來十年節省約二兆美元。

總括來說,這項改革方案有三大目標:一是對已有保險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二是對沒有保險的人,提供在他們經濟支付能力範圍內的選擇;三是緩解醫療保健體系給美國家庭、企業和政府帶來的開支增長。

醫材市場需求高

2008年美國醫療器材總市場規模達988.8億美元,市場成長率為4.4%。根據Espicom Business Intelligence對於2009年醫療設備(不包含體外診斷器材及醫用耗材)的銷售預估,2009年全球醫療設備(Medical Equipment)市場為2,216億美元。其中美國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佔全球市場的40.9%,不僅為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主要領導國家的第一位,對於高科技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高。即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市場,大部分創新醫材皆由美國領先研發、率先使用,同時,美國也是台灣醫療器材產品的最大輸出國,占整體出口值一半以上。

近五年全球前五大醫療器材廠商,皆由嬌生(Johnson & Johnson)、奇異(General Electric)、美敦力(Medtronic)、西門子(Siemens)、費森尤斯(Fresenius)包辦前五名,其合併營業額約佔全球市場的37%,其中,前三大皆為美國廠商,產品項目包含耗材、骨科、醫學影像、醫院設備、心臟科相關醫療器材、檢驗器材等。

美國醫療器材市場規模方面,2007年為999.5億美元,預計2008至2011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2008年988.8億美元、2009年1,035.0億美元、2010年1,083.8億美元、2011年1,134.8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為3.3%。

美國醫療器材市場產品結構方面,以2008年為例,分別為:醫療繃帶與其他醫療產品、X光片、外科手術用橡膠手套、醫療用、手術用或實驗室用滅菌器、輪椅、隱形眼鏡、醫療儀器、治療器、整形、義肢用品、X射線裝置、醫用家具、體外診斷試劑等。其中依所占比例高低之前五項,依序為醫療儀器、體外診斷試劑、整形/義肢用品、X射線裝置、醫療繃帶與其他醫療產品、治療器。

IEK觀點:搶食大餅趁現在

美國面臨健康醫療照護財務吃重所進行的健康醫療照護改革方案,以及高齡化社會所產生的健康醫療需求,預計將帶動醫療器材市場需求的快速成長,也是台灣廠商進入的絕佳機會。

美國原本即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材需求及消費市場,但是健康醫療照護改革方案除了疾病醫療,特別強調預防醫學及推動健康醫療科技的研發創新,因此,預估2010年以後的醫療市場規模以及成長率,將遠高於原來的預測目標。然而根據2007年統計,美國輸入超過2兆美元貨品,其中來自中國輸入貨品價值超過3,210億美元,輸入品中包含大量食品、藥品、及醫療器材。也就是說,台灣廠商搶食美國醫療器材大餅的同時,必須面臨中國的強勁競爭。

台灣醫療器材廠商欲搶進這個未來將有龐大商機的美國市場,應針對台灣本身的優勢,再依美國市場的需求及特色,佐以適切的經營策略。例如除了自家研發生產產品,也可透過異業結盟,或以產業鏈上下游整合方式,取得自己的定位,以符合當地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搶進。舉例而言,輔具類廠商可持續挾台灣原本即具有的優勢,針對特殊族群進行產品/服務的研發,以拓展市場佔有率;體外診斷廠商則除了原本的代工或自有品牌優勢,也可透過異業結盟方式,擴展新的營運模式,促進產品/服務朝多元化發展。

除了醫療市場的需求外,由於改革方案也著重預防保健,因此,包括預防檢測或預防醫學相關服務的商機,也是可以著墨的領域。例如遠距照護服務,結合資通訊技術,以資訊流串連與整合應用,驅動建構完善的健康照護服務營運模式,讓服務流、金流等獲得創新設計,形成完整的健康照護產業生態網絡,並進入疾病預測、風險評估,甚至進一步建立健康照護服務效能指標及效能衡量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