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全台第一戶太陽光電補助家庭 退休郵差變身環保先鋒

文/魏茂國

能夠成為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的第一人,是麥金生始料未及的。然而,家住嘉義布袋小鎮,在郵局服務三十多年的麥金生,從身著綠色制服到投入綠色環保,最初的想法可能也出乎大多數人意料,只是為了女兒在家中從事電腦教學,擔心萬一停電會造成不便,他決定在家中利用太陽能自給供電。這時,才不過是2001年。

麥金生回想當時的社會氣氛,一般人對於節能減碳的意識不如現在強烈,石油等能源價格也還未上漲,儘管國外已有不少太陽光電的設置案例,但在台灣還算是很新的概念,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到底太陽光電是什麼,或是有什麼用途與好處。在前景未明的情況下,加上早期裝設光電系統的價格並不低,麥金生即使願意嘗試,卻也難以明確得知到底效益如何,因此麥太太還戲稱他是白老鼠,只能待時間來證明。

踏出第一步,電費大幅減少

在工研院的協助申請與技術服務下,麥金生首先依工研院提供的廠商名單,找尋合適的廠商合作施工。但沒想到的是,這套計畫設於麥家三樓透天厝屋頂上、僅有1.35 kW的設備,多數廠商都認為容量太小、獲利有限,加上車程往返距離遙遠而興趣缺缺,最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位於高雄的旺安公司來安裝。

2001年8月,麥家第一套獨立型的太陽光電設備裝設完成,除了經濟部能源局補助新台幣20萬元左右之外,麥金生還自行負擔了20萬元,若是加上電池等相關設備,林林總總則共花費超過30萬元。這筆開銷對於一般家庭來說的確不小,但相對地,也為麥家每期節省了數千元的電費。

「就算是陰天也有發電效果。」麥金生說,以過去一家九口的用電,在還未裝設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前,夏天時因經常使用冷氣或電扇,每期電費至少有四、五千元,最多還曾繳過六千多元;到了冬天則電費較少,但也要二千多元左右。然在設置太陽光電後,已可有效減少電費的支出。

不過在設備及技術方面,麥金生認為當時不論是工研院或廠商,許多工作都還在摸索的階段,也讓他遇到不少狀況。像是電池因頻繁的充放電,蓄電效果下降得特別快,白天儲存的電力,到了晚上沒過多久就已用罄;還有因電池品質不好而產生膨脹現象,以及電流聲音過大等問題。更麻煩的是,一遇到損壞需要維修,即使是一個小故障,他也束手無策,必須依靠廠商維修人員前來排除,往往要等上好幾天甚至一星期,等於這段時間都無法發電,降低了系統的使用效率,而且若要更換電池或其他設備,又會是一筆支出。

加裝第二套,用電還能賣電

裝了第一套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後,免不了有許多朋友和鄰居前來參觀,但是一聽到費用,原本稍有興趣的人都打了退堂鼓。麥金生表示,公司行號比起一般家庭或個人,應該更有能力裝設太陽光電;他還提到最近幾年,光是嘉義地區就有六、七間家庭住宅裝設,顯見節能減碳的概念已逐漸成熟,有更多人願意嘗試新的發電方式。

而麥金生也不畏困難,在2003年再度申請裝設第二套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理由只是因為「不夠用」,而且這次安裝的容量更多,達到3.6 kW,並由經濟部能源局補助54萬元,同時在工研院及廠商伸浦公司的大力協助下,僅自付了十多萬元就完成,將麥宅的總發電容量推升至4.95 kW,屋頂上幾乎都被太陽能板所盤據。

原先在工研院的建議下,第二套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規劃採取併聯的方式,可將多餘的電力轉給台電,也不會有蓄電的相關困擾。但才不過運轉了一、兩個月,麥金生就發現,在將電力轉至台電時,卻還要付錢給台電才行,讓他直說沒有道理,並改回獨立型的運轉方式。

售電問題直到2007年才獲得改善,台電以一度一元多的價格進行收購,麥金生才將兩套發電設備轉為併聯。如此一來,白天時麥宅所用的電,除了可完全由太陽光電供應外,多餘的發電量就可轉予台電,到了晚間就直接使用台電的電力;而目前每一期電費也只需要繳交基本費84元,和售電收入大致相抵,也就是不用再支出電費了。

分享裝設經驗,實現節能減碳

儘管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尚未通過,麥金生認為,現行的電力收購價格還是太低,如果能夠有顯著的提高,才能增加民眾裝設太陽光電的意願。尤其是在電費不斷上漲的情形下,像麥家這樣能在電力上自給自足的家庭,實質上的受益就更多了。

在能源短缺的趨勢下,對能源科技相當有興趣的麥金生說,太陽能、風力、水力等各種發電方式都應該有所發展,他先前還曾經與廠商討論要找地來安裝風力發電機。身為全台第一戶申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補助的家庭,麥金生的故事在媒體及網路上也廣為人知,經常有人來向他請益,他也不吝於給予許多經驗上的建議。

由於麥宅離海近,除了落塵風沙多,帶有鹽分的海風也會鏽蝕太陽能板的支架,因此麥金生得經常清理,以免影響發電效率。而他和麥太太兩人,還每天記錄發電量數據,提供工研院太電中心進行研究。

更重要的是,在安裝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之餘,麥金生認為生活上也應該要配合節電,「該關就關,當省則省」,因為積少就能成多,成為真正節能減碳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