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生態與能源結合最佳示範 黃金博物館把能源變黃金

文/魏茂國

能源的利用一直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議題,走進位於金瓜石的黃金博物園區,透過舊式建物的再造與景物的說明,不難想像過去開採礦產對當地及社會的深遠影響。開館逾五年、以「生態博物館」為概念規劃的黃金博物園區,保存了原有礦業遺址的珍貴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資產,並藉此建構出環境教育的場域,也顯露人類爭取能源的基本需求。

2009年3月,設置於黃金博物園區的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機組正式運轉,為具有能源特色背景的黃金博物園區,賦予時代新意及教育功能。在電力逐漸成為能源運用的主角,再生能源的使用已成為獲取電力的最佳來源;具備太陽能與風能的運轉發電後,除了可以提供園區展館的電力所需,為節能減碳創造實質效益,同時還能增添生態博物館的環境教育意涵。

風光互補效益高

因應政府推動節能減碳的政策及環保趨勢,黃金博物園區於2008年開始計畫於園區內架設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其中一項特色就是同時設置了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這不僅是為了配合園區所處的特殊環境,並是最能發揮天然資源、善用自然環境的方法。

台北縣黃金博物園區代理館長,也是台北縣政府文化局藝術展演科科長魏定龍解釋說,金瓜石因位處台灣東北角,夏天時日照較強,利於太陽能發電,到了冬日則受到強烈東北季風吹拂,是風能最高的時刻,在不同季節時各有消長;因此在規劃設計監造團隊的評估建議下,同時採取了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方式,以隨氣候變化創造出最多的能源。

在黃金博物園區入口旁的站頂停車場,就可以清楚地瞧見矗立著四具垂直式風力發電機。由於停車場的地勢較高,附近也無其他遮蔽物,因此風場效果佳,而且從遠處就能觀看到,容易形成遊客的目光焦點,引起附近不少居民的注意。這套採用併聯型系統的風力發電機組,可直接將電力併入館內電力盤使用,全區設置容量約為7.3 kW;估計風力發電的年發電量可達1,401.6 kWh,全年CO2減量可至967公斤,減碳成效相當於種植83顆樹。

太陽光電的設施則散布在園區各處,其中採用併聯系統、也是最大的太陽能發電機組,是位於黃金館樓頂的部分,並且在一樓入口處設有即時發電資訊看板,可隨時讓來往遊客了解發電狀況,同時也融入導覽說明的教育宣導中,讓更多人可以了解發電節能的設施與意義。光是黃金館的太陽光電,啟用至今發電量就已近5,000 kWh,減碳超過3,100公斤。而在遊客服務中心與環境館的屋頂,設有發電量較小的獨立型太陽光電板,園區內還有四支可獨立發供電的太陽能路燈,提供夜晚照明使用。總計所有太陽光電設施容量約為6 kW,可提供年發電量達6,264.18 kWh,CO2全年可減少4,322.284公斤,減碳成效等於種植了370樹。

堅持與環境融合

做為管理經營博物園區的角色,雖然對新科技的應用並不算在行,但魏定龍表示還好有規劃設計監造團隊的努力執行,以及工研院太電中心在計畫過程中,協助黃金博物園區申請經濟部能源局經費補助,以及專業的輔導建議與驗收稽核,才能使設置再生能源的計畫得以順利推動,達到最好的成果。

「保留過去的氛圍,是文化資產保存很重要的一環。」舊建築再利用是黃金博物園區的一大主軸,因而再生能源設施的建置,必須要在不破壞園區原有風貌、對既有景觀衝擊最低的要求下完成,挑戰性也就相對提高了。以風力發電為例,原先規劃的設置地點是在黃金館前方的黃金廣場上,但考量到對原始景觀所產生的突兀感,才決定移至目前的站頂停車場;採用垂直式的風力發電機,也是為了降低運轉時的噪音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園區與現代科技結合並不容易,但還是要儘量配合。」同樣的理念也用於黃金館樓頂的太陽光電設施,配合該棟樓的鋼骨結構與玻璃帷幕特色,將太陽能板沿屋頂前端設置,能與建築本身融為一體,兼具遮陽蔽與的效果,卻又不失其發電功能;而獨立型的路燈也為園區內原本昏暗的地方,提供夜間照明及更多的景觀氣氛。

魏定龍還提到,由於黃金博物園區所在地屬潮濕地帶,霧氣與溼氣大,下雨機會也較高,較易使機電設備產生鏽蝕的情況,因此在設備維護及保養上就特別辛苦,也提高了施工時的難度;必須經過防鏽處理與管路矽膠填充等補強,以提高使用安全與期限。另外,在黃金館一樓發電資訊顯示看板的數據調校,以及獨立型太陽光電系統的電壓設定等問題,也透過工研院太電中心等單位的協助與修正,才得以獲得適當的解決。

展現永續能源利用

在設置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的同時,黃金博物園區也為相關的電力設施進行同步改善,包括加裝較為省電、耗能較低的LED燈具,以提供廣場及走廊等處的照明,以及更新配電盤線路與元件等,因此更可達到節能減碳的效益以及環境教育的目的。

對於前來參觀的遊客而言,身為礦工之子的魏定龍認為,原屬文化教育機構的黃金博物園區,雖然再生能源的設置成本並不低,但仍提高了園區對環境教育的呈現,甚至在礦山文史資產的保存中,進一步提升民眾對節能減碳的意識,也相信會是「能源即黃金」的最佳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