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讓建築會呼吸 北投圖書館的綠色奇蹟

文/陳帝鴻

在擁有百年歷史、綠樹茂密的台北市北投公園裡,坐落著一棟遼闊而開放的透明木屋;以大面窗戶引進綠意,用木質結構呈現美麗肌理,以低調的優雅姿態,隱身於公園裡層層疊疊的綠意之中,伴著北投地區特有的淡淡硫磺氣味,與位於不遠處,興建於1913年的三級古蹟北投溫泉博物館緊緊相望、比鄰而居。這不是新開的咖啡館,也不是來自建商的樣品屋,而是一棟不折不扣的公共建築――完工開放至今已經四年多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

這不但是國內近年來規模最大的融合鋼構、RC混凝土與木構造的建築,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符合九大綠建築指標的鑽石級永續綠建築,開放至今已理所當然地成為台北市立圖書館中閱讀率與使用率最高的分館。打造這間特殊圖書館的靈魂人物,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說:「這是一座會呼吸的圖書館。」

人與大自然共存

圖書館要怎樣才會呼吸呢?郭英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老樹做朋友」。

「這個圖書館的三角形基地,是被好幾棵樹齡相當老的老樹非常緊密地給框限住的。我採取的策略,就是就是要去尊重它,跟老樹做朋友,讓你的房子變成原來的老樹群落裡的一員。」郭英釗將整棟建築物都以大片玻璃窗打開,把樹影和陽光給引進來,讓建築物能夠跟陽光與樹影產生對話,也讓視覺延伸,使老樹也彷彿成為室內空間的一部分。「雖然你的室內不能夠伸展得很大,但景觀還是可以延伸出去,所以空間的感覺就不會被侷限,反而有一種很有層次的感覺。雖然房子的發展,因為老樹而被限制住,但人的視線和感覺,卻是完全沒有被限制住的。」

為了做到節能,郭英釗不但在屋頂裝設16.23kw的太陽能光電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以提供室內用電;還在屋頂做覆土植栽增加隔熱性,就連建築物的外殼,也有做節能計算。利用適當的開口率及戶外陽台的外遮陽設施,讓立面變化豐富且具遮陽功能,減少空調耗能。在構造上大量採用木質建材,更對二氧化碳減量有幫助。

郭英釗表示:「一開始決定在北投圖書館會採用木構造的構想,倒不是來自於綠建築,而是來自於北投地區的歷史文化。因為北投有許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房子,像就在北投圖書館旁邊的三級古蹟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文物館等,這些建築物,都是木造建築。事實上,整個北投的質感和自然環境,都和木結構非常有關係;所以當初台北市政府提出木構造構想,反而不是從綠建築出發,而是從北投的質感和歷史文去發想。」

「不過後來我們發現,木材在減碳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構造材料。因為木材本身就是碳,當我們在建築裡使用了它,就等於是保留了碳,沒有讓這些碳回到大氣層裡面去。用愈多的木頭,就等於是把愈多的二氧化碳給留住,沒有讓它回到空氣裡面。」

他說:「環境這個議題,是全球化的趨勢。十幾年前大家可能還會半信半疑,但現在幾乎都正視到環境的問題。談建築物,就應該先從環境去談,弄清楚建築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後,規劃設計就會更完善。」

綠能與建築的融合

其實,在打造北投圖書館以前,郭英釗與合夥人張清華建築師,已經有許多共同在公共工程體系裡,聯手打造綠建築的經驗,包括台北市立圖書館石牌分館、工研院台電核三太陽能南展館等,都是由他們一起打理的綠建築。他進一步分析:「很多事情都不是突然發生的,而一定是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出來的;等到達某一個成熟的時機點時,才會爆發。」

這一路走來,郭英釗可以說是勇敢地憑著一股信念,辛苦地摸索著前進的;就像太陽能光電板這樣的綠建築元素使用,也是透過不斷的嘗試和學習,才累積了經驗。「工研院太陽光電科技中心,真的幫了我們很多忙。我們當初在做石牌圖書館的時候,非常勇敢地嘗試了太陽能光電板,當時真的什麼都不瞭解,就大膽做了嘗試。由於我們那時候有去申請使用太陽能板的補助,由工研院環能所做審查工作,他們覺得我們勇氣可嘉,就開始來輔導我們。我們也就從一些比較小規模的建築開始,慢慢累積在太陽能光電板方面的使用經驗。一直到現在,我們大概有十幾個案子,都有太陽能光電板的整合和應用。甚至在現在剛開始進行的工研院中分院規劃裡,除了太陽能板以外,也嘗試把風力發電給整合進去。」

他進一步解釋:「太陽能本身並不是什麼複雜的技術,但是實際在建築物上應用起來,要跟建築融合,就會產生很多細節需要被照顧。」比如說,如果把太陽能板當做室內建材來使用,是一種狀況;但若把太陽能板當做外牆來使用,那又是另外一種狀況,必須考慮防水、風壓、變形等變因。他特別指出,「因為太陽能光電板其實是很脆弱的;還有線路應該要怎樣安排,才能夠兼顧到運作機能,又能在視覺上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對建築師來說,也是另一項考驗。」

節能概念多方運用

即將完工的工研院南分院六甲宿舍,郭英釗也同樣以鑽石級的綠建築標準來打造。「綠建築其實是相當因地制宜的,所以你在南部蓋房子所思考的點,就會跟在台北不一樣。就像我們會將位於台南的六甲宿舍建築物屋頂,蓋成『雙層屋頂』的形式,好像是在屋頂上加了一層鐵皮屋頂。這是因為南部的天氣非常炎熱,很多民眾都會在屋頂上加一層屋頂,我們在這個設計裡,就先把『鐵皮屋』幫你蓋好。另一方面,也讓屋頂成為一個晚上可以乘涼、眺望整個嘉南平原的空間,在白天又可以幫你遮陽。」

在六甲宿舍的門廳周邊,郭英釗還刻意導入生態水池,以調節微氣候,一方面讓門廳明亮通風,另方面也減少照明和空調的使用。在西曬較嚴重的西側,還特別加上百葉門,以阻隔陽光。外牆採用白色隔熱漆,讓室內溫度可以較室外低攝氏五度,達到空調節能目的。雨水回收系統可以將雨水收回,做為澆花、沖馬桶之用,以達到綠建築標章中的水資源指標。太陽能熱水器則可以利用太陽能提供熱水,做為再生能源,符合日常節能指標。

郭英釗說明:「其實在做綠建築的時候,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就是找氣象資料。因為你一定要知道冬天的風從哪裡來、往那邊吹,這個地方的夏季均溫多少,冬季均溫又大概是多少,才有辦法設計出一個適當的建築物,在節能的同時,又很舒適、很健康。」

就像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於新生公園的夢想館、未來館與生活館中,郭英釗一樣堅持要做到永續、環保和節能,三座展館都是以電腦自動偵測外部空氣調節空調的智慧型綠建築。甚至因應未來館將在花博結束後,繼續做為產業發展用的溫室,決定使用台灣首次採用的ETFE氣枕建材,讓光線可以透過,但熱不容易穿透,以達到溫室需要陽光,但展場又需要隔熱的需求。

此外,為了節省水資源,郭英釗還透過河水礫間淨化技術,讓基隆河的河水經過礫間淨化後,成為中庭花園的澆灌水源,這樣就可以省下灌澆花卉所需的大量自來水。

體驗美麗建築魔力

到目前為止,這些具指標意義的綠建築,幾乎都還是公共工程,暫時還沒有出現具代表性的私人綠建築。郭英釗的看法是:「當一件事情還無利可圖的時候,就需要政府以公資源來推動;等到這個新觀念漸漸成熟、穩定之後,才有可能會轉移至民間產業去。」

他回憶:「在十年前,甚至七、八年前,是不會有私建築部門對綠建築這件事情有興趣的。但如今,已經有不少私部門將焦點移到此,比如某些房地產建商,會刻意以『綠建築』做為行銷角度。」他特別強調:「即使這些建商所標榜的綠建築,或許口號上的意義大於實際現況,但無論如何,這其實已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社會大眾已經逐漸意識到綠建築的價值和意義,建商也才會拿來當作行銷訴求。接下來,消費者會進一步要求建商拿出實質上的成績單,要求建商端出牛肉。這樣的價值觀,也會慢慢擴散到產業界,進而影響日後的房地產開發。」

「我們這個社會,是轉變很快的社會。一個人下子紅起來,可能過幾個月之後,就不見了;一個議題被炒作起來,可能幾個月以後,就完全消失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其實北投圖書館在開幕時,會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完全在郭英釗的意料之外。「我們真的完全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房子,怎麼會引起大家如此大的興趣呢?甚至如今已過了第四年,反而是更多、更多的人,來向我們詢問關於這個建築物的種種,真的非常讓我訝異。」

而這讓郭英釗一再表示訝異和驚喜的種種,或許就是一棟會呼吸的建築,與進入建築中體驗到美好環境的人們,所交融匯總出來的可貴魔力吧。誠如郭英釗曾說過的:「原本規劃給200人使用的圖書館,會吸引這麼多人來,不是因為這是綠建築,而是因為這是一棟漂亮房子;因為房子漂亮所以吸引人潮,進而發現這是一棟綠建築,也就達到本身帶有環保意識的教育意義。這和綠建築無關,這是基本空間規劃,這些元素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建築物就能創造出自己的意義。」

郭英釗小檔案

◎現任: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1982年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1989年美國UCLA建築碩士、1990年美國加州註冊建築師、建築學會(AIA)會員
◎經歷:1995年至今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199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專家(副教授)、2000年至今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副教授
◎作品:北京名流投資未來城、瑞典Malmo集合住宅設計、日本Kobe三井建設集合住宅設計、德國Leipzig Peek&Clopenburg百貨公司設計、王貫英先生紀念館整修工程、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工研院南分院六甲宿舍、2010年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夢想館等三館新建工程等
資料來源: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