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Editor's Note

與大自然做朋友

文/范碧珍

四月的最後一週,北部氣溫仍處於十六、七度附近搖擺不定,故事卻在北投、嘉義、金瓜石三地熱鬧上映。

嘉義縣布袋鎮,一個靠海的傳統小鄉鎮,以出產鮮蚵聞名,正因為地處海濱,又位於南台灣,日曬充足,經常熱到爆;初次到訪,對於炙熱的烈焰更是印象深刻。

麥金生,一個在郵局工作三十餘年的退休郵差,因為女兒在家從事電腦教學,擔心當地經常無預警停電所造成的不便,決定親自架設太陽能自給自足,當時才2001年。你很難想像,一間看起來不起眼的舊式三樓透天厝,屋頂上竟然架設出高科技的產物,和當地純樸的形象完全不合,更不用說當時的社會氣氛,大家對於節能減碳的意識不如現在強烈,而麥金生卻因對女兒的愛,身先士卒做了環保節能屋的最佳示範。

在另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與金瓜石黃金博物館有一段美麗的約會。到訪的那一天,聽館裡工作人員說,原本金瓜石前一天還下大雨,他們擔心我們會因為天候不佳,拍不到好照片,殊不知,老天爺眷顧我們這群辛苦的工作人員,特地布置了海天一色的山嵐之美迎接我們,讓我們直呼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奇幻。

金瓜石,一個曾因開採金銅礦而盛極一時的能源重鎮;黃金博物館,原本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做規劃,但因地處山區,常因供電不足而停電,為了解決用電問題,設置了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搖身一變,成為生態與能源的最佳示範地,深具節能減碳、環境教育之意涵。

同樣多雨、潮濕的北投山區,成為編輯團隊下一個採訪目的地。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採訪當天,太陽微微露臉,微風徐徐吹來,與綠樹相互輝映,感覺舒服極了。

百年歷史的北投公園裡,坐落著一棟仿日式建築的木屋,她就是北投圖書館,一個會呼吸的圖書館。北投圖書館的知名度非常高,在媒體的加持下,儼然成為綠建築的代表。我們也拜訪了建造此圖書館的靈魂人物,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他告訴我們,綠建築的第一步就是找氣象資料,因為你一定要知道冬天的風從哪裡來、往哪邊吹,夏季的平均溫度與濕度是多少,太陽從何處照射進來,一定要跟環境做朋友,與環境緊密結合,而非破壞她,讓建築物與環境可以對話。其實,綠建築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綠建築與科技的結合更是必要的。紫蠶島,這個名字最近非常夯,她是世博會日本館的名稱,又是一個被稱為會呼吸的建築物,她的外型就像是大弧形穹頂覆蓋的大屋,特別用了紫色的透光薄膜包覆整個外牆,燈光的照射下美極了,有點像蠶寶寶即將破繭而出,象徵新世代的來臨。因為會呼吸,透過高科技的運用,據估計,活動期間可節省約6%的能源消耗,同時能降低溫度達攝氏2至3度,超吸睛,難怪在4月25日會場第五場試營運當天,遊客排隊進場長達四、五個小時也不抱怨,只為一睹這個世博會最令人驚豔的建築物。

環境,就像是無言的建築師,在不同的環境裡,能產生迥然不同的人生,她不僅左右我們的思想、健康,甚至引導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做朋友,唯有與她做好朋友,才能永續生存,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