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專欄Column

蔡清彥:讓夢想家都想來台灣!

文/洪明秀

「台灣的特色在於自由民主、多元化,及保有優良傳統中華文化,是培育創意人才的好地方,不只在科技,在文化、音樂等領域都是很有創意的地方。」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在訪問之初,即指出台灣無可取代的優勢。

「半導體產業是很成功的模式,政府投資走在前端,由工研院引進國外技術,並育成聯電、台積電公司,」他表示,以前半導體晶片從設計到製造,大部分都被國際知名大廠一手包辦,大家沒有機會參與,而台積電、聯電代工模式的誕生,成功帶動台灣晶圓代工及IC設計產業,這些人才後來又擴散投入LCD、LED、太陽光電等產業,形成台灣科技產業目前的面貌。

當初的投入是有遠見的,時至今日,政府規劃了很多國家型科技計畫,像電信、能源、晶片等,但蔡清彥認為國家型科技計畫決定了科技預算投入產業研究的方向,造成經費排擠效應,數量如果太多反而局限了創意,對工研院來說,不一定是有利的,「因為工研院每年的預算成長有限,若被指定了研發範圍,不在此範圍內的新創意便容易被擠壓,」蔡清彥說。

不局限 並強化spinoff能力

之前,國科會委託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王佑曾教授做研究,他提出一個特別看法,表示台灣應該要有個「國家型創新計畫」(National Initiative Program),而這個計畫的精神,便在於「不指定」。

蔡清彥進一步解釋,應該把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數量減少,讓不在國家型科技計畫範圍內,但有好構想的計畫拿到經費,並針對所謂的第二類基礎研究,也就是創新前瞻研究,廣邀學研界組團隊提構想,由大家來競爭,進而形成一個國家型創新計畫。「即便是眾所皆知的大方向領域,如能源,也應該是開放式,集思廣益。」蔡清彥認為,指出兩三個大方向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因此排擠其他構想的發展空間。

針對工研院的角色,蔡清彥表示工研院的基礎,就是從事第二類基礎研究,也就是創新前瞻研究,這是工研院的主實力所在;因此,在工研院內部創新前瞻研究應該是要受到保護及鼓勵的,讓它有一定的自由發揮空間。與大學相較,工研院的好處是能夠組成一個大研究團隊,更能發揮綜效。

而在這樣的計畫下,產品是什麼呢?蔡清彥認為第二類基礎研究的產品是專利,也就是智慧財產。「相較於第一類基礎研究的產品是學術論文,那麼在工研院就應該有一塊經費做創新前瞻研究,讓它們產生智慧財產與專利,過去做得不錯,但仍有強化的空間,創意應受到更多保護。」蔡清彥補充,另外要強化的方向,在於「spinoff」,也就是輔導衍生公司。

「過去,我們做了很多專利授權,但唯有輔導衍生出公司,才能帶動台灣新興產業,並帶動台灣就業率。」著眼於此,蔡清彥期許工研院扮演好這樣的角色,期待未來工研院創新公司能夠加強投資早期新創公司,並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另外,大學強調發表論文,也就是第一類基礎研究,在第二類基礎研究著墨較少,即便有少數的專利產生,但因數量太少,不易形成群聚。因此,工研院刻不容緩要做的另外一件事,便是提供一個平台,跟大學、其他法人加強合作,從事第二類基礎研究,共同產生專利,或者是將既有的專利結合在一起,形成專利群聚一起輔導衍生公司,帶動台灣新興產業。

不容小覷的Chiwan現象

目前談到前瞻技術,還是美日大幅領先的局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蔡清彥認為與美國、日本進一步技術合作是很重要的。「繼金融風暴後,日本許多公司都面臨經營困難,所以有許多技術合作、購買技術、併購公司的機會產生。工研院因有專業技術背景支持,可以做為平台,帶動國內業者與日本加強合作。」蔡清彥分析日本雖然製造成本貴,但它的前瞻技術及品牌形象好,絕對有合作空間。

對中國合作的看法,蔡清彥認為中國的市場非常大,因為市場規模所以它的品牌可以做起來。以電視市場為例,他分析,台灣LCD產業當前挑戰,在缺乏電視品牌的奧援及市場,因五大電視品牌,除Sharp使用自產面板,其餘四大Samsung、Sony、LG與Philips使用韓國面板,南韓廠商優先運用其集團關係企業生產面板,因此對台灣面板需求銳減。

換言之,台灣目前在科技產業中擁有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中國則擁有相當大的市場及研發人力,如果兩岸能夠在科技產業中合作,以共生體系為發展基礎,將有助於拓展全球市場。

「目前韓國最擔心的是由中國(China)與台灣(Taiwan)合作發展出的『Chiwan』現象,這是一種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下所產生的結果,如果兩岸搭橋專案成功,未來將會讓世界各國都不敢掉以輕心,」蔡清彥有信心地表示。至於兩岸如何在科技產業合作,他說,過去30年來,台灣發展最成功的兩項高科技,一個是晶圓代工為主的半導體產業,另一個則是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資訊科技產業。在兩者高度發展之下,也將帶動目前與未來的產業,像是LED、太陽能產業等。

儘管台灣科技產業占有製造優勢,但是許多關鍵性專利(如LED照明產業等)目前仍掌握在國外大型公司手中,因此兩岸必須以「技術」互利為出發點,攜手合作,絕不能有只想占對方便宜的心態。

至於如何促成台灣與中國合作,讓雙方互利,則是複雜的課題。「工研院應該成立一個兩岸產業技術策略研究小組,研究台灣產業的未來,以及工研院及政府應扮演的角色,」蔡清彥強調。

把握雲端危機與利基

近來很夯的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蔡清彥則認為對台灣來講不僅是挑戰,是危機,更是利基。

挑戰在於硬體製造利潤愈來愈低的情況下,台灣如何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台灣的突破點可能在於運用雲端運算來帶動各項服務產業,蔡清彥舉出最成功的例子便是開心農場。「將來有雲端這樣的工具,就可以運用它來服務各種特殊族群,這樣的方式,讓幾個人就可以開公司,軟體不是大問題,只要有創意、創新能力就行,」他說。有鑑於此,蔡清彥鼓吹政府應該重視並大力扶植在這平台上的服務業,同時應加強此方面的人才培育。

在雲端範疇,工研院目前的做法,就是研發提供一個完整的系統(total system),除了硬體外,還提供作業系統(operation system)。蔡清彥表示,客觀來看,這樣的系統也許無法與美國競爭,但有機會賣給新興市場或開發中國家,同時,對於需要隱密層級較高的特殊族群,也是利基機會。

自由民主土壤孕育頂尖人才

蔡清彥指出,台灣很許多創意人才存在文化界,因此如何結合文化與科技是很重要的。「好比說過去做琉璃的王俠軍,現在想挑戰瓷器;傳統瓷器是規規矩矩的,較容易做,但他的創意是要讓瓷器像馬奔騰飛起來,因為支撐集於一點時,一燒就會縮小裂掉,這就需要運用材料科技來支援。換言之,科技是可以用來解決創意實現的問題,」他說。

2020年的趨勢是中國更強大,蔡清彥強調,台灣若能好好運用威脅及機會,仍是有十足的潛力,台灣要有信心,台灣擁有自由民主及優良傳統中華文化,是孕育創意最好的地方,在文化創意及科技創新方面,頂尖人才是需要自由開放的土壤來養成的,台灣有這樣的環境。

「台灣是中華文化留下來最美好的一個地方,假如台灣能更開放,更包容多元思想,讓有夢想、有創意的人都願意到台灣來,不管是中國人也好,美國人也好,人才是最重要的,」蔡清彥語重心長地說。此外,蔡清彥勉勵年輕人要對台灣有信心,對未來要有理想,不怕失敗的精神,什麼年齡做什麼事,認真做好分內的事,應該更有國際視野,不要只是想賺錢。

「到國外,才會覺得台灣的美。台灣才能有陳樹菊、林育群,台灣才能有林懷民、王俠軍、段鍾沂,才能有李國鼎、孫運璿、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台灣真的是一個寶島!」蔡清彥說。

*本文轉載自《台灣產業與科技趨勢季刊》創刊號—Envision 2020民想‧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