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企業綠色競爭力 產品碳足跡實踐綠色承諾

文/葉芷嫻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人類在地球上每一秒的活動,總免不了間接或直接地排放溫室氣體。在節能減碳的議題下,大如整體國家的總體物質與能源耗用產生的排放量,小至個人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導致的碳排放量,均可循著組織或個人活動,看見「碳」的蹤跡。

近年在氣候變遷影響下,環保意識抬頭,減碳護地球已成為全民參與的重要運動,因此,以二氧化碳為單位,計算各種活動產生的碳排放量,記錄所謂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也成為各界檢討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參考指標。對於追求產值的企業來說,年產值逐年增加,常常意味著碳排放量也隨之提升,面對節能減碳壓力,評估企業「產品碳足跡」,降低碳排放已勢在必行。

產品碳足跡,打造綠色供應鏈

產品的碳排放量,是以產品製造或使用的活動數據,乘以溫室氣體的排放係數。而所謂的產品碳足跡,則涵蓋了產品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產品使用、回收棄置」的生命週期裡,全部過程的碳排放量。

談到減碳,過去常僅針對生產製造與產品使用,但其實包括前端原料開採,以及使用後的棄置都需考慮在內,但是產品碳足跡談的產品完整的生命週期,必須是四者兼備。因此,透過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可以幫助企業管理在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及在產品設計階段,尋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可能性,以開發出低碳足跡的綠色產品。

「這不只是生產的變革,還是觀念的革命,」兩年多來輔導過國內科技、鋼鐵龍頭企業,也走訪過國內百家廠商的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低碳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組組長蔡振球認為,企業文化要植入綠色概念,需要長時間經營,而由上到下一起改變,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蔡振球不諱言指出,「目前在國內,電子產業為碳足跡計算的指標性產業。」電子產業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使用到回收棄置,都有直接或間接的碳排放,其碳排放地理位置,較其他產品分佈更廣。再加上電子產品單價高,屬本世紀文明化產物,因此面對的減碳壓力與要求,會比其他產業更高、更嚴格。一旦品牌廠商面臨綠色品牌的競爭壓力,開始要求上游供應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於由上、中、下游組成的產品供應鏈來說,造成的影響將是一連串的。」蔡振球說。

Green Design in

所以,不只生產過程可以改變,從原始設計的變革,到運用新科技,也可以減少產品的碳足跡。蔡振球以筆電產品為例,當設計師埋入一台筆電每年要節省5度電的因子時,從原料到產品製造時,便是打造綠色供應鏈的開始。在售出、使用階段,「只要有100萬台的筆電使用,省下的就是500萬度電。」換算成二氧化碳,是將近3,000多公噸的排放量,「以全球筆電市場每年上億台的生產量,將可省下的會是幾億度的電和幾十萬噸或百萬噸的碳排放!」蔡振球說。

另外,運用綠能新科技和電子產品結合,像是LED技術,使用LED背光模組取代過去傳統的冷陰極管背光模組,亦讓電子產品(如筆電或TFT LCD螢幕)使用階段省下更多的電,讓筆電使用的時間更長,更是這兩年產品綠色競爭力的典範案例。因此,對於企業過去常認為產品要做到節能減碳,便會提高成本的擔憂,蔡振球也強調,「產品的綠色主軸若是選擇正確,並不會提高產品的成本,當綠色產品形成主流趨勢時,生產數量大時,成本自然就會下降,自然形成新綠色競爭力。」

低碳足跡產品,高國際競爭力

目前,關於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在歐洲與日本已陸續出現標準規範,目前外界熟知的主要有英國的PAS 2050:2008(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PAS 2050:2008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英國碳信託基金(Carbon Trust)和英國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Defra)等聯合推出的標準,提供企業審視與評估內部產品與服務的碳足跡。在2011年之後,預計將有ISO 14067-1 Quantification、ISO 14067-2 Communication,正式成為碳足跡的ISO國際標準,未來的碳足跡評估與計算公式將會更明確。

不過,對於企業來說,碳足跡的計算,難就難在企業的供應鏈,開枝散葉十分龐雜,管理不易。因此,工研院扮演的角色,便是協助企業進行盤查,透過廠商提供的產品爆炸圖(產品圖解),拆解產品的供應鏈,並依照國際標準,教導廠商如何檢視與計算碳足跡,建立各零件供應商與生產線在碳足跡上的最佳分配比例,提供企業管理的建議和依據。

以工研院輔導的案例來看,「約從兩年前開始,包括TEEMA、TSIA、TTLA等知名公會和各個龍頭產業都已陸續投入碳足跡計算的行列,」蔡振球表示,除了電子、半導體外,包含石化、鋼鐵、食品等也積極加入,「藉由這些數據資料,讓經營管理者有了比較的基準,也有改變的意願。」

在2007年全球最大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宣布,將逐步要求供應商計算其產品碳足跡,並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的碳足跡量後,消費市場對於指標性品牌的碳足跡資訊透明化要求逐漸加溫,在商業行為制約下,如何開發出碳足跡更小的產品,將成為企業能否行遍國際市場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