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Editor’s Note

尋找自己的桃花源

文/范碧珍

平常出國觀光,多半是看這個城市著名的標的物,要不就是找半天時間,悠閒的走在車水馬龍的街上,通常不自覺地便走向購物商店街,shopping成了一天當中最滿足的行程;要不然就是虛應故事的溜溜名勝古蹟、博物館之類的,晚上再吃個具有當地特色的餐飲,便覺不虛此行。當然,這些節目也都是不可或缺的目標,只不過在我的計畫裡,會排在旅途的最後一段。

基於多種心情,加上年齡的增長,現在到國外都有與人不同的目標。每到一個國家,我一定先去探訪他們的生活面,比如說先到超級市場或傳統市場去看熱鬧,看家庭主婦們買菜買魚肉,看市場的環境與空氣,這樣,我可以很容易明瞭他們的經濟與民生。

接著,我再到後街小巷看一般人民的生活。小巷裡,不管在哪一個國家,都有著排列緊密的小屋,那兒的人情味十分濃厚。我常會跟當地的老婆婆或中年婦人聊天,有時也和小孩玩一下;我愛這種接觸,且經常從中發現許多寫作的題材,於是,參觀後巷成了我旅遊時的最重要課題。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個日本節目「自給自足物語」,節目內容介紹許多愛好大自然山林生活的日本人,他們遠離世俗的都會生活,選擇在沒有水電的山林裡,種稻、種菜、養雞鴨,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看似物質缺乏,但他們卻甘之如飴。因為他們崇尚大自然,熱愛山林,認為這種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每每看到節目,讓我不時興起拜訪這些農家的念頭,因為我嚮往這樣的生活。

聽說這就是傳說中的「半農半X」理念,一方面親手栽種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糧食,另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這種回歸本質的生活模式,已經有愈來愈多人親身實踐。

在我身邊,也有一群朋友陸續在宜蘭、花蓮或台東買起農地,據他們的描述,都是打算退休後養老之用,蓋一棟心目中理想的農舍,還可自己種植有機蔬菜,自給自足外還可做點小生意。的確,近年來國內興起一股島內移民風潮,很多事業有成的都市人搭上這股熱潮,開始編織現代陶淵明的田園夢,尋找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或許現階段還無法立即放下一切回歸田園,更遑論自己種植可以安心食用的食材,但你可以做的是——選擇自己的食物來源。一種訴求「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消費者體驗食物如何從農場上到餐桌的低碳新食尚運動,最近在台灣各地發酵,透過在地小農有機耕作,消費者可以買到在地生產的季節食品。

在吃的更安心之餘,短距離的食物旅程,也代表了較少的「碳足跡」,這也是用消費保護地球環境的具體展現:用的碳愈少,對地球的傷害就愈少。除了個人可以此來檢視生活模式外,碳足跡的發展也開始進入企業。企業可透過碳足跡的紀錄與盤查以及供應鏈的綠化管理,掌控產品生命週期的碳排放,從中尋找減碳方法,降低產品生命週期的環境衝擊,甚至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因應這股綠色風潮的興起,本期封面故事特別以綠能為主題,我們深入探討碳足跡概念,因為在企業綠色競爭力議題的推波助瀾下,「產品碳足跡」將是下一個行銷焦點。除此之外,繼半導體之後,讓台灣在未來40年主宰人類的歷史,綠能是最有希望與潛力的產業,然而,這一大步該如何跨出去,本期有精彩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