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企劃Special Report
2020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以軟性經濟創意開創發展新動能
文/工研院IEK主任蘇孟宗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台灣要怎樣在全球競爭中,
兼顧理想與現實,於眾多可能性中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經濟部技術處委託工研院產經中心IEK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執行之
「台灣產業科技前瞻研究計畫」,繼2006-2008之2015計畫後,
2009年起以2020年為目標年,持續展開新一輪的國家層級前瞻研究,
希望透過系統化的操作過程,型塑台灣未來十年產業發展願景與策略。
研究指出,2020年除了延續舊有趨勢,主要還將新增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板塊移動與消費行為變動,以及兩岸關係加速改善等變化,對此台灣產業可以有以下因應方向:一、以創新服務軟實力重組產業結構,厚植競爭力;二、節能減碳追求永續,善盡全球公民責任;三、掌握產業版塊移動商機,重塑台灣在國際創新價值鏈新定位;四、積極參與經濟整合,豐富台灣國際連結與商機。
而根據調查結果,達成產業願景角色之順序,依序為「產業技術領導者」、「全球資源整合者」、「軟性經濟創意者」與「生活型態先驅者」,其中尤以軟性經濟創意者最為重要。
所謂的軟性經濟創意者願景角色,可初步定位為以知識經濟能力的建構為主軸,藉由非實體因素的挹注,在製造硬實力上注入系統與服務、在地文化特色、創新商業模式、工匠技藝、技術創新等要素,對現行產業進行質變,形成多元創新營運模式,掌握新興發展契機,使台灣成為國際價值鏈的創新源頭之一;並能藉此提升附加價值、產業,以及創造就業,讓台灣成為具有軟實力的國家。
要實現軟性經濟創意者,發展「具創意美學品味之人民與政府」、「多元具彈性的文化發展」、「具備跨國管理能力人才及研發科技能力人才」等成功優勢條件,相當關鍵。
若要以軟性經濟創意,開創2020產業發展新動能,研究結果建議從三個發展主軸著手:
一、以軟實力活化硬實力,建造知識經濟創新能力
即透過設計、品牌、國際行銷、系統研發與營運模式之加值活化,提升現有以硬體發展為主產業之附加價值,積極強化產業國際競爭能力。建議策略包括:
*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以設計概念重塑產業價值鏈。
*持續深耕智慧資本,掌握知識與技術輸出新契機。
*參與全球經濟整合,豐富台灣國際網絡以及商機。
*結合製造服務優勢,發展產業國際化新成長動能。
二、注入文化與科技元素,形成多元創新知識服務
以文化創意與科技,擴增知識含量,形塑多元且差異化服務,提升服務業規模與附加價值。藉由培養與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促進知識服務業國際化與打造優質生活。建議策略包括:
*強化消費者需求研究,以文化創意形塑差異化服務。
*結合科技優勢,提升服務業規模與附加價值。
*培養與吸引國內外專業人才,發展知識服務業國際化。
*投資與優化國內服務業環境,擴增本土成長以及就業機會。
三、以台灣為創新先導實驗場,塑造全民生活體驗
就學校、社區、鄉鎮,投入軟性經濟之實驗場域,影響擴及7天24小時。持續回饋調整經營模式,進而擴大營運規模。兼顧環境永續與經濟發展之量化指標。建議策略包括:
*打造均衡生活環境,以綠色服務造永續經濟活動。
*打造體驗經濟場域,化內在需求為產業引領動力。
*生產以及生活並重,持續實驗修正整案輸出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