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編者的話Editor’s Note

全世界都在搶人才

文/范碧珍

前一陣子,美國國際史丹福研究中心總裁兼執行長卡爾森在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中毫不留情的指出,「不少一流學府花五到七年培養出的博士,最缺乏的是創新能力,也缺乏團隊合作、跨領域合作的習慣」,這段話發人深省。看到卡爾森的發言,真是心裡一驚,就連高學歷且受人尊敬的博士,也要被點名,相信許多人聽到他的發言,心裡一定感到一陣寒風吹過。

這讓我聯想到洪蘭教授曾在專欄上寫道,曾有一題小學一年級的考題這樣寫著:下列哪一種會長大?(1)桃樹;(2)小草;(3)種子,結果答案是:2,因為課文中說桃樹會開花,小草會長大,種子會發芽。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無言與無奈」,竟然會有這種題目出現。又有一題:天氣很冷這句話是指(1)觀察;(2)判斷;(3)推想,正確答案是1,這時應該又有許多人跳出來反駁,如果我從窗戶看到外面的人手都插在口袋、戴著帽子、圍巾走在路上,因此判斷外面一定很冷。因此三種答案都可以,沒有非得1才是正確答案。

類似這種讓人看了傻眼的題目還有一題:下列哪一種人最美麗?(1)兒童;(2)少女;(3)少婦;(4)老婦,標準答案是3,因為少婦新婚最美麗。我只能說:這樣的教學,只會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哪能教出一個有創意、饒富創造思想的人才?有時候想想,這也難怪卡爾森的談話如此犀利,儘管他指的不是台灣,我想美國一定也同樣有類似的狀況發生。

我最近被人才議題重重包圍著,因為現在全世界都在搶人才。

有一種說法,十九世紀的財富是土地,二十世紀的財富在勞力,二十一世紀的財富在腦力,現在更需要創意來致富,因此不只企業為了爭取好的人才不擇手段,就連學校為了吸引好的學生來就讀,不惜祭出各種優惠條件,網羅第一流的人才,甚至聽說還派出「學探」(類似星探或球探)到全世界尋找。尤其現今國際競爭如此激烈,加上中國的興起,台灣的學子應該要警惕自己的未來,不要以為我只和台灣的學生競爭,而是放眼全世界才是你的戰場。

正好11月初工研院舉辦了第23屆「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Mod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eminar,簡稱METS),不要小看這個活動的重要性,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5年,當時李國鼎先生在擔任經濟部長暨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期間,感於美國中止對我國的經濟、技術援助,國家面臨重大難關,為持續推動國家經建計畫,避免工程技術的斷層,經多方奔走,終於促成由中國工程師學會與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聯合於1966年7月在台灣舉辦第1屆「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邀請旅美學人專家回國建言,引進前驅性的科技新知及技術。據瞭解,透過此會做為觸媒的角色,歷年來也引進了許多優秀的海外科技人才回國參與國家建設,除了在國內致力於提升學術與產業研究環境,對外則協助台灣與全球科技界建立起溝通管道。研討會內容,本期有精彩報導。

「文章的好壞,不在詞句堆砌的華麗,而在文意的真誠;也不在題材的大小,而在感人與否。」洪蘭強調;同樣地,人才的好壞,不在比誰背書背得多,而在創造能力的開發;也不是只有學歷高與低,而是做事敬業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