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軟硬兼施,直上「雲端」

文/陳帝鴻

雲端科技席捲世界,也為全球資通訊產業帶來革命性改變。面對這鋪天蓋地的變革,台灣業者如何在雲端時代搶占先機?工研院在2009年9月成立的「雲端運算行動運用科技中心」,目的正是希望協助過去以硬體製造見長的台灣資通訊產業,掌握向上轉型契機,搶占雲端時代新商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雲端中心制訂「軟硬兼施」戰略,成功發展出「All-in-One雲端運算整合作業系統」,以貨櫃式電腦搭載全球首套雲端運算作業系統(Cloud OS),搶進亞洲雲端市場,替台灣資通訊產業,取得以整合系統切入雲端的首張入場券。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全球資訊界火熱的話題,也將整個資訊產業的發展主軸,由傳統的硬體規格戰爭,轉移到由軟體與服務來主導的新型態戰役。雲端運算背後的所需要的基礎架構建設、服務平台建置與服務軟體開發,更為資通訊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所謂「雲端運算」,並不算是全新的技術,而是一種新的運算觀念。隨著網路傳輸速率愈來愈快,電腦設備的軟硬體技術愈來愈成熟,企業已不再需要為了運算大筆資料,花大錢建置實體資料中心(data center);而是只要將資料透過網際網路,上傳至虛擬的資料中心,就可以進行龐大而複雜的資料運算。運算的結果,就像是從天上的雲端掉下來的一樣,因此稱為「雲端運算」。像Google Map這樣的網路服務,就是雲端運算服務的實例之一。

對資源有限、資本並不雄厚的中小企業或個人來說,雲端運算服務等於是把IT部門外包出去,不但節省購買伺服器、建置資料中心的成本,也省下IT管理人才的人事費用。讓企業或個人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透過網路進行龐大而複雜的運算。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可以想見企業對大型伺服器等硬體的需求會愈來愈少,原來建構實體資料中心的預算和資源,都將轉移至以軟體和服務為重心的雲端運算服務。不過這對於過去一向以硬體製造見長的台灣資通訊產業來說,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

填補台灣的「科技缺口」

2009年9月回台接掌工研院雲端運算行動運用科技中心的闕志克認為,關於雲端運算給台灣產業帶來的衝擊,有危機,也有轉機。

闕志克解釋,雲端運算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share(共用),所以硬體設備會共用,集中到雲端去;等於說企業的IT設備會愈來愈少,包括個人手上的終端裝置,以及IT機房裡面的伺服器等硬體設備。集中化的第一個好處是效率,第二個好處是節能,因為人們不再需要那麼多硬體,個人手上的終端裝置也不需要太強的運算能力和太大的記憶空間,就可以做得更輕薄,運作起來也更省電。不過這些現象對台灣廠商來說,都不算是太好的消息,因為這表示硬體的價值會下降。

闕志克進一步分析,台灣廠商唯一能做的,就是以過去的硬體發展為基礎,去想辦法增加硬體的附加價值。過去台灣廠商製造的是大型資料中心的硬體,所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把一台、一台的硬體賣出去。「至於賣出去之後,怎麼將硬體搭配上作業系統和軟體,成為一個完整系統,都是外國公司的天下,」闕志克十分惋惜地說。

而工研院雲端中心正在努力的,就是要去製造一個系統完整、在軟硬體方面都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資料中心。因為闕志克很清楚地知道,過去在行動消費終端商品與硬體設備製造上享有優勢的台灣業者,所欠缺的正是系統軟體的研發。「工研院的角度,就是把台灣所欠缺的重要科技缺口(technology gap)逐一補起來,尤其是作業系統(OS)。」

雖然發展系統軟體,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但這條路究竟行不行得通,卻誰也沒把握。不過闕志克抱持的態度是:「只要去做就對了!」經過一整年的努力,Cloud OS正式推出1.0版,也成為全世界第一套具備高度整合功能的雲端作業系統。

一站購足的整合特性

闕志克指出,在製作第一版的過程中,遭遇了一些困難,不過這些情況工研院都事先與合作伙伴,像是中華電信等廠商充分溝通。因為工研院雲端中心這套系統的最高價值,就是高度整合;雖然裡頭某些部分的功能,或許比不上其他由國外廠商提供的單一產品,但是高度整合的特點,才是工研院Cloud OS 1.0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國外的廠商,可能把資料中心裡的每一個功能都精雕細琢,做得非常高級;但是要把這些高級的功能給連起來,事情就會變得非常複雜,過程也會很冗長。「我們的定位和強項,就是把這幾個主要功能,全部都事先整合好;雖然每一個功能不是非常精雕細琢,但我們的價值是在於功能與功能之間的高度整合,」闕志克再度強調,客戶只要買下這套系統,就不需要再去跟一大堆軟體供應商溝通,因為所有的軟體都已經整合好了。

因為工研院雲端中心的立場,是認為一個軟體裡面的功能,大多只有前面的70%會被用到,後面30%,是很少被使用的。「如果我只給你最重要的50%的功能,並且全部都高度整合好,然後價格是國外廠商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你會不會要?我認為會!」闕志克認為,企業的想法會是實用為先,如果真的很複雜、很酷的功能,就以後有錢再加。

這套雲端作業系統,目前已經做出α測試版,讓工研院的合作伙伴,英業達和緯創去測試。之後會發展出β測試版,讓英業達和緯創的合作伙伴,比如說中華電信、台灣固網去測試。目標則是到今年九月底,可以讓系統非常穩定,可以有付費客戶(paid-in customer)加入。

為台灣資通訊產業加值

這樣的「軟硬兼施」戰略,不但能協助台灣業者迅速切入雲端運算服務產業,也能藉著軟體的加值,讓台灣業者擺脫硬體代工的低毛利宿命。闕志克指出,以建置一個資訊中心所需要的成本來說,軟體與硬體之間的成本比例,大約在2:1至3:1之間;也就是說每花一塊錢在硬體上,就同時會花2~3塊錢在軟體上。

就過去的情況來說,在硬體的一塊錢裡面,大約有40%屬於準系統(barebone);台灣廠商扮演的角色,就是製造許多準系統裡頭用得到的零件,所能夠賺得到的錢,大約是準系統的10%。也就是說,台灣廠商賺得到的錢大約只有這一塊錢裡面的4%。

但是如果把硬體兜成一整個系統(system),比如說組成貨櫃式電腦,不再只是過去的零件,台灣廠商能夠賺到的錢,馬上就能從4%提升至15%。如果再加上像Cloud OS這樣的作業系統,利潤就會比過去提高得更多。因為軟體本來就是某種程度上的「無本生意」,沒有物料成本在裡面。

過去全球的資訊中心市場,幾乎全由美國的IBM、昇陽(Sun Microsystems)等少數幾家大廠把持;闕志克在短時間內並不寄望台灣業者到北美開疆拓土,而是將首要市場目標瞄準亞洲新興國家。

工研院指出,以台灣過去在硬體方面的基礎來發展雲端運算產業,主要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是成本,台灣廠商能夠提供給客戶的價格,大約只有美國大廠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至於第二個獨特優勢,就是整合能力。因為以現在的態勢來說,若要建立一個資訊中心(data center),一定是先找一堆軟體公司,配上一至兩家硬體公司,再加上一個系統整合商(system integrator),然後合起來成為一個資訊中心解決方案。這種傳統方法的麻煩之處,在於業主必需在不同的供應商之間,針對自身的不同特定需求,做軟體與軟體之間的多重整合,過程非常冗長。而工研院雲端中心的策略,是事先針對若干在雲端運算當中非常重要的服務,做好可以立即啟用的解決方案。闕志克指出,亞馬遜(Amazon)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虛擬機房服務,正是在雲端運算裡面,最重要的一項服務。所以工研院對台灣的獨特市場定位,就是提供一站購足的高度整合Iaas服務。

闕志克十分看好全球虛擬機房服務市場商機,因為幾乎所有要往雲端走的企業,都需要虛擬機房服務。所以就會有像中華電信、台灣固網這樣的業者,要出來提供雲端虛擬機房服務;讓大部分的企業,比如說中小企業,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享受雲端運算的便利。現在包括創投也不會允許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把成本花在建構資料中心的硬體設備上,因為這種設備現在只要用租的就可以解決。

工研院雲端中心的目標,就是為中華電信、台灣固網等電信業者,提供解決方案,讓他們可以提供像AWS(Amazon Web Services)那樣的雲端虛擬機房服務。好比智利、阿根廷、印尼、埃及、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電信業者,都很可能是需要這種解決方案的潛在市場。

2.0版蓄勢待發

闕志克強調,這樣的產品定位,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因為工研院是把軟體和硬體整合起來,提供一個可以在一站購足的前提下,建置虛擬機房的軟硬體,這就是工研院替台灣產業界找出來的切入雲端產業的角度。闕志克認為,其他國家因為他們不像台灣有伺服器硬體產業基礎,想做也做不起來。「即使有了硬體,也不一定有把握可以做出軟體。」

「目前有能力走這條路的國家,就是美國、台灣和大陸,但是我們盡量不把我們的策略講得太清楚。就台灣現階段的進度來說,不管是行銷上的定位也好,或者是技術上的成熟度也好,都發展得還不錯,真的相當有機會。」闕志克信心滿滿地表示。

明年三月,功能更進化的Cloud OS 2.0版,也將在雲端中心的催生下問世。Cloud OS 2.0版與1.0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1.0版只針對一個資料中心的需求做服務,比如說工研院;但2.0版卻可以為兩個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業主,進行跨資料中心的服務,比如說工研院與南分院。

第二個不同之處,就是2.0版可以支援混合雲(hybrid cloud)的服務。比如說,企業原本就有實體資料中心,現在再去租一個;然後希望既有的資料中心與租來的虛擬資料中心,能夠做到無縫接軌,合作無間。不要因為新租了虛擬資料中心後,既有系統要修改一大堆東西,或者是以前的流程都不對了,這會成為阻礙企業跨入雲端的因素。

如此一來,國內業者也自過去只能做資料中心硬體零件的層次,躍升為可以提供軟硬體整合系統的層次,也把台灣過去長久以來的系統軟體發展缺口給填補起來,等於是替台灣資通訊產業,取得以整合系統切入雲端的首張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