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正方形 Icon 封面故事Features

台灣精緻農業的產業發展機會

文/張舜翔

行政院於民國98年提出六大新興產業願景,其中精緻農業有三大主軸,分別是健康農業、卓越農業與樂活農業。三大主軸的願景中,有許多與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面向,值得關注。本文將就精緻農業作為分析範疇,提出國外產業發展現況,並試圖從這些資訊中,找出台灣可切入之機會。由於樂活農業的核心在於農業休閒產業,具有濃厚的在地化農業服務業傾向,與健康農業和卓越農業差異性大,以下僅針對健康農業與卓越農業進行討論。

一、健康農業

健康農業作為國家的發展願景,其核心意旨原不在提高農業總產值,而是在於農業生產與加工的檢驗、驗證制度建立,確保農業的發展能助益於國人健康的結果;公共政策意涵明顯。有機農業是農產品經過複雜驗證後的結果,但是除了有機農業外,健康農業的範疇尚有農產品履歷和驗證標章的推廣。不過就產值和市場趨勢來看,有機農業的發展仍是重要的產業亮點。

(一)、台灣有機農業現況

台灣有機農業驗證通過的面積變化,在2010年呈現出巨大跳躍,從2010年初的3,081公頃成長到2011年初的4,087公頃,其成長主因是驗證機制的普及化。至目前為止,台灣共有13家有機驗證機構,其中有9家是2009年以後才成立的,有機驗證機構的數量提昇後,也帶動了有機驗證面積的增加,可見驗證機構的普及化,對有機農業的推廣有非常大的幫助。

雖然台灣有機農業的生產端正在發展,但後端加工品的需求成長率進步更快;台灣有機食品與飲料銷售額由2003年的新台幣9.2億元成長至2006年18.1億元(經建會 2009)。雖然台灣本土市場讓人樂觀,但根據經建會引述Organic Monitor資料指出,台灣市售的有機產品中,將近70%仰賴進口,顯然高度成長的市場並不代表帶動本土產業的同步成長,導致台灣的有機農業成長速度跟不上台灣有機農產與農產加工品的市場成長率。

台灣有機農業仍著力在稻米、蔬果、茶等農作物上。但台灣農地面積狹小,在產量上難以與大農型國家的大量、低成本競爭,僅能提供內銷,能否找出台灣有機農業的潛力外銷產品,成為台灣有機農業發展的問題。

(二)、印度有機農業借鏡

印度的有機農地面積成長非常快速。2005年印度全國僅18.6萬公頃有機農地面積,到了2008年卻高達102萬公頃,4年內成長超過5倍。總產值也從2003年的7億3,000萬印度盧比(約台幣503萬元)提高到2008年的45億(約台幣3,100萬)。雖然農地面積大,但都是由小型農戶組成;2004年,印度全國有3萬7,000公頃有機農地,卻高達5,147家農戶,平均每家僅耕作7.1公頃;對比澳洲的7,246.3公頃,生產面積仍顯零碎。

1. 旱地優先有機化,減少轉型痛苦

全球的有機農地總面積來看,印度僅佔3%,雖然已是世界前茅,但按印度的國土面積來看,澳洲、阿根廷的表現毋寧更令人訝異。但從成長速度看來,印度政府有計畫性的推動有機農地面積的拓展,倒是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在2010年公佈,將在印度農業第十屆五年計畫中,投入10億印度盧比(6.8億NT)於推廣有機農業,金額之龐大,超過其他的農業投入。其次,印度非常策略性的,優先使經濟價值較低的旱地進行有機化輔導與補助,減少對原來農業的轉型痛苦,加速農地轉型,而且還透過農業談判的方式,將印度有機驗證(India Organic)等同於瑞士、歐盟、美國的標準,以快速擴張到國際市場。在國際行銷上,亦與iFOAM合作成立Biofact-India,到市場國舉辦有機農業博覽會,吸引有機農業材料商進入印度,在地生產有機農業材料,以降低印度有機農業生產成本。

2. 有機利潤高,以外銷為主

印度有機農產品以外銷為主,主要市場為歐盟、美國。但有機農產品的外銷比例數字不一,官方認為有85%,但Organic Facts認為僅有53%。無論哪個數字,有機農產品的外銷比例都高於傳統農產品的2%至4%之間。一般來說,有機農產品的利潤較一般農產品高出20%~40%。印度外銷的有機農產品中,主要的外銷種類共有31種,共產出14萬噸,其中茶葉佔有機農作物外銷總重量25%,稻米佔13%,蔬菜佔15%。

印度主要的有機蔬菜作物為茄子、大蒜、馬鈴薯、蕃茄和洋蔥。整體來說,有機蔬菜的栽種,在印度有機農業的比重來說,已經有不錯的份量,僅次於茶葉和米。

整體來說,印度有機農業的成長速度快,主要原因是官方支持。有機產品利潤高,以外銷為主,歐美國家對印度來說,都是重要的市場,從印度第10個5年計畫的提出,預期有機種子的市場也會因為印度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而獲利。

二、卓越農業

在政府版本的卓越農業發展藍圖中,蝴蝶蘭、石斑魚、觀賞魚、種苗、種畜禽是主要的焦點。台灣蝴蝶蘭產業年外銷產值約20億元,但其實台灣蝴蝶蘭產業幾乎等同於台灣蝴蝶蘭苗產業;台灣石斑魚和觀賞魚的優勢也是在於選育種的特長;種苗和種畜禽產業則完全著重在種苗。綜上所述,台灣卓越農業的核心能力,就是育種。這並不令人訝異,台灣山多地小,人口稠密但素質高,無法以美、澳、紐等大農國家的方式經營農業,利用氣候的多變化,專攻精緻農產品的多樣化種苗培育,朝向產業鏈的上游端轉型,是無可避免的趨勢,以下就蝴蝶蘭與種畜禽產業討論。

(一)、 蝴蝶蘭:

蝴蝶蘭(苗)過去以日本為主,但自2009年起,外銷美國的蝴蝶蘭(苗)超過日本,成為台灣第一大外銷國家,2009年占台灣蝴蝶蘭(苗)外銷總值45.6%。台灣同時也是美國蝴蝶蘭市場的主要進口國。

荷蘭是台灣在蝴蝶蘭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但荷蘭擁有蝴蝶蘭量產技術核心,即溫室環境自動控制系統與溫室建築技術,這都是台灣蝴蝶蘭業者仰賴進口的技術。缺乏這些技術,將使台灣的蝴蝶蘭難以如荷蘭一樣,使品質完全一致化,不利於國際競爭。
台灣蝴蝶蘭業者的優勢,是可商業化品種的數量,遠超過其他蝴蝶蘭的生產國。但面臨市場上商業化品種的集中化趨勢,未來市面上有經濟模的品種將會大大減少,品種多並不見得是優勢,如何從眾多的品種中挑出巨星級的品種,並以高度品質一致性進行量產,才是關鍵。

(二)、 種畜禽:

種畜禽是畜牧業的上游端,但就不同的畜禽種類來看,有其各自不同的產業鏈結方式。限於篇幅,本文無法一一介紹,而是就整體趨勢說明。

根據國際農糧組織(FAO)資料指出,全球在畜禽飼養量都呈現成長的趨勢,但白肉類的禽類成長特別快速,成長率均超過130%以上,主因在於禽類飼養替換率(turnover)速度快、風險小、投入資本小,小資本額亦可快速回收現金,吸引業者的投資擴充。

畜牧業的品種散佈,一直存在著緯度上的障礙,阻擋了品種的直接引入。多數的種畜禽產業跨國貿易都是在緯度相似的範圍內進行,跨越緯度的種畜禽貿易仍有其難度,需要在地業者的育種校調,以適應在地生產者的需求。與台灣最接近的亞洲地區來看,畜牧業的成長幅度比起全球現況更為巨大。東亞的禽類成長速度最為驚人,東南亞地區則是全面性的成長,南亞則以雞為主要成長項目;中、西亞則因氣候影響,畜牧業限於特定種類,一直不是台灣業者的機會市場。

雖然畜牧業市場的成長速度樂觀,代表種畜禽產業將來的發展相當可觀,但考量競爭問題時,種畜禽產業的策略方向便需要選擇。

根據「牧人與在地畜牧發展聯盟」專家Susanne Gura在FAO撰文指出,無論是市占率或是品種擁有的層次,種豬、種雞和種牛三大領域的品種業者都已出現集中化趨勢。種雞產業中,肉雞自1989年至2006年,從11家減少成4家;蛋雞從10家減為2家,全球80%的褐蛋母雞種源是由荷蘭Hendrix公司所提供。肉雞品種公司除了Aviagen外,其他的二家大型品種公司Cobb和Hybro也被最大的世界肉品加工Tyson和世界第二大的動物飼料公司Nutreco所併購。在種牛產業中,以ABS Global和PIC兩家獨大。在種豬產業中雖然市場佔有率相對較為分散,但仍由TOPIGS、HENDRIX GENETICS和TYSON食品公司控制的COBB- VANTRESS主導。這些少數的祖代廠(grand parent,GP)供應著的高度穩定性的畜牧基因來源給世界各地的父代廠(PS廠),間接控制著家畜禽的種源,台灣目前仍難以切入。

三、精緻農業的機會

(一)、 有機農業:有機種子是有機農業的外銷契機

台灣山多平地少,生產農作物的成本較高,因此高附加價值的種苗供應,是台灣的機會。

在有機農業認證方面,除了農地、農法、加工過程外,還包含種子的生產。但是有機種子的認證要求較為嚴謹,許多國家雖然都在法規上定義有機農業必須在種苗上也是有機化的,但為了配合現實上有機種子的供應不足,目前仍然以傳統農法所生產的種子暫時替代為有機農業的種苗來源。不過許多國家都訂定但書法則,規定當市場出現有機種子時,傳統農法的種子就無法替代有機種子。例如印度就是一個例子;目前印度有機蔬菜種子的來源大多使用傳統農法,若「有機種子」上市,使用傳統農法的種子將被排除於有機認證之外。但目前有機種子認證嚴謹度不下於有機農作物,台灣的優勢作物如蔬菜種子,都未出現有機化的例子,未來業者若試圖切入有機市場,可從有機種子著手,結合外銷和產地國的有機栽培輔導,同時將種苗授權與服務輸出。

(二)、 適合亞熱帶的環境控制系統開發

溫室是生產精緻農作物的主要生產設施,沒有溫室,完全精準化的作物生產就不太可能。台灣每年約20億新台幣左右的蝴蝶蘭苗產值,都是抑賴溫室進行調控,將經濟作物的生長環境標準化;適用於溫室的經濟作物除了蝴蝶蘭、火鶴花外,還有蕃茄、甜椒、草莓等口味全球化的高價蔬菜。

溫室主要的技術為環境控制系統,負責掌握溫室內部的溫度、濕度和照明,並提供即時監控數據報告,供未來育種者參考。環境控制系統技術不僅可用於溫室,大型建築物的能源即時監控、溫度分析等,所運用的技術和零組件也非常類似,因此兩種系統其實是可由同一家業者供應的。例如荷蘭的溫室環境控制系統商普瑞瓦(Priva)早期就是荷蘭蝴蝶蘭種苗業者Anthura的溫室環控系統供應商,也是全球溫室環控系統的領導廠商之一,累積多年在溫室的環境控制經驗,近年來投入建築物的環境節能控制系統市場,運用同樣的技術和能量,切入不同的市場。

普瑞瓦的技術發展路線值得台灣參考,台灣是ICT製造大國,資訊電子產業研發能量充足,研發成本也較為便宜,但是台灣廠商在工業技術在農業領域的設計與運用合作並不密切,雙方對彼此技術能量與使用需求的理解尚待更為密切的接觸與熟悉。但無論如此,未來溫室裡的資訊感測系統、環境控制仍應是農業精緻化、精準化的重要研發方向。

(三)、 建立台灣優勢種畜禽新供應模式與無縫隙的品種性能檢定系統

禽類的成長率高,但台灣在蛋雞、肉雞的育種研發落後國外主要廠商許多,切入機會不大;相對來說,鴨、鵝等水禽類在種禽產業中,並不存在著跨越緯度的壟斷性競爭者,主要的畜牧飼養國也沒有對特定的品種產生黏著性高的依賴,加上水禽類有1/6至1/8的價值來自副產品羽絨,台灣又是羽絨加工產業的重要出口國,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擁有優秀的品種,也不代表永遠找得到買家,除非擁有品種不被複製的方法!

在種鴨鵝領域中,台灣並不缺乏優秀的品種,而是缺乏防止下游接力飼養業者複製的品種供應模式設計,使品種在供應給下游端接力飼養業者的過程中不容易遭到複製,這才是種鴨鵝產業是否成功商業化的關鍵因素。例如,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培育出的菜鴨品種性能表現良好,產蛋率機乎直追商用蛋雞,但畜產試驗所不與民爭利的角色,使得這項具有競爭力的品種無法採專屬授權方式,而是以非專屬的方式授權給農民飼養;其次,育出的種鴨無法限制客戶自行繁殖,下游民間業者可以自行繁殖畜產試驗所的新品種,雖然其性能表現會稍微下降,但比起向台灣購買種雛鴨或受精卵來說,還是便宜得多,品種性能延續的門檻被輕易的跨過,甚至連中國大陸的養鴨農戶都看得到台灣的品種。

同屬畜產試驗所下的彰化種畜繁殖場,於2008年成功從歐洲的白羅曼鵝品種育種出適合亞熱帶地區飼養、具有「雛鵝耐貯運」與「高產蛋性能」等商業特性的品系,稱之為北斗白鵝。

彰化種畜繁殖場在品種供應模式上只提供雛公鵝,場內種母鵝並不釋出,以保留不被複製的核心特徵,商業化制度設計較為完整,值得參考。

畜禽品種供應的商業化,不能僅僅依賴少數品種的性能表現,更需要建立防止品種性能遭到複製與延續的供應模式,以及建立全面化的育種資訊系統。畜試所近來已改進品種的供應模式,有效防止品種性能遭到複製與延續。在品種性能檢定部分,台灣重要種畜禽產業中,目前僅有豬育種領域建立了涵蓋面較廣的檢定系統,但也只有約一半的種豬才會通過檢定系統,檢定範圍並不完整;其他如種鴨、種鵝的尚無如此大規模的品種性能檢定。

建立完整的性能檢定系統,其實是為了向買家提供較為客觀化的品種品質數據,以建立買家的採購信心,而不是僅靠眼見為憑、舌燦蓮花的不客觀資訊來吸引買家。但是業者是否有完整的自我檢定資訊能力,以提供如此客觀化的資訊?檢定資訊的搜集範圍是否能擴及下游的父母代(PS)、商用活體、屠體?檢定資訊的搜集是否能毫無縫隙地達到慣行化、貫時化的程度等等問題,都是建立性能檢定系統的關鍵因素。要發展種畜禽產業,這些重要工作將無可避免。(作者為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產業分析師)